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共134页).docx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共13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共134页).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二一七年四月专心-专注-专业目录附表-127-附图前言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是典型的山地-河流生态系统。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由多个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重庆的发展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
2、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加快实施三峡库区、重要水源地、山洪灾害易发区等综合治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土壤保持重要区,在重庆选择典型问题突出区域,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和保护意义重大,十分必要,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根据习总书记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以及财政部关于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工作部署,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重庆市委、
3、市政府组织财政、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和有关地方区县,编制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报告1本,附图3张、附表8张)。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及四川盆地东南部,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区,影响长江母亲河、三峡库区水质安全的闸口,也是长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近半个世纪前,重庆作为西部地区三线建设的重点城市,圆满地完成了历史赋予的重任,现今,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
4、带的联结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腹地,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肩负起更为艰巨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数十年的经济发展,也削弱了环境的承载能力,重庆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资源的开采引发土地破坏、地下水均衡破坏,部分区域土壤污染严重,土壤质量降低、部分干支流水质恶化,区域生态处于脆弱的状态,经济的繁荣伴随着深刻的生态危机。多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十分重视。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湖库流域污染整治等工程,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的意见,提出了“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金山银山,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当期增长和眼前利益,决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繁荣,决不能对环保突出问题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理念,制定了“四山”地区开发建设管制规定,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起到了重要的减缓作用,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开始逆转。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
6、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财政部于2016年4月21日组织国土部、环保部、相关省份负责人召开会议,通过整合财政资金,选取具有全国性、区域性重大影响的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在跨省域的国家生态屏障、国家公园、重要战略水源涵养区开展试点,积极稳妥推动生态修复系统工程。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作,为积极落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开展山
7、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根据财政部组织召开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作研讨会”会议部署和精神,结合重庆市地处山地生态脆弱区、国家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家土壤保持重要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的实际,组织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在仔细梳理和甄别关键区域主要问题基础上,专题研究了重庆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工作,优先选择以主城平行岭谷地域为核心作为“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区域,研究确定了主城平行岭谷地域“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目标和工作分工,并组织编制了本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设计的“
8、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拟申请国家66.09亿元,地方市、区财政配套资金26.93亿元,社会资金配套19.29亿元。重点开展实施主城平行岭谷地域内的铜梁山北段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铜梁山南段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平行岭谷两翼生态敏感地带土壤生态修复工程、梁滩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梁滩河流域中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梁滩河流域下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监测工程七大类二十七项子工程。其目的就是实现重庆主城平行岭谷地域内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全面提升山、林、河流、地、农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缓解人与环境的矛盾,为建设
9、长江绿色生态廊道,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示范作用。二、重庆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及四川盆地东南部。地跨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13213之间,东西长470 公里,南北宽450 公里,幅员面积8.24万km2,地界东邻湖北省、湖南省,南靠贵州省,西连四川省泸州市、内江市、遂宁市,北接四川省广安市、达州市和陕西省。辖40 个区县(自治县),总人口3275万人。图1-1重庆市区位图2.地形地貌重庆市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处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湘黔隆起
10、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交汇处,东北部、东部、南部为大巴山山地、巫山山地、武陵山地、大娄山余脉构成的盆周中低山区,中北部为平行岭谷区,西部为川中丘陵区。全市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西部海拔高程为500900m之间,东部海拔高程为10002500m之间。3. 气候气象重庆市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伏旱,秋雨多、湿度大以及云雾多等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4.818.7,10积温42006200,无霜期280350天。气候垂直分异明显。重庆地区相对高差达2720.7m,形成明显的立体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0381186mm,降水时空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总
11、量的40%以上;降水空间分布东部多于中、西部,山地大于丘陵、河谷、平坝。4. 河流水文重庆市境内江河纵横,除长江、嘉陵江、乌江等12条大型河流外,还有大小河流4000余条,各类水库3000余个。长江干流自西南向东北横穿全境,在境内与南北向的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5大支流及上百条中小河流,形成向心、不对称网状水系。全市有过境河流31条,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981亿m3。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有224条,流域面积大于500 km2的河流有60条。5. 土壤重庆市土壤类型多样,分为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红壤、山地草甸土等八个土类十六个亚类。黄壤是
12、重庆第一大类土壤,是地带性土壤,分布面积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4.2%;紫色土是本市第二大类土壤,是主要耕作土壤之一,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0.8%;水稻土是本市主要耕作土壤,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2.8%,占总土地面积的13.3%;石灰(岩)土包括黄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两个亚类,分布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6. 生物资源重庆市内分布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亚高山草甸等丰富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地带性植被。全市有植物343科、1770属、6950种,其中被子植物5236种,裸子植物81种,蕨类植物712种,苔藓植物404种,地衣植物25种,藻类植物492种
13、。7. 矿产资源重庆市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产资源较丰富,目前,已发现矿产75种,探明的矿产40余种,产地370处(矿床303处),其中大、中型矿区119处(大、中型工业矿床125处),矿化点690处,全市主要矿产有:天然气、锶、煤、毒重石、铝土矿、岩盐、石膏、水泥石灰岩、锰矿、汞、建材和冶金非金属矿产。其中,天然气、锶、毒重石、锰矿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二)经济社会概况近些年来,重庆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5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人均GDP达到57902元,增长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03.24亿元,增长4.6%;第
14、二产业增加值7755.1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8500.36亿元,增长11.0%。截至2016年底,重庆市户籍人口3371.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1.02万人,乡村人口1980.8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城镇化率60.94%。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5元。(三)土地利用状况2015年,重庆市土地总面积823.74万公顷 ,其中农用地708.0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95%,建设用地65.9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1%,其他土地49.7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
15、积的6.04%。耕地面积为243.05万公顷,林地面积为380.71万公顷,两者总和占土地总面积的75.7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55.47万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9.97万公顷,其他建设用地0.55万公顷,三者总和占土地总面积的8.01%,城乡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4.07%。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08 公顷,滩涂沼泽7211.04 公顷,自然保留地.60公顷。图1-2 重庆市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图三、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一)重庆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区重庆处于典型生态脆弱过渡带上,是典型的山地-河流生态系统,地貌地势起伏大,其铜锣山、明月山、中梁山、缙云山之间四山四条平行岭谷
16、,形成“一山两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两槽”式的川东平行岭谷地貌组合景观,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汇聚于此的长江、嘉陵江形成的自然山水生态格局,承担着重庆“绿肺”的生态功能和水源供给功能。三峡库区(三峡库区重庆段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的85.6),被国家列为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土壤保持重要区,重庆市属东北区域所在的秦巴山区被国家列为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重庆市属东南区域所在的武陵山区被国家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因此,重庆主城平行岭谷地域与市东北地域(渝东北)、市东南地域(渝东南)共同担负起了保持重庆山地-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功能
17、。重庆的特殊生态区位,凸显出了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其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不仅自身生态功能力大大降低和退化,整个三峡水库乃至长江流域更大范围都将受到影响。重庆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不仅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安全的生态屏障,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保障,也是对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保障。可以说,重庆市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域,在重庆地域内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恢复受损的生态功能,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需要。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重要区图1-3重庆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的作用示意图(二)重庆是影响长江母亲河、三峡库区水质安全的闸口重庆市境内河流纵横,作为长江上
18、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拥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渠江六条江段,还拥有汇入两江的一级或二级支流,部分境内支流污染,达不到水域功能要求。部分河段存在黑臭现象,九龙坡、沙坪坝等区域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较高,已成为主城区内污染较为集中的区域。受污染的河流,直接威胁三峡库区乃至长江中下游的水质安全。目前三峡总库容393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淡水资源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是全国人民的“水窖”。大力推动长江重庆段干流、支流的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维护直接关系到“水窖”的水环境质量。而保障水环境质量是“一江清水”进入三峡库区的重要基础,是有效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闸
19、口,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庆讲话精神的的重要举措,是永葆长江母亲河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图1-4 重庆市江河水系现状图(三)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长江上游,是长江的水源区,过去长江上游有良好的森林和草地等植被生态系统,形成地表层的生态屏障,保持着涵养水土、调节径流的重要功能,使区内水资源的供需分配以及中下游水资源的供给处于一种较好的状态中。但随着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森林植被的大幅度减少,已使上游地区水资源数量和时空分布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少地区水资源的情势趋于恶化,长江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和保护的生态功能一旦丧失殆尽,水资源状态进一步恶化,对长江、长江流域和全国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20、后果不堪设想。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区域,是长江水汇入三峡库区的最后一个结点,对其水源涵养和保护,将对长江流域和全国水资源的保障发挥重要作用。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水源涵养的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全流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其迫切性和重要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图1-5 重庆在长江流域的位置图(四)重庆能为其他地区平行岭谷地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经验模式重庆境内拥有丰富的森林、动植物、水、湿地等自然资源,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更得益于具有喇叭状弧形地质构造和华蓥山帚状地质构造的主城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大平行岭谷地域,这一地域形成了一个与周边地区结合的生态植被
21、景观和水源涵养功能强大的生态区域。目前主城平行岭谷地域已建立了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此地域内的缙云山,是冬季候鸟越冬必须经过的空中飞行路线,因此成为候鸟的栖息之地。而缙云山历史时期又是矿业活动集中的区域,采矿造成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成威胁,为此,对其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能够为其他具有褶皱山地地貌的城市、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四、重庆山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的加剧,对重庆山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破坏。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
22、出由于地质构造隆升作用,重庆市重要的含矿地层尤其是煤矿、石灰矿主要沿背斜山地出露,埋藏较浅,且长期开采,因而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土地资源破坏、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1.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众多重庆市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高陡边坡、地表变形。重庆市因采矿形成崩塌隐患点共750处,面积253万m2,采矿形成334个大型露天采坑,周边是高陡的裸露岩壁,部分采矿内形成积水塘,深0.58m,边坡;矿区杂乱堆积废渣堆、尾矿、建筑废料43处,废渣体积约915万m,表面均无植被生长;煤矿的开采造成地表变形约17.6km,集中体现在北碚区天府采煤沉陷区影响范围内。2.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矿山
23、多年开采造成地形地貌破坏面积34.47 km2,受采矿影响,部分山坪塘干涸,灌溉渠淤积、渗漏、破坏严重;比较严重的区域有铜锣山北段渝北石船废弃采石场片区,铜锣山南端的巴南红炉、南泉、一品废弃采石场片区,中梁山南段沙坪坝-大渡口废弃采石场片区以及中梁山北段北碚龙凤桥-静观废弃采石场片区(见图1-6)。图1-6 岩石裸露的矿区地形3.矿山开采诱发含水层破坏受采矿活动影响,由于地表岩体的原始力学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拉裂导致岩层出现裂缝,从而导致地表水源下渗现象严重。矿坑水的排泄构成区内地表水及地下水蓄(流)量剧减的主要原因,由于矿坑对地表水资源的疏排作用,原有的主要井泉供水点,现只能供极少数人饮用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江上游 生态 屏障 重庆 保护 修复 工程 试点 实施方案 1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