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的传统商务模式由于存在诸多局限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交易环境,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贸易的一个新方向。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由于中国农村市场的突出特点, 决定了在我国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必须走多层次、多形式的路子。建立适合中国农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开展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改善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电子商务模式、冷链运输一、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税务、
2、海关、邮电、交通、化工等行业,加上一家一户的农业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同在。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基本上处于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有数据显示,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只有1%左右。1%是什么概念?服装电子商务目前占整个服装零售业的17%;而3C产品电商占总零售约为15%;相比较而言,农产品是电商行业几乎最后一个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农业和其他工业产品不同,产业周期漫长,标准化很低,信任度不够,流通和保质不易;电子商务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也造成了农业电子商务的步履蹒跚。二、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1、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健全目前,生鲜电商的平台有顺丰优选、易果。但有意思的是,
3、所有这些平台,进口食品的品类都超过了40%。这和中国农产品的非标准化是息息相关的。很显然,既然物流成本高昂,当然高客单价才能获利,而高客单价意味着高端人群,而打动高端人群的最直接的就是进口食品。2、物流配送成本高昂,供应链不完善关于农业电子商务电商的物流提货成本,能够发现,假设客单价是100元,25%到40%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相比较服装电商5元左右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高昂让农产品电商相比较传统的超市分销模式变得缺少竞争力。农产品物流成本的高昂和中国冷链的不完善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看以下的数据,日本有冷藏车32万台,约400人/辆;美国有冷藏车60万台,约500人/辆;中国有冷藏车约4万台,按
4、照美日标准,中国至少应300万辆;由于冷链的不完善,造成中国农产品流通不出去,即使流通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据统计,中国果蔬损耗率25%30%/年,年损失800亿,可解决2亿人的温饱问题。3、 农业电商平台不完善,缺乏信任电子商务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获得目标客户,并实现销售、获得收入,除了目前主流的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平台,目前还包括了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各类进行电子商务的渠道和方式;但电子商务无法解决线下的各种问题。消费者如何对广告宣传产生信任感?是否真的有机?是否真的没用化学物质保鲜储存?如淘宝网给其他的电商产品有相对比较强的控制力来解决信任度的问题;包括如果买到假货可以由淘宝先
5、赔钱等。但农产品淘宝很难解决信任问题。目前淘宝做的“特色中国”频道,实际上是按照地域特色把销售食品的店铺重新做了一次排列组合,即导购。但任何一个地标特产,都有无数店在卖,消费者很难鉴别哪个是真的,哪个是高品质的。淘宝的评价体系在农产品的信任体系的建立完全不够。4、涉农网站内容与农民信息需求脱节我国涉农网站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网站集中度不均衡。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第一线。在我国目前1500多家农业网站中,各级政府主办的网站占有很大比例,约为40%左右,但农业基层站点数量不多,尤其是乡一级网站,还不到4%;第二,网上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差。特别是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网站过分强调信息
6、服务功能,而相对忽视网站的商务功能的拓展,相当一部分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第三,信息发布、传输滞后。涉农网站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多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建并进行更新维护,更新周期长;第四,网站内容缺乏行业和区域特色,时效性和服务性不足,而且利用程度低。缺乏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特征,不解决本地农民的实际需要,信息的价值和传输效率与农民需求和实际运用脱节;第五,涉农网站建设水平低,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用户定位不够明确,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网上信息不够开放三、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1、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
7、,但由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虚假交易、网络诈骗、黑客侵袭等现象时常发生,这就急需政府部门加强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订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开放性、兼容性的法规、规范、标准,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 2、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进程地域的限制决定了依靠传统市场模式无法实现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对此,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用电子信息聚集贸易主体和交易信息,提高空间集聚效率,在统一的交易规则下实现农产品交易,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实现农产品资源
8、科学合理配置,并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扶持、规范和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首先,加强财政支持。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体系,鼓励县乡政府建立大型农产品网站,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政府应该大力吸纳通信运营商以及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合作,帮助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其次提供技术保障。鼓励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和农业电子商业协会开展针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工作,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再次,正确引导舆论。4、完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运输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
9、要组成部分,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体系,就是要改变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对农产品物流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首先建立跨地区物流配送组织和载体,即配送中心,连接生产和销售。其次建立地区内、城区内配送网络。地区内、城市内的配送网络是单层次的平面网络,在城区内,由配送中心完成采购订货、验收入库、储存保管、分拣、加工、补货、配货、配装等一系列的配送活动,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支持。再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在连接城乡市场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冷链运输,使一些易腐烂的农产品得到保鲜。5、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
10、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完善C2B、O2O电商模式。6、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信息人才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新一代“电农”。农民的素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教育农民使用和
11、掌握检索网络信息和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社会基础。7、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 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商标化销售策略。另一方面, 政府或行业协调机构应该尽快制定并出台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四、总结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助力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商务模式,能很好的解决农产品贸易中因信息不对成、交易成本高而效率低、受地理限制等引起的种种问题。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飞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参考文献1、沈阳理工大学,王敏、金敏力,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06(7)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巩敏焕,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3、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马小军,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