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三(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西方经济学三(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三(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西方经济学习题三一、选择题1 在一个由居民、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模型中,下列恒等关系式正确的是( B ) A储蓄净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税收;B储蓄折旧总投资政府财政盈余;C储蓄税收总投资政府支出;D储蓄折旧净投资政府财政盈余;2 已知个人可支配收入为1800美元,个人所得税为30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0美元,个人储蓄为500美元,个人消费为1200美元,则个人收入为( C ) A2000美元; B1800美元; C2100美元; D2200美元3 短期消费曲线位于 线上方表明储蓄为(A ) A负数 B零 C正数 D不等于零的数4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
2、为1000元,而当其收入为5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4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35 ) A ; B. ; C. ; D.1 5 中央银行采取下列哪种措施意味着货币供给量将减少?( D ) A降低贴现率; B降低准备率;C买进有价证券; D卖出有价证券; 6若中央银行在政府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 D )A利率必然上升;B利率必然下降;C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D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7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B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
3、产出均无影响。 8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若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右下方,则会引起( C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C收入增加、利率下降;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9下述何种情况会产生挤出效应?( C )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10BP曲线向右移动是由于( D ) A国内价格水平上升; B利息率上升;C本币升值; D本币贬值;二、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 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
4、函数关系式。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3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4流动性陷阱: 面对全球经济下滑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政府希望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强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那么,中国会不会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泥潭呢?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
5、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全球经济所表现出的对利率工具不敏感似乎又在重新证明凯恩斯的这一论断。5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6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7.存款
6、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三、简答1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好比数字1 那么储蓄函数就是0。所以你要先从0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做个比较就象4舍5入一样。从1到100。数字4和5永远是相连的。如果再不懂,就到网上图书馆看一个浙江大学教授写的此文论题的论文。2什么是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
7、: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条规律的作用。这三个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两者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相联系和作用。3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应注意什么问题(1)GDP的核算是以一定时间为条件的,因而当期发生的其他时期的产品支出或收入不应计入本期的GDP中,以避免重复计算; (2)GD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在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
8、3)GDP中的最终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服务,劳务服务也要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GDP总值中; (4)GDP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要考虑用合理真实的价格来计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具有什么关系1、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是次要的。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量对总收入量之比,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之比。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
9、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性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资本价值的意外收益的改变、利率的改变、财政政策的改变和预期的改变。 2、乘数 凯恩斯利用边际消费倾向概念建立投资乘数理论。乘数概念是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关系一问中首先提出来的。按照卡恩的就业乘数,当净投资增加时,总就业增量将是初始就业增量的一个倍数。凯恩斯接受了卡恩的乘数概论,提出了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表示投资增量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乘数是建立在消费倾向这一主观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的。凯恩斯认为:乘数是公众心理倾向的函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
10、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 L1)。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而货币总需求(L)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与投机需求(L2)之和。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