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共9页).doc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案例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钟永辉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三个具体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其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进而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反应的吸热和放热的原因,使思维具有全面性;最后借助能量反应过程图,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基于化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本节课采用自热饭盒题材导入又以它结课,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
2、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就。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如何从感性化学逐步过渡到理性化学。通过多角度的设问等开放性措施,让学生真心实意的参与课堂。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课堂的实效性才会更好。本节课使用手持技术测量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不仅教会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化学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以致用等能力。二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1课时,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要注意前后呼应与衔接,呈现一
3、种螺旋式上升形态。学生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知道一些具体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是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学生
4、相对比较薄弱,因而这种学科思想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特别渴望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以自热饭盒来作为课的开始和结束。2实验技能基础通过高一上学期实验课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但是实验现象的表述能力还需要提高。本节课在化学数字实验室上课,将要用到温度传感器,虽然以前没有接触。但是在氧化还原的教学中,使用过电流传感器,因此学生对于仪器并不陌生。四、教学目标设计1基本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和中和仪器的使用;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2)过程与
5、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体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通过从微观角度的分析,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计的使用,领会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化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知能量转化,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能量守恒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获取知识的态度。 2开放性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多个角度对化学反应为吸热还是放热进行认识;能运用归纳的方法对常见的反应进行整理。应用分类的思想对把反应分为吸热和放热反应。(2)过程与方法
6、目标:在对实验操作和现象的描述过程中,如铝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要做一个对比实验,以及实验现象描述要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使用温度计和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变化,学习使用化学技术手段来完成实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合理使用手持技术(温度传感器),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现代技术进入实验室,使学生更加重视自我发展。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对于化学反应,依据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把反应分为吸热和放热反应。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原因及判断方法。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学生通过物质结构的学习,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
7、的形成。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一个反应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大小。学生的定量思想比较薄弱,计算能力较弱,且容易与使用能量判断混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演示实验:在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为了得到该反应为放热的结论。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以及使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这为后面得出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提供依据,同时也培养学生用定量的思想来研究化学。二是学生实验: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很难通过触觉感受到
8、。因此本节课使用了温度传感器来测定盐酸与烧碱反应的放出的热量。通过数据的分析,学生能够充分感到现代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同时在使用中和热仪器时,从各个角度分析如何减少反应中热量的损失。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问题设计目的及作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热饭盒,说出它与普通餐盒的区别。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且得出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结论。体会化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如何证明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让学生建立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不仅可以通过触觉来感知,还可以通过数据来说明。 可以从哪些角度判断一个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该问题的讨论
9、,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有哪些利用分类的思想,对所学的反应进行归纳整理利用所学知识对自热饭盒自热的原因进行解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本节课设计的理论(多角度的认识吸热和放热反应)和实验两部分活动,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考虑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理论部分,从微观角度(化学键)分析能量的变化,学生意识到化学中的能量可以通过定量计算。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容易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也是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验部分,如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中和反应温度的变化, 少数学生只得出数据有变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更多的学生意识到现代技术对于化学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能 热能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