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发展方案-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共2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建设发展方案-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李鸿维(高级工程师、采矿教研室主任) 邓成武(高级工程师、曲靖煤炭设计院副院长)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专心-专注-专业【方案概述】专业育人理念:采掘希望、奉献温暖专业特色优势:专业具有“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煤炭行业文化同学院文化有机融合的专业文化教育等特色;具有“双师”专业团队、专业质量工程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条件等优势。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共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11项: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专业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省级
2、精品课程1门、省级规划教材1部。项目经费预算:资金总额7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300万元,学院自筹100万元;资金分年度预算: 2012年392万元、2013年308万;资金用途: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80万元、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70万元、实训实习条件改善160万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65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80万元、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125万元、实训实习耗材补贴60万元、实习意外伤害保险60万元。项目负责人:李鸿维 采矿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邓成武 曲靖煤炭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专业建设背景(一
3、)专业产业企业背景云南煤矿产业背景。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70%左右的份额,云南是全国十大产煤省之一,煤炭资源总量为691亿吨,提交的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南方各省区市中仅次于贵州,居第2位;褐煤资源量仅次于内蒙,居全国第2位。目前,全省煤炭产量达到1000多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左右,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7%,占全省GDP的2.92%。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
4、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的一系列煤炭工业发展的具体建设目标和内容。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及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力度,着力推进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强化煤炭清洁利用,不断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1.37亿吨。(二)专业人才需求背景人才需求背景。云南省现有各级各类煤矿1210个,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但文化程度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高达80%左右,工程技术人员仅占煤炭从业人员的3.25%,因此,小煤矿的技术工作和基础管理依然十分薄弱,技术管理和职工操作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依然较弱。预计未来五年内我省及周边贵
5、州六盘水地区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将达到8001000人/年的规模。人才培养背景。目前我省举办有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院校仅有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但目前每年培养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仅在300400人左右,数量和结构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二、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基础扎实1、专业建设基础好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前身是采煤专业,该专业创建于1978年,1980年开始招收二年制高中后中专学生,1990年开始招收四年制初中后中专生,2003年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生,是学院的传统龙头核心专业和重点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累计培养6届高职毕业生472名,现有高职在校生4
6、24名。专业获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11项: (1)2007年,“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2007年,“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3)2008年,“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4)2008年,“煤矿安全实训基地”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2010年,煤矿开采方法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6)2010年,“煤化工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校内)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7)2010年,“云南东源煤电有限公司羊场煤矿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校外)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8)2011年,“煤矿开采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7、9)2011年,“煤矿开采技术专业采掘工艺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校内)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0)2011年,“雄达煤矿实习基地”被评为省级(校外)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1)2011年,配煤实验设计与实验技术被列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专业培养模式创新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在“政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的指导下,深化创新了“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要点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煤炭产业培养适应煤炭矿山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的煤矿开采高技能人才专业建设目标:把专业建设成为云南、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矿
8、开采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国内同类专业中居于领先水平的专业专业育人理念:采掘希望、奉献温暖专业文化教育:煤炭行业文化同学院文化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兴趣,解决人才培养“能进来、留得住、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能发展”的问题人才培养制度:建立了“2+1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制度专业评价体系:初步构建了“多证书+多级化+全过程+多主体+多形式+多手段”的专业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初步建立了“专兼专业带头人+专兼骨干教师+专兼任课教师”的校企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专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了“教育+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社会服务体系3、课程建设
9、成绩佳煤矿开采方法煤矿地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参编出版了煤矿开采技术、安全监测与控制、顶板事故预防与处理、矿井通风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机械化开采等6部教材;配煤实验设计与实验技术教材被列为为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4、师资队伍结构优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占35、中级职称讲师9人占45、初级职称助教4人占20;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配置合理,50岁以上教师2人占10、4050岁11人占55、3040岁3人占15、30岁及以下的中青年教师4人占2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兼职教师8人占40,均为来自行业和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
10、比例达到40%左右,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5、专业实训条件好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资源整合,建有模拟矿井、采煤方法实训室、矿山压力实训室、矿井通风与安全实训室、巷道施工实训室、监测监控实训室、矿井灾害与防治等7个校内专业实训室,仪器数800多台套,实训仪器设备总价值850多万元,专业实验实训室配备能够同时容纳200人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开出率达100%。煤矿安全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和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采掘工艺实训基地、煤化工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同云南省羊场煤矿、恩洪煤矿、雄达煤矿、来宾煤矿、后所
11、煤矿、贵州盘江煤电集团等12余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云南东源煤电有限公司羊场煤矿实习实训基地、雄达煤矿实习基地是省级示范校外实训基地。6、人才培养质量高专业累计培养6届高职毕业生共计472人。09、1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7%、98%、98.7%,08、09、10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毕业前的签约率均保持在90%以上,“双证书”获得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在95%以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就业稳定率保持在92%以上。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文化和业务素质、吃苦耐劳精神等综合评价较好,认可和总体满意度在95以上。7、社会服务能力强依托专业在人
12、才培养、技术服务、生产示范和科研成果推广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拓展完善“实训培训鉴定生产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面向产业、企业职工的培训鉴定服务1500人次/年;每年承担企业委托横向项目11项以上。(二)专业特色优势1、专业特色(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针对煤炭“艰苦、高危”的特点,构建了“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了学生实训教学的安全与可行。(2)专业文化教育特色。煤炭行业文化同学院文化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兴趣,较好地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能进来、留得住、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能发展”的问题。2、专业优势(1)“双师”专业团队实力雄厚。通过引
13、进、聘任、继续教育和教师到企业锻炼等途径,构建了“专兼化,双师化”的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长效机制,专业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专业团队有一批具有高职称和具备“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较强。(2)专业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共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12项: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专业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2部。(3)实训基地条件优越。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建有3个省级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和2个省级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三)专业建设存在不足1、现有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
14、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从学习情境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2、按照基础课程系统、专业课程系统的要求,需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3、随办学规模的扩大,应按照专兼结合和“双师”化的要求,坚持人才强专业战略和“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进一步努力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4、需按照把专业作为教学管理平台和资源整合管理平台的理念,进一步加大现有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努力在实训基地和实训教学建设方面寻求长效机制建设的新突破。5、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的实
15、际,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规格要求,应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6、按照以服务为宗旨的要求,应进一步发挥专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努力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技术服务和企业、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产业和在职人员培训、实训基地生产化经营等方面寻求和开拓更大的市场。三、专业建设思路以质量工程的特色专业建设标准为指导,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社会服务能力等内容进行创新与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示范带动专业群建设,把专业建成“云南省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煤
16、炭行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云南煤矿安全训练基地”、“云南煤化工人才培训鉴定基地”,建成“云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为学院实现建成高职示范院校“4基地+3中心+2平台”的目标奠定专业建设基础。四、专业建设目标围绕采区设计、安全管理、生产管理、采掘施工等四大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完善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的“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建成“云南省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云南煤矿安全训练基地”、“云南煤化工人才培训鉴定基地”,建成“云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从整体上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专业人
17、才培养质量,示范带动专业群建设,最终把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强、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居于领先水平的示范性专业。五、专业建设内容本专业及专业群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质量保障体系、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建设。(一)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1、建设目标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以学院“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指导,进一步构建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并对专业群其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发挥带动示范作用。2、建设内容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制度、过程、评价等基本要素,梳理完善“专业认知模拟矿
18、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相应的内涵:(1)培养目标完善基于煤矿开采过程的采区设计、安全管理、生产管理、采掘施工等四个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按“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职业工作面向采区设计安全管理生产管理采掘施工矿井通风设计、煤矿企业管理矿井通风与安全、巷道断面设计矿压观测与控制、巷道布置设计、轨道交岔点设计、采煤方法设计井巷工程施工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矿图、采矿CAD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胜任采区设计、安全管理、生产管理、采掘施工等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较强,
19、具有突出煤矿管理、煤矿开采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煤矿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从事矿井掘进工、采煤工、矿井通风工、矿山安全监测工等(2)培养制度完善在举办单位和学院的支持指导下,整合煤炭工矿企业的设备设施资源,建立专业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结合专业特点,在学院支持下,实践探索建立“2个机制、1个重点、3项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进一步完善“2+1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制度。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同行业企业专家一道开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立完善每年一度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
20、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确保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1个以上同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3)培养过程完善针对煤炭“艰苦、高危”的特点,完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教学能力模块模拟矿井仿真实训双证融通”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在加强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以煤炭行业精神为主体的专业文化建设,着力、长期解决好专业人才培养“能进来、留得住、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能发展”的问题。完善“项目牵引任务驱动实景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4)培养评价完善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完善“多证书+多级化+全过程+多主体+多形式+多手段”的“
21、六多”质量保障评价体系3、建设措施(1)确保责任到人。由项目负责人统一负责,在项目组成员中指定具体责任人,选择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专门人才参与,在专家指导下,完成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系统构建与完善。(2)确保目标实现。明确建设内容的建设预期目标和建设进度。在2013年底以前完成。(3)确保经费投入80万元。其中由中央财政投入20万元,举办单位投入50万元,学院投入自筹资金10万元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项目建设目标经费来源及预算(万元)中央财政行业企业学院自筹201220132012201320122013小计培养目标按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培
22、养目标 2235214培养制度完善师资队伍、“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制度228102226培养过程完善项目牵引、文化建设、教学模式等44882127培养评价完善“六多”质量保障评价体系2244113合计经费101023276480(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建设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要求,把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改革,建成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努力再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编写出版特色教材23部,建设12部省级优秀教材、12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建设内容(1)课程体系构建。按“知识技能素质”一体化的培养规格要求,基于现代煤矿开采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业 建设 发展 方案 中国 高职 教育网 2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