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管技人员“背靠背”效能测评结果分析报告(共6页).doc
《2011年度管技人员“背靠背”效能测评结果分析报告(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度管技人员“背靠背”效能测评结果分析报告(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1年度管技人员“背靠背”效能测评工作情况总结人事考评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一直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像我们公司一样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中,层次多、岗位多、人员多,以及考评主体的责任心问题、上下级或同事间日常接触的“脸面”问题、老好人怕伤人思想问题等等,一直影响和制约着人事考评工作的健康开展,造成传统式的考评机制不能正常运转,往往只是拉个过场、走个形式,考评结果不能客观反映实际,一场数据风暴过后不了了之,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考评结果颠倒,毫无使用价值,失去了人事考评根本意义。随着近年公司的跨越发展,公司事业不断
2、壮大,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地位不断攀升,公司自身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得到了增强。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任务已不再是“数量”上的追求,而是“质量”的进一步挖潜和提高。2011年12月份公司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形势,以“考评工作是员工履职的动力源”为理论指导,谋划思路、研究方案,在公司全体管技人员(不包括高管人员、实习生以及其它不在岗人员)范围内成功组织了 “背靠背”效测评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这次管技人员“背靠背”效能测评是适应公司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强管技人员考核考察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同时也是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新方法、新途径的一次引导性尝试。具体情况如下:一、“背靠背”效能测评特点及优点“背靠
3、背”效能测评就是打破以往分组集中测评方式、采取人力资源部与每一名管技人员实现“一对一”交流模式的民意效能测评。“背靠背”效能测评是在充分总结以往考评工作经验前提下管技人员考评工作的新思路,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两个中和”和“两个回避”。“两个中和”即:一个是定性的指标具体化与具体的指标等级化,实现测评指标的定性与量化的中和,另一个是分散测评集中化与多层组织单层化,实现测评形式松散与敏感的中和。“两个回避”,即:一个是回避同事间面对面集中测评的尴尬问题,另一个是回避测评结果整体偏高,拉不开档次,分不出高低。因此,“背靠背”效能测评与以往的管技人员考核考察、民主测评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一是测评
4、内容不同。“背靠背”效能测评内容由20个测评指标组成,主要分为职业道德、根性和工作能力三部分内容,分别占15%、35%、50%权重,每个指标分5分、3分、0分三个等级。在测评内容的设计上,把人的根本性格列入到了测评内容之中,符合当前公司人力使用的时代要求。同时,具体测评指标的设计更加贴近工作中的人和事,更加能够让大部分管技人员接受、认同和参与,更加能够透彻的反映管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组织方式不同。本次“背靠背”效能测评的操作模式较以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取了人力资源部与全体管技人员“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从形式上增强了人事考察的严肃性和严密性,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四不”原则,即:不记名、不
5、集中、不占工、不代报。“不记名”指的是测评人员填写的测评表是不记名的,也不显示任何笔迹和文字,只划“”填写;“不集中”指的是明确要求各单位(部门)不允许召集测评人员集中填写测评表;“不占工”指的是测评人员填写测评表不占用工作时间,要求个人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不代报”指的是测评人员填好的测评表要折叠好装入信封,用胶水或钉书机封口,由本人亲自上报到人力资源部干部管理组,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组织收取集中上报和代报。通过“四不”, 拉近了人力资源部与管技人员的距离, 减少了测评工作的中间环节,降低了参与人员的应付情绪,有效消除了测评人员的心理顾虑,回避了集中测评的“面子”问题,给测评工作创造了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年度 人员 背靠背 效能 测评 结果 分析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