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专项训练(共9页).doc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专项训练(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专项训练(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所示。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处 。点燃2、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 红磷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1/5体积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反应方程式为:4P + 5O2 = 2P2O5 。3【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把集气瓶剩余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做上记号。2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2、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同时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充满白烟。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中,进水的体积恰好近似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5【注意事项】1装置不能漏气。2红磷要过量,以保证瓶内的氧气耗完。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不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止水夹要夹紧,防止红磷燃烧时气体膨胀使瓶中气体从导管逸出。5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防止瓶内气温高于外界气温,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6【实验分析】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
3、有红磷量过少 、装置气密性不好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 。7、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1)能在空气中燃烧 (如铁丝不行);(2)燃烧时只消耗氧气 (如镁带不行);(3)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如硫粉、木炭等不行)。8、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是氮气 ,其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其他常见变形装置如下图: 装置形式虽然不同,但原理都是相同的,即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注意:该实验应从1、实验现象的描述;2、实验原理;3、实验的改进;4、药品的选择;
4、5、实验推断的性质等五个方面去掌握)典例解析 图1例1(2012荔湾区)右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图2解析:D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不漏气,只有装置气密性良好才能使得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显著减小,水才能进入到瓶子中。红磷足量才能将氧气消耗完毕,测量结果才准确。火焰熄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由于热胀冷缩缘故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红磷不能使用硫
5、磺、木炭来代替,因为硫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为气体,不能使装置内气体压强显著减小,如使用硫磺或木炭则必须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 答案:D例2(2011天河区)右图2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 的体积分数。(2)实验现象: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填整数)的位置上。(3)实验结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约占1/5。解析:(1)氧气(2)8(3)氧气 提示:白磷燃烧 放热气体体积膨胀故活塞先向右移动,当温度降下后气体体积缩小活塞左移。例3(2
6、011广州卷).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B.只有C.只有 D.解析:D例4、(2010花都区)为测定空
7、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8、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 _。解析:(1)装置的气密性好(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在约12 mL的刻度线上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8 mL的刻度线上(4)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例5(2012广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8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颜色、状态熔点/着火点/密
9、度/(g/cm3)红磷暗红色固体5902402.34白磷白色或黄色固体44.1401.82【猜想与假设】图9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交流与讨论】(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大家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 (2)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9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 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这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 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解析:【猜想与假设】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红磷用量不足;或
10、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交流与讨论】(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不明显 (2) 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用铜丝点燃(或红磷着火点高,不易被铜丝点燃等) 导热性 可以保证反应过程中装置不漏气(或可以保证在相同的压强下测定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会污染空气等)例6(2011天津市)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式:。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
11、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解析: 4P+5O22P2O5 氮气 不支持例7(2011广州市)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为 解析(1)红磷继续燃烧,产生白烟,火焰慢慢熄灭 (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3)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或烧杯的水面下降),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
12、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反思该实验和拉瓦锡所做实验的共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通过加热或燃烧某种可燃物,消耗容器内的氧气,使密闭体系内外形成_,而引起的现象差异来分析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1/5, ;难溶于水 【反思】气压差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 氧气 含量 测定 实验 探究 专项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