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最全设计方案(共35页).doc





《网络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最全设计方案(共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最全设计方案(共35页).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接地参考资料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接地历史和接地分类防雷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接地以及引下线路的布线工程,整个工程的防雷效果甚至防雷器件是不是起作用都取决于此,接地接不好,避雷装置就会成为引雷装置,不但不能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反而会造成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坏,更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一定要重视接地这个问题.所以应该认真的系统的研究。1.1、接地历史接地是指在电气设备和大地之间实现确实的电气连接。一看似乎这是简单的技术,实际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深入探研接地,可知它是非常深奥的技术。接地的历史可从避雷针开始。接地问题是18世纪富兰克林为避雷针防雷提出的。富兰克
2、林发明的最初的避雷针,如图1.1,即把铁棒结合并立在建筑物上,其下端埋入地中,恰好相当于现在的所谓接地电极。因为避雷针是把雷电的能量安全释放入大地的设备,它的足部与大地确保被短接是必要的,这样就产生接地技术。图1.1富兰克林的避雷针和世界上最早的接地1876年,贝尔研究成功了电话,立刻,电话用的架空线网在广泛的大地上覆盖起来。当然,这些线路更加会受到雷的直接或间接的攻击,向线路直接落雷的场合不用说,即使在线路附近落雷的场合,线路亦受到影响,被称为雷电冲击电压的陡波前冲击波在线上疾走。最坏的场合,这雷电冲击的电压要到达住宅内的电话机,带来各式各样的灾害。所以在电话网就有避雷器登场,图1.2是现在
3、的电话保安器。现在用二个避雷器与保险丝接在一起,因为电话线已不采用大地归路,必须对各线路接入避雷器。 图1.2可是,避雷器亦与避雷针一样是为了把雷电能量释放入大地的设备,所以,一定要把各避雷器的一端接地。这样,只从电话机开始就可知是进入了接地要求的时代。可见,电话的接地,比其后发达起来的电力用的接地的历史更早。电话技术工作者对接地的关心因称作电力线通信线间的感应干扰的新的问题的发生而加深,如有名的贝尔电话研究所进行了接地体系的研究。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地,是保障设备安全、操作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可以认为,凡是与电网连接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应当接地;凡是电力需要到达的地方,就是接地工程需
4、要作到的地方。由此可以我们知道,接地工程的广泛性和重要性。1.2、接地的分类接地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防蚀接地和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在电子设备中电子线路工作时的接地,它分为交流工作接地和直流工作接地。按接地参考点考虑又分为悬浮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以及混合接地等四种。电子学中的接地并不总是指接到大地的接地,当电子电路接地被定义为零伏电位的基准点、线或平面上时,则就够成了电子线路的工作接地。接地基准点、线或平面可是一台设备的外壳,也可以选用一大段导电体作为接地基准安全保护接地:它是室内用电设备的,由于用电设备使用了交流电源,它必须符合电力部门的有关规定,
5、如果用电设备使用的还有直流电源,而且使用情况又与大地有直接关系,则设备接地尚应同时满足设备使用直流电源接地要求,交流电源系统的接地常常和电源配电线路系统有关,根据供电结线方式的不同特点,室内用电设备的安全保护接地分为TNC,TNS,TNCS,TT,IT系统。我国目前多采用TNC系统和TT系统。TNC系统中,保护线(PE线)与中性线(N线)合而为一,即为PEN线,该线通过正常负荷电流,用电设备外壳带电位,所以不适合给数据处理和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等供电。而TT系统则需要采取单独的接地装置接地,并用漏电保护器作接地故障保护,所以它适合用来对接地要求较高的数据处理和精密的电子仪器设备供电。直流电源接地有
6、两种,即利用大地作导电回路而采取的接地和利用大地做参考电位而采取的接地。前者已逐步淘汰,目前多数情况属于后者。这样就要求参考电位最好是不变的,至少要保证使用同一接地系统的各设备间相对的参考电位没有差别。防雷接地:当雷电流沿着避雷装置的引下线流到接地装置时,由于雷电流是一个频率极为丰富的,等值频率大约为10kHz的脉冲电流,因此引下线和接地体在雷电脉冲电流的冲击作用下,表现出来既具有电阻又具有电感。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沿引下线的电感压降,防止引下线对周围物体发生闪络,一般接闪装置均采用多根引下线。这样既可降低每根引下线上的雷电流幅值,又可减少电感压降,所以对于建筑物避雷接地装置而言,它要求的是多点接
7、地方式,而且接地线(引下线)应以最短路径接地。在下面几章里面,我们将着重讨论防雷接地问题。而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是用于各种仪器仪表,目的是使仪器和仪表测量的更精准些。还有的是防蚀接地,主要是牺牲阳极保护,避免设备电化腐蚀。总而言之,电力系统的电源与大地有无直接接地和室内用电设备需要怎么样的接地,完全取决于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电源系统是否接地来选取一个主要的接地系统,再辅以必要的接地作为补充。同时力争把仪器仪表的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相互兼容,从而构成整个接地系统,以满足各种接地要求。通信设备中的直流电源多采用正极接地,如果把它与牺牲阳极保护的防蚀接地合用一组地线,则当防蚀设备不工作时,其
8、地电位升高将会加速用电设备的电化腐蚀,所以它们不能兼容。图1.3和图1.4具体的电子设备接地方式, 图1.3:接地方式(一)图1.4:接地方式(二)1.3、联合接地方式联合接地方式是严格的单点接地方式,它是将接地系统分为地线(地线网络)和接地装置两部分来考虑的。地线(地线网络)是根据各设备接地要求来做的,不同地线之间不构成闭合回路,各种地线只在公共接地母线处一点接地。这样在某一地线上偶尔出现信号或干扰电流时,也不会互相串混产生干扰。而公共接地母线是低阻抗的,它不会引起共模干扰。公共接地是该接地系统的基准地电位点,它必须十分接近大地电位,这样便可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反击等问题。至于接地装置,由于是各
9、种接地线共用的,故它应该按照接地系统中最高要求的接地电阻来做。这样,满足了不同解得的需要 。图1.5是联合接地接线方式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源系统有直接接地点,用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接地线接至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有直接关系的接地极。联合接地中,零(N)线到用电设备不再进行重复接地而采用严格的绝缘措施,并且用电设备所在的建筑物的主钢筋,进出建筑物的管线和建筑物防雷引下线,都接到联合接地装置。连通电源系统的地线和用电设备的地线平时都没有多大的电流入地,故称之为无流零线。用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也接到用电部分的联合地线上。当发生碰壳时,通过无流零线造成短路跳闸;若零线断裂,断裂点后面发生碰壳时仍
10、能促成短路跳闸,故起到与接零同时采用重复接地同样的保护作用。由于通信设备用电集中,且其他接地电阻要求严格,故采用联合接地不论在接地部位上还是接地电阻值上都能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图1.5:联合接地线方式示意图联合接地由于有避雷引下线接入,当雷电流通过联合接地装置时会引起地电位的变化。但由于建筑物的主钢筋与联合接地装置焊成笼形,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封闭导体的表面变化形成等位面,其内部场强为零,故各接地点电位要升高,其内部场强为零,故各接地电位要升高同时一起升高,要降低同时一起降低,故不会造成什么差异或干扰。第二章、接地装置接地是避雷技术比较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是其他形式的雷,最终
11、都是把雷电送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能可靠的避雷的。2.1、接地装置工作原理根据接地电阻原理可知,雷电流由接地体流入大地的电流是以接地体为中心向大地作半球漫散状流动散开。(见图2.1)故靠近接地体周围土壤中的电流密度最大,离接地越远,则电流密度越小。实验证明,在中等土壤电阻情况下。一般离接地体20米处只有所加电压的2%(如图2.2),实际上工程应用上认为是零电位点。当然,土壤电阻率越小,零电位距接地体的距离也越小。反之,这个距离越大,甚至可以达到50-100米。(第三章将进行详细的接地电阻探讨) 散流电场图2.1:雷电流在大地的散流电场示意图 图2.2:接地电阻的原理示意图在
12、假定土壤电阻率是均匀的,并且将土壤划分为一个等厚度的同心球体,其接地极的接地电阻R的计算为:R= /(2*r),r为接地极周围同心球体的半径(M), 为土壤电阻率(欧姆*M)2.2 、接地装置结构在接地装置中有两个重要参数:1、接地电阻值;2、接地网结构。过去讨论接地的时候,总是把讨论的焦点放在要求接地电阻小于多少欧姆上,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错觉,认为接地电阻越好,被保护的对象就越安全。当然避雷接地电阻值有一定要求,因为接地电阻越小散流越快,被雷击物体高电位保持时间越短,危险性越低,其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也就越小。但是,近十几年来理论和实践证明,与其说接地网接地电阻值重要不如说接地网的结构更重要
13、。1、独立接地和共用接地的概念现代的建筑物,往往是一座建筑物内有许多不同性质的电气设备,需要多少个接地装置、如避雷接地、电气安全接地、交流电源工作接地、通信及计算机系统接地(也叫直流接地,在数字逻辑系统中叫逻辑接地)等这么多系统,这么多系统的接地究竟是要采用共用接地好还是每个系统独立接地好呢?图2.3表示各种接地形式,图中的小“o”为需要接地的装置或设备。图2.3:接地的形式a图为每个需要接地的装置或设备自己设独立接地装置或设备自己设独立地装置。b图为在a图基础上,用连接线将各独立接地装置连接起来。c图为所有需要接地的装置或设备共同合用一组接地装置。d图为利用建筑物的金属体(包括钢构架和钢筋)
14、做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a图称为独立接地,b、c、d图称为共用接地所谓独立接地是指上面所谈的需要接地的系统分别独立的建立接地网,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比较多用。他的好处是各系统之间不会造成互相干扰,这点对通信系统尤其重要,但今年发现这种独立的接地方式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中特别容易被雷击。故除在特别危险的有防爆炸要求的环境必须采用独立的避雷针(线、网)的地方外,一般不主张采用独立接地方式而被共用接地所取代。图b、c、d都叫做共用接地,或叫统一接地。它是把需接地的各系统统一接到一个地网上,或者把各系统原来的接地网通过地下或者地上用金属连接起来,使他们之间成为电气相通的统一接地网。2、独立接
15、地存在什么问题呢?它为什么会被共用接地网取代?a、因为各通信系统和交流电源系统的接地是为了获得一个零电位点,又称为信号参考电位,如果在信号部分使用悬空地不易消除静电,容易受电磁场干扰使参考电位变动,造成事故。如果各系统分别接地,当发生雷击的时候各系统的接地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如图中的1、2、3三个接地网之间瞬间电位差大,假定其中“1”为交流电源工作接地,“2”为计算机逻辑接地,“3”为机壳安全保护接地,又假定雷电冲击波从其中一条路“1”即交流电源送进来,由于雷电的瞬时电压往往是几万V乃至几十万V,那么在同一台电子计算机电路板上分别与电源、通信或和外壳相接的各部分就承担各地网之间的高电压而被击
16、穿,对于微机网络来讲,一般是调制解调器和网卡首先被击穿。b、独立接地不利于过电压保护 以往采用电子设备的独立接地在实践中已消除了连接的低频噪声。但有突然发生的大灾难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得出,由于采用独立接地所以在雷雨天气条件下会有很高的电压加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上,而产生高电压的原因包含了直接雷击、雷电波线路侵入和雷电感应。当雷电直击建筑物时,建筑物接地装置和与之相连接的金属构件电迅速抬高,相对而言,由于电子设备采用了独立接地,其电位未明显抬高,这样存在电位差和设备与建筑物金属框架之间所存在的电容,使设备元器件上感应的电压高于其击穿电压。在雷云电荷的感应下,有时并不发生雷击也会由于建筑物的感应电压
17、通过上述形式影响到设备的元件。如果采用共用接地系统,电位差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据我们了解,在微机通信网中,电源、逻辑、安全保护和避雷各独立接地的系统被雷击损坏的几率远远高于公用接地的情况。c、其次,在一座楼房要分别做几个互相没有电气联系的地网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现代的大城市更是如此。因为要求各地网之间最小要有几M乃至20M的距离,同时又要与各种地下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屏蔽层、各大金属构件都要有足够距离就不易做到,即使在新建接地系统时做到了,但在日后维修工作中,由于接手人不了解情况容易破坏以上的要求。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所以独立接地系统已不适应现代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如果采用共用接地,雷电流I
18、在冲击接地电阻上产生的高电压,将同时存在各系统的接地线上,如图中各系统接地线之间不存在上面讲到的高电位差,也不存在同一台设备的各接地系统之间的击穿问题。3、一点接地前面提到采用独立接地体的一个经常提到的理由是要避免信号干扰和消除“噪音”。为了分析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以下一些基本概念。二三十年以前,干扰被称为无线电频率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缩写为RFI),因为绝大多数的噪音和干扰信号出自于无线电频率。现今,随着日渐大量采用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逻辑电路,现在的干扰被称为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缩写为EMI)
19、。电磁干扰包含导电性电磁干扰,和辐射性电磁干扰。导电性电磁干扰,其干扰能量通过导线或电缆从一电路传送到另一电路。减少导电性电磁干扰是通过电路的合理设计、采用滤波器和电路的合理接地;辐射性电磁干扰,其能量是通过空气中的电磁场传送的。在设计外壳和箱体时,通过选用合理的屏蔽材料、构造技术和设备布置以及采用合理的接地技术等来减少辐射性电磁干扰。其中处理好接地是防电磁干扰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低频干扰绝大部分是通过线路互相耦合而来的,即所谓共阻抗耦合。当两个电路电流流经同一个公共阻抗时,一个电路上的电流在这个阻抗上形成的电压就会影响到另一个电路,这就是共阻抗耦合。如果一个公用的接地网,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接上连
20、线(如图2.4),由于共阻抗耦合关系,各连线之间将有Vg1,,Vg2电压,各连线的接地点电位不完全一样。而Vg1,,Vg2就是干扰电压,经放大后就可能直接影响通信和控制信号。图2.4表示出一个系统的三台内部有连接的设备,用多点接地方式接至一接地平面或接地母线上。由于各种干扰源感应的电流Ig在接地平面内流动,并在A、B点和B、C之间产生感应电压Vg1和Vg2。因此,、C三点不可能处于同一电位,这就出现干扰源,图2.4是与图2.5同样的设备,但三台设备的地线全部接于点B,因此避免了由电流Ig引发的公共阻抗耦合效应。当频率低时,A、B 和C点的电位基本上与B点的一样。 图2.4:多点接地 图2.5:
21、一点接地如图2.5那样把各系统的接地线接到接地母线同一点或同一金属平面上,这样的连接方法叫“一点接地法”。一点接地法由于解决了各系统的接地线的等电位问题,所以各系统之间的干扰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尤其是50HZ工频信号对系统的干扰基本消除,所以一点接地法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一点接地消除了公共阻抗耦合和低平接地环路引起的干扰。一点接地能很好地工作于1MHZ以及以下的频率,并且当整个系统地尺寸较小时(最大尺寸小于/20,为干扰信号的波长)甚至可以应用到10MHZ。当电磁干扰和信号地频率增加时,图2.5在电气上地等效电路更像图2.6那样有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及引线电阻,而引发谐振效应。在高频下,图2.
22、5中的A、B 和C点的电位和B点不同,每点对B点来说通常总有某些不确定的电压。图2.6:高频下一点接地的等效电路当信号或电磁干扰的频率相当高或采用快速逻辑时,电容耦合效应应将会产生某种干扰耦合,如图2.6所示,这时引线长度成为主要矛盾,必须采用多点短连线接地方式,以最短连接线连接到地平面(零伏基准电位面)上,使串联阻抗减至最小,并将驻波减至最少。接地平面可以是设备地机壳或遍布整个系统的接地线(网)。可能时,选用一大的导电体作为接地平面。多点接地方式应用于高频电路(f10MHZ)。多点接地的优点允许存在许多接地环路,这可能对同时使用较低频率的电路是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混合接地的方法所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机房 防雷 接地 技术 设计方案 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