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共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目的指导、规范基桩控制网(CPIII)的测量工作以及无砟轨道支撑层、道床板和双块式轨枕施工测量。2编制依据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旭普林无砟轨道系统测量手册3适用范围适用于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4建立基桩控制网(CPIII)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完成基桩控制网(CPIII)的建立,基桩控制网布置成三维坐标网,并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控制网(C
2、PII)进行衔接。CPIII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III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点。基桩控制网(CPIII)最终为三维坐标,即每个CPIII控制点集平面、高程于一体。5基桩控制网(CPIII)的布设方法51路基上基桩控制网(CPIII)的布设路基上基桩控制网(CPIII)应沿线路纵向布置(间距宜为60m),若布设在线路两侧的接触网支柱上,其间距应根据接触网设计距离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布置,相邻的CPIII控制点点间距离不应小于1m,但最大不得超过80m。左右侧相对两点之间允许最大的里程差为1m。如果接触网支柱未安装,可在接触网的大(小)里程端设计牛腿基础,并预埋200的临时钢筋混凝土CP
3、III基标桩,并高出路肩1.4m。CPIII控制点布设时应高出设计轨顶面不少于35cm,布设(可预埋或钻孔锚固)M825mm的螺栓(内螺栓孔径8mm),用螺帽拧紧。安装棱镜时在螺栓上拧上直径为12mm的专用测量连接螺栓。52桥上基桩控制网(CPIII)的布设桥上基桩控制网(CPIII)分布于线路的两侧,并应设置在桥梁变形量最小的部位(即垂直于桥梁基座固定端的防撞墙上),CPIII控制点应设置在线路两侧防撞墙的内侧,低于上表面10cm处,亦可设置在外侧,低于表面5cm处以便于观测通视。53隧道内基桩控制网(CPIII)的布设隧道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应沿线路纵向两侧每隔60m布设一对控制基标。相邻的
4、CPIII控制点点间距离差不大于1m,两侧相对的两点之间允许的最大里程差为1m;点位设置位于隧道两侧电缆槽外侧砼墙上,埋设高度为砼表面往下10cm处,钻孔时应确保不破坏预埋的接地钢筋。6测量仪器及精度要求为了确保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的铺设精度,施工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工具和软件,都必须满足技术条件、所需精度和规范之要求。未经检定的测量仪器及测量工具严禁使用到施工测量中去。全站仪:测量精度1 测角最小读数0.1测距标称精度:2 mm +2ppm 测距最小读数0.1mm数字水准仪:0.3mm/km 数显最小读数0.01mm 配套铟钢标尺7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71基桩控制网(CPIII
5、)平面测设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使用全站仪自由设站,采用后方交会法进行施测。首先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观测前的横轴与竖轴校验(输入校差后仪器内部自动进行修正),同时需输入观测时环境温度和气压值。同一测站不得少于24个CPIII控制点并进行不少于两测回(度盘置换)观测,后视方向联系观测数量不得少于3次,同时观测视距不得大于150m。72 CPIII基桩网与CPI/CPII平面控制网的衔接测量CPIII基桩控制网观测完成后,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内业数据严密平差,并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控制(CPII)进行衔接。在路基和桥上的CPII基桩控制网测量,利用线路附近的CPI网或CPII网控制点,
6、在线路内引出3个标准点,标准点设在两个基桩之间,并且在两个方向上能观测到23个基桩。当于CPI、CPII控制点不能通视或观测距离太远时,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的需要,在适当位置设置辅助点,通过辅助点与CPI或CPII控制网进行衔接测量。测设辅助点时需进行不少于两个测回的观测。为保证CPIII基桩网内的测量精度,辅助点与相邻点之间的最大视距不得大于150m。73 CPIII高程测设731 测设方法CPIII水准基标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应在CPIII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测量方法:使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精度将二等水准点高程引测至CPIII控制点上。在往测时,观测路线为(后前 前后或前后 后
7、前)。在返测时,观测路线为所有在往测上作为中视的CPIII观测点,现在作为交替点。即原CPIII中视观测点变为前后视观测点。732 CPIII基标高程控制测量精度要求:表1 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形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精密水准2.04.012L8L8L4L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表2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精密水准42D
8、S1铟瓦往返往返8L注: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表3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精密水准铟瓦DS05652.04.0下丝读数0.3铟瓦DS1608.测量软件数据库建立(1)建立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要求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控制系统。(2)输入联测的CPI和CPII点坐标以及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点标高。(3)建立平面曲线、线路轴线数据库,输入各曲线ZH、HY、YH、HZ点里程以及各曲线长度。计算出曲
9、线第一方位角及JD点坐标。(4)建立线路坡度数据库,输入各变坡点的里程及高程。(5)建立线路超高数据库,输入曲线ZH、HY、YH、HZ点的里程并输入各超高段的超高值。(6)对施工段内线路的断链需分别建立数据库。9支脚测量91 支脚放样前的准备工作(1)为了保证施工测控位置关键部位支脚放样定位,需对桥梁的梁缝、隧道的变形缝以及路基的沉降缝等进行坐标实测,以便于内业计算人员对支脚纵向间距的调整计算,为外业支脚准确放样定位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2)测量前事先在连接全站仪的手持电脑(测量手簿)上安装引进的支脚精调专业测量软件。(3)配备一定数量的支脚放样辅助工用具(如射钉枪、钢钉、冲击电锤、记号笔、专
10、用钻孔模具等)。92 支脚安装放样(1)通过GL-survey一体化测量软件进行内业计算,经二人复核无误后并向外业测量人员提交支脚成果(电子版)。(2)使用全站仪进行自由设站,后视24个CPIII控制点,采用专用放样棱镜进行支脚放样。支脚纵向间距3.27m,横向距离为3.2m,特殊地段纵向间距可适当调整,调整量不大于10mm。支脚放样平面偏差控制在3mm以内。每个支脚点测设完成后,使用射钉枪打入钢钉或冲击电钻钻孔,所测放点位必须进行复测并在测量手簿中进行数据保存。(3)在全站仪自由设站换站后要对前一测站测设的部分支脚放样点进行复核检测。使用特制放样模具,进行支脚钻孔、安装。(4)在支脚放样过程
11、中要随时检测CPIII点,以确保仪器的稳固及放样的精度。(5)在存储数据时要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点位编号,确保内业处理数据的正确性。93支脚精确工艺931精调测量原理支脚的精调是通过全站仪的目标追踪系统对放置在支脚上部凹槽内的特殊球状棱镜进行观测,获得棱镜的三维坐标。经测量手簿(手持微型测量电脑)与全站仪的无线连接,通过微型电脑内安装的专业测量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根据测量手簿所持续显示出支脚球形棱镜中心实测值与设计平面和高程位置的偏移量,对支脚的方向、距离、水平进行精确调整。932精调方法(1)通过专用转接器板将全站仪与某一支脚(60m范围内选择一处)上部相连接(曲线地段全站仪设置在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块式无砟 轨道 施工 测量 作业 指导书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