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8页).doc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哲 学 (1)哲学与世界观:区别:a、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
2、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
3、(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
4、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1 1物质的含义: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物质不能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 2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3.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方
5、法论:要求我们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运动唯物论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 1.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宇宙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 2.特点: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3.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1.含义: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包括两层内容: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或时间内,其根本性质未发生变化;静止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2.特点: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待事物时
6、既要看到运动绝对性的存在,也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变论(既只看到运动,否认静止的存在)。 1.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特点:客观性、普遍性 规律 3.世界观: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普遍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守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事界,造福人类。 1.本质: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或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注意:正确的、错误的、鬼神观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原因:(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上看);(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从生理基础看);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注意:动物没有意识)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并能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2)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第二部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
9、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
10、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四、物
11、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
12、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
13、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
14、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
15、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主体、对象、工具、结果都是物质的;实践 (2)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既把人们头脑中的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2.特点:客观实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3.分类: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不能把来源等于唯一
16、途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需要推动认识发展,为认识提供工具)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其中正确认识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实践的作用,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认识,检验认识、发展认识。 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实践发展。 真理 1.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特点:客观性(最基本属性)、有条件性、具体历史性 3.追求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螺旋上升性 方
17、法论:要求我们要地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生活 哲学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