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全年科学实验(共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冀教版四年级全年科学实验(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全年科学实验(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 吊车臂 吊臂支架 线绳两个 铁丝钩一个 剪刀 锥子 胶水 钩码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2、: 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 学校平面图 橡皮泥 潮湿的沙土 废旧泡沫 包装纸 小木棍 颜料盒 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3、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8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
4、(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活动2:玩小车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实验方法: 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 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 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
5、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 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 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 9推和拉 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分组实验)实验过程: (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4 ) 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用力
6、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实验结论: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 9.推和拉 活动2:纸蝙蝠(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实验材料:卡纸一张 彩笔 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2)在有两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3)在头部画出“眼睛”。(4)将每一侧的翅膀向下折。 (5)上下拉动两个翅膀感受力的变化。 实验现象:推和拉使纸蝙蝠动起来 实验结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
7、结果是不同的 10.常见的力 活动2:自制重锤(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的。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拓展活动:玩滚轮 实验目的:探究滚筒转动的原因(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泡沫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实验步骤:课本36页 注意事项: 1剪下滚轮时边缘要整
8、齐,否则不能滚动。 2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 ?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 ?小盘细线的一端应固定在细轴上,可以粘在细轴上或与木轴一起插入线轴孔内。3使用胶时不要随意涂抹,万一不小心涂在了衣物和皮肤上,要立即用酒精清除。实验现象:滚轮转起来了 实验结论: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得牵引才运动起来。 12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活动2感受摩擦力(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实验过程: 1、先让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
9、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现象:手受到桌面一个力 实验结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13课.我们的地球 拓展活动1:制作地球模型(演示实验) 制作目的: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制作材料:旧报纸 一个旧皮球 颜料和颜料刷 一张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面糊 胶水制作过程:课本47页 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浆糊贴在皮球上,至少贴三层 3.用面糊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 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 14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的:分析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 实验
10、材料:底座一个(木料或硬纸板) 手电筒一个 粗铁丝一个 尺子一把 铅笔一支实验过程: 1先在底座中心打一个孔(正好能套进粗铁丝) 2再将粗铁丝插入底座中心孔,固定粗铁丝 3用手电代替太阳对准铁丝从东向西转动 4观察现象并用笔做好标记 5用尺子测量并填好记录表,分析现象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实验结论: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傍晚影子又长 15课.昼夜的形成 活动2 模拟昼夜的形成(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 手电筒或蜡烛 小纸人 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 (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
11、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教师还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诉学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明亮的一面,一会在黑暗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影子和太阳温度变化现象记录表 早晨 上午 中午
12、下午 傍晚 时间 8时 10时 12时 2时 4时 影子 长度 温度 -2? 8? 12? 13? 9?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1、制作简易风向仪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四、操作步骤: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6
13、、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风向仪。2、制作简易雨量器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雨量器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四、操作步骤: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四、操作步骤:1、用天
14、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2、用量筒和水测出固体的体积。3、用小刀划一划,看看固体的软硬。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表中。物体名称形状体积软硬质量(克)透明其它估测实际4、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二、实验要求: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四、操作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的几种液体,观察液体的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3、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物体名称形状质量(克)流动性透明其它估测实际5、温度计的使用一、实验题目:温度计的使用二、实验要求:温度计的使用三、实验器材:冷水、热水、
15、烧杯、温度计。四、操作步骤: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2、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6、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一、 实验题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二、 实验要求: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三、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湿抹布、污物桶。四、 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3、 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4、 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5、 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6、 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冀教版 四年级 全年 科学实验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