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滞过程控制系统及MATLAB仿真(共3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时滞过程控制系统及MATLAB仿真(共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时滞过程控制系统及MATLAB仿真(共3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题号分 数阅卷人12345678910总分学号 姓名 陈 体 军 所在学院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学科、专业 仪器仪表工程 考试科目 先进控制理论与 高级控制装置 考试日期 _课程学时 _注 意 事 项1、考生必须遵守考场纪律。2、答题必须写清楚题号。3、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整洁。4、试题随试卷一起交回(试题写在黑板上时,答题时应抄写题目)。开(闭)卷 _先进控制理论与高级控制装置期末论文题目: 大纯滞后过程控制及MATLAB仿真 Subject: Big pure lag process control and MATLAB simulatio
2、n 学 号: 姓 名: 陈 体 军 专 业: 仪器仪表工程 摘 要纯滞后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是广泛存在的,精确控制难度较大。因此,纯滞后系统是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很多温度、流量等控制系统都是具有纯滞后的系统,对它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几种较为成熟的纯滞后系统常规控制方法,微分先行控制、中间微分反馈控制、史密斯预估补偿以及它的改进算法等。首先,本文分析了纯滞后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现阶段的控制方法,常规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常规控制方法,其中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效果突出,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最后对改进型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进行了实例分析并
3、仿真,结果表明,史密斯控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对于大时间滞后系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控制方法。关键字:纯滞后控制系统;史密斯控制;MATLAB 仿真AbstractPure lag system in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is widely exist, accurate control difficult. Therefore, pure lag system control theory is an important field, especially a lot of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 on the co
4、ntrol system is a pure lag system, the research on it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relatively mature pure lag system conventional control method, differential advanced control, intermediate differential feedback control, Smit
5、h predictive compensation and its improved algorithm, etc.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re lag system, puts forward a control method, the conventional control method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ventional control method, which Smit
6、h predictive compensation control effect is prominent, more widel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improved Smith predictive compensation control is analyzed and the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ith control has better stability, for big time lag system is a kind of practical control method.
7、Key words: Pure lag system ; Smith control ; MATLAB simulation 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1 引 言在化工、炼油、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业等复杂工业过程中,广泛存在大时滞现象;如生产过程的物料传输、直升飞机俯仰调节系统、化工过程的聚合反应过程、以及化工、电力生产中温度、流量、压力的测量过程等均存在时滞,被控对象本身时滞的存在相当于在控制系统中引入了附加的相移,使系统趋于不稳定;导致系统的超调量变大,调节时间加大;甚至出现振荡、发散,使系统的动态品质变差。时滞环节的存在相当于被控制对象变成无穷阶,即具有无穷多个极点;要通过有限维的控制器
8、获得比较满意的控制性能具有一定的难度。当时滞时间比较小时对被控过程性能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其影响,但是,当时滞时间大到一定值时,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必须考虑。一般以被控对象的时滞时间:与其时间常数T之比的大小来确定是否为大时滞:当0.5T时,时滞作用强,则该被控过程就可以认为是大时滞过程。此时不能忽略时滞对系统的影响。1.1 纯滞后系统特点1.1.1 纯滞后的产生在自然界里,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滞后现象,比如河水流动的滞后,声音传播的滞后,生物体神经传导的滞后,只不过有的滞后时间较长,被人们明显的感觉到了,有的滞后时间很短,被人忽略了,但滞后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人为的去除,只能想办法克服或给以
9、补偿,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滞后系统也是大量存在的,特别是在石油冶炼、化肥生产企业,滞后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对系统被测变量的测量变送延时,比如某种化学成分或物体温度作为被测变量时,由于分布参数过程或测量对象是非线性高阶系统等原因,测量信号的起始部分变化非常缓慢,近似为纯滞后,也可能是由于系统中信号的传递延时,比如气压信号在管路中的传输延时。在实际控制中,有时因滞后很小,对系统的影响不大而在系统的设计或建模中将滞后忽略,但是在更多的实际过程中,滞后是不能省略的,如大纯滞后系统,滞后时变系统等。这些对象的纯滞后时间对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影响极为不利,特别当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与对象的时间常数之比大于05时(称
10、为大时滞系统),采用常规的控制方法很难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根据控制理论的分析可以知道,由于滞后环节的存在,相当于使系统变成了无穷阶,有无数个闭环极点,当前施加的控制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在输出中反映。时滞的存在会增加系统的相角滞后,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系统的超调量变大,调节时间变长,甚至出现振荡、发散,系统的动态品质大大下降。1.1.2 具有纯滞后对象的传递函数 纯滞后环节的特点是其输出信号比输入信号延迟一定的时间,单位阶跃响应的时域表达式为: (1.1)公式中为纯滞后时间 。对上式求拉普拉斯变换,可得: (1.2)由此可得纯滞后环节的传递函数: (1.3)在实际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
11、对象往往与执行机构一起构成广义被控对象。它的动态特性通常可近似为具有纯滞后的一阶系统: (1.4)或是二阶系统: (1.5) 事实上,实际中的系统地阶次可能更高,但在系统的控制要求内,可将大部分高阶系统近似为以上两种形式。时滞过程的控制难度一般用来衡量,越大,系统越难以控制。1.2 纯滞后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的现状 从上世纪5 0年代以来,随着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针对纯滞后控制系统,先后出现了很多常规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方法这两大类。常规控制方法一般需要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有PID及PID改进算法控制,大林算法控制,预估补偿控制,内模控制,鲁棒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不需要知道对象的数学模型,有模糊
12、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近年来,有些学者尝试把两类方法结合起来构成一些新兴的复合控制算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们对其中一些方法做一个简要回顾。1.2.1 常规控制方法上世纪60年代,smith提出了smith预估控制器,从原理上讲它是一个克服纯滞后影响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与具有纯滞后的对象并联一个补偿环节,经补偿后,实现了将纯滞后环节转移到闭环控制回路之外,从而消除了纯滞后对控制性能的影响,但目前它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为设计它需要知道精确的数学模型,而人们能够得到的一些对象的数学模型仅仅能称为近似模型,但模型的不精确又会影响控制效果。1968年,IBM公司的大林提
13、出了一种针对工业过程中含有纯滞后的对象的算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具有纯滞后对象的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设计成一阶惯性纯滞后,其滞后时间要求与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然后推理出控制器的传递函数,这是一种直接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后人称之为“大林算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此算法具有消除余差、对纯滞后有补偿作用等特点。微分先行PID控制是一种基本PID控制改进算法,由于纯滞后的存在,应用基本PID控制很难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微分先行PID控制不是把微分控制加到控制系统的前向通道,而是加到反馈通道,只对输出量进行微分,不对给定值微分,从而改善了控制性能,提高了稳定性。当然,基于计算机控制平台,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的
14、控制方法,如自适应控制、内模控制等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1.2.2 智能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是在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处于控制科学的前沿领域,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控制理论无能为力的控制领域,比如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测量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目前,智能控制理论和技术在国内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工程化和实用化阶段,其主要分支有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模糊控制是以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推理及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系统与其它控制系统的区别主要是控制器的设计不同,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是人类思维中的模糊变量,输出量也是模糊变量
15、,它由模糊逻辑推理导出,推理过程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模糊控制的关键是模糊推理规则,而规则的建立依赖于工业现场操作人员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数据。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过程参数的变化不敏感,一般都能获得较稳定的控制。神经网络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科学工作者对大脑工作机制长期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工神经网络是利用工程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它是一种大规模并行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有:分布式存储信息,大规模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能力,信息综合能力。近年来,随着新兴学科的发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也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比如模糊PID控制,模糊神经网
16、络,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等。用智能控制的方法对纯滞后系统进行控制,是当前控制科学的一个热门领域,它解决了滞后对象模型无法得到或不精确的缺陷,但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还在不断发展之中,需要科技工作者继续深入的探索研究。2 纯滞后系统的设计基本PID控制虽然也能实现对纯滞后系统的稳定控制,但由于纯滞后的存在,使得系统的响应速度较慢,超调量较大,抗干扰能力较差,为了提高控制精度,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前人在PID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改进算法,主要有微分先行PID算法、中间微分反馈控制、Smith预估控制算法等。本章对这几种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比较。2.1 改进的常规控制方案在纯滞后系统控制中,为了
17、充分发挥PID的作用,改善滞后问题,主要采用常规PID的变形形式:微分先行控制和中间微分控制。微分先行控制和中间微分控制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微分作用提出的。微分的作用是导前,根据变化规律提前求出其变化率,相当于提取信息的变化趋势,所以对滞后系统,充分利用微分作用,可以提前预知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提前控制”。 2.1.1 微分先行控制微分先行PID原理:它和标准PID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只对被控量y(t)微分,不对偏差e(t)微分,也就是说对给定r(t)无微分作用。这样就可避免给定值的升降给控制系统带来冲击。微分先行控制如图3.1所示图2.1微分先行控制图2.1中表示比例积分调节器。表示先行的微分
18、环节,表示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中不含时间滞后的部分,表示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中的时间滞后部分。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1)若对系统采用常规的PID,则系统传递函数可写为: (2.2) 显然,采用PI的微分先行控制比采用常规PID控制形式相比系统传递函数少了一个零点,因此,虽然两种方式都采用了比例、微分和积分环节,但采用PI的微分先行控制方案可较好的抑制系统的超调量。2.1.2 中间微分反馈控制与微分先行控制方案的设想类似,采用中间微分反馈控制方案,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进而改善系统的控制质量。中间微分反馈控制方框图如图2.2 所示。 图2.2中间微分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3)系统的微分只是对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时滞 过程 控制系统 MATLAB 仿真 3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