辛弃疾词两首默写教师版(共3页).doc
《辛弃疾词两首默写教师版(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两首默写教师版(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讲学稿( ) 辛弃疾词两首 年级: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及指导一、作家常识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不久,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
2、投奔南宋,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从此闲居20年。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二、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
3、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这一切,就是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的背景了。当他为了销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词人的无限感慨就涌上心头。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三、词牌名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四、 正音释义
4、字音遥岑(cn) 玉簪(zn) 螺髻(lu j) 脍(kui) 倩(qin) 揾(wn)孙仲谋( mu ) 舞榭(xi ) 巷陌(m ) 金戈(g )元嘉( ji ) 狼居胥(x ) 仓皇(hung ) 可堪(kn )佛狸祠(f )拓跋焘(to ) 张浚(jn )王玄谟( m )注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 岑:小山。2 献愁供:献:表现;供:显露。3 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状。4 断鸿:孤雁。5 吴钩:古兵器,似剑而曲。6休说鲈鱼堪鱠:用典:世说新语识鉴载东晋张翰字季鹰,为官洛阳,秋日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鱠,便弃职返乡。鱠:通“脍”指切得极细的肉丝。7 求田问舍:买房置地。三国时刘备责备许汜只知
5、为私购置田产而全无忧国救世之意。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8 倩:请。9 红巾翠袖:供指歌女。10 揾: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帝,曾建都京口。2 舞榭歌台:指当年的一派繁华景象。3 巷陌:街巷。4 寄奴:南朝武帝刘裕的小名。5 金戈铁马:指军队。6 元嘉:刘裕之子文帝刘义隆的年号。7 封狼居胥:史记霍去病传大将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夕封山勒石纪功而还,指宋文帝“有封狼居胥意”,派兵北伐,结果大败而归。8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一带遍地战火的情景。路:代行政区域名。9可堪:哪堪。 10佛狸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兵追击王玄谟,驻军公步山,建行宫,后人称此为佛狸祠。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弃疾词两首 默写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