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纲要(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纲要(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纲要 V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作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1年8月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
2、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有关的内容,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融合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以学生的亲历实践、手脑并用为特征,设计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顺应当今科技发展,开发潜力较大的开放性学习领域。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将不断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改写和刷新。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基因工程、农业新技术以及一些新兴的生活科技日益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将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和结构性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课程内容上
3、的选择性。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强劳动教育、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的同时,加强劳动与技术、家政、职业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课程理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实施和开发中,应遵循以下基本理念:(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
4、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二)从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小学36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
5、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三)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劳动与技术教育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反映技术发展的内在机理,还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形成的同时,应注重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教育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充实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内容,以增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代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四)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追求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
6、展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如工艺制作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品制作向作品设计、作品评价两方面拓展,农业技术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产品储存与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拓展。这样,既能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能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注重生活中的技
7、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了解作物生长和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一般过程,掌握简单种植、饲养的一般方法。走进信息技术大门,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在使用和改良技术作品、进行技术实践过程中,作出有一定依据的评价。(四)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保护与生俱来的好
8、奇心,关注身过的技术问题,形成亲近技术的情感,具有初步的技术意识。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通过体验和探究,学会进行简单的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其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能力。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初步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发展可迁移的共通能力。(五)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初步了解社会的职业分工。知道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
9、的发展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三、课程内容(一)内容的结构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等方面。其中,技术初步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初步的技术学习形成包括材料认识、工具使用、简单设计、简易制作、简单评价等在内的基础能力以及基本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其内容包括纸塑、手缝、泥塑(可选学2项)以及信息技术,并可在小木工、小金工、种植、饲养、编制、电子制作等项目中选学2项。(二)内容的选择所安排的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实施条件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是为部
10、分地区、学校和学生在实现基本目标基础上达到较高要求而提供的选择性内容。考虑到我国各地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教育条件的不平衡性,有些内容的安排呈现出开放性特征。在选择和确定这些具体内容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1这些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2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可感的、易于操作的,同时又是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水平相适应。3这些内容有利于观察、设计、操作、评价、交流等学习过程的展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4这些内容蕴含着广泛的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劳动与技术教育多方面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迁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5这
11、些内容所涉及的材料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可靠,又有利于教师的集体指导等特点。(三)基本内容与目标要求(打“*”号的是供选择的拓展性内容)。1技术初步(l)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活动,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用途,体会材料世界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收集和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材料,讨论和分析材料的特性,能用不同的标准对材料进行分类。学会正确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知道纸质类、木质类、金属类、塑料类等材料中一些常见易加工材料的性状和用途,会使用一些黏合材料和连接材料进行部件连接。能够根据材料的用途和性能价格比,进行材料的比较和选择。(2)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活
12、动,学习使用一些常用工具。知道常见的简单工具的名称及用途,会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目的选择工具,会使用一些常用量具。会使用常见的农用工具,能识别常见农用机械。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对纸质类、塑料类易加工材料进行画线、折叠、剪刀、挖孔,或对易加工木质材料进行打孔、锯割、整形和磨光,或对金属丝、金属薄片等易加工金属材料进行展直、剪切、弯折等。(3)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看懂加工图样中的剪切线、折叠线、粘贴面等符号,能理解简单的外观图、实物图、操作示意图,会看简单实物图。能在教师指导下确定设计与制作的作品主题,并通过合理的构想进行作品结构及其制作过程的具体设
13、计。能用草图或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构造、制作过程和设计思路,能在讨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思路、制作计划。(4)进行简易作品的制作,并作必要调试,培养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能根据说明书进行简单玩具的拼装与制作,或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纸、木模型的制作。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计划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成作品,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调试。能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设计并制作工艺品、旅游工艺品,收集并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工艺品的安全制作。能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简单机械模型、橡皮筋动力模型的制作与调试。(5)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就作品设计与制作中的合理性、独
14、特性和创造性作出简单评价。 能对作品的制件过程、工作环境作出简单评估。 就作品经济、质量、环保、审美、安全、耐用等方面作出简单评价。 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作品说明书和宣传材料。 (6)通过简单的纸塑、受缝、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知道纸塑作品的基本材料和日常应用,掌握刻纸、剪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几种纸质工艺品和纸塑作品,并作出评价与说明。能使用一些常用针法缝制简单的布艺品,能设计和制作手缝工艺品并作出评价与说明。知道泥塑工艺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设计和制作简
15、单的泥塑工艺品,并作出评价与说明。(7)通过种植、饲养及农副产品的市场调查等活动,学会简单种植、饲养的一般方法,了解农副产品的一般生产和销售过程,获得积极的劳动与技术的感受。种植12种常见作物、果树、花卉,记录生长和栽培过程,知道栽培作物的水、土、光、肥的一般管理方法;学习12种常见作物、果树、花卉的繁殖方法,进行一项改良作物、果树、花卉品种的小实验。饲养12种常见小动物,记录饲养和生长过程,知道养殖动物的饲料配置及管理要求,对所饲养的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训练试验,了解训练方法。了解12种农副产品的一般生产、储藏、保鲜和销售过程。了解一些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治虫、无土栽培、节水灌溉、人工温室等)。(
16、8)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习运用计算机进行一般信息处理,初步领悟技术的神奇魅力和对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汉字输入,会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能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进行图形的制作、着色、修改、复制、组合。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能用计算机作文,会在计算机上进行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了解网络的简单应用,会用创览器收集材料。会使用电子邮件。能用计算机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2家政(1)学习简单菜肴制作,并作简单评价,体验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能说出常见食品的种
17、类,能分辨食物的生熟和鉴别变质食品。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身经历买菜(采菜)、摘菜、洗菜的过程,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能制作23道简单的菜肴,并作简单的评价。(2)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学会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习惯。能使用常用洗涤用品进行一些器具和小物件的清洗,并注意洗涤安全。能辨认常见纺织品的标识,能在家长指导下进行一般衣物的洗涤、晾晒和折叠。具有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3)学会使用家用电器,增强安全意识。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会阅读简单的家用电器说明书,掌握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18、4)通过调查、讨论、购物等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初步认识货币的意义,学会管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钱。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懂得“货比三家”。了解家庭的收支项目,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3职业了解(1)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职业。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能说出职业的简单分类,能识别一些不的工作岗位。了解其工作流程。知道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的成长发展的联系。(2)通过讨论和思考等活动,产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知道学业与职业的联系。能说出l2个创业案例,萌发初步的创业意识。 四、课程实施(一)实施原则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注重基础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
19、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2体现综合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治,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家政部分的学习应当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如公益劳动可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职业了解可与社会实践
20、相结合,技术初步的学习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等。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内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几方面内容的渗透和融合。如技术学习与家政学习的统整,在职业了解过程中注意职业活动中的技术特征,在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劳动体验等。四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3讲究科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要注重各年龄段在教育内容上的衔接和在教育方式上的协调。有条件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活动设计,开发教学软件,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并加强计算机在技术设计学习上的应用。4注重实效劳动
21、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二)实施中的活动设计及其组织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指定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以学生参与典型经历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设计时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在保证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的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要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
22、活动中去。活动设计时需要注意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关系,正确处理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关系。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活动类型的选择。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活动类型主要有:手工制作、模型装配、作品评价、产品推介:信息搜集、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讨论与辩论、见习与模拟;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幻想、技术作品鉴赏等。可以采用集中课时或分散课时,以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要注意劳动与技术活动的整体规划。可以以一节课为时间单位来安排,也可以几节课、甚至更多节课来安排一个活动单元。活动地点的选择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来说;应有一个相
23、对稳定的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专用教室。(三)实施中的教师指导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学习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努力使所有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都能有所讲步。2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舞台。3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恰当地利用竞争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4从所在地区、所在学校、所教班级、所教内容出发,突出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5注意指导过程的创
24、造性和指导形式的多样性。应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6发挥多种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提高指导效果。7必须控制好学生的劳动强度,做好劳动保护。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学习的安全性。8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新的资源,尤其要注意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四)教学材料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教具、学具等。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也为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同时也为了在现
25、有的国情下使劳动与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应当就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编写教材。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征,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教材的可选择性。教材内容选择的原则主要有:体现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的特征便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技术探究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方法与能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基础对教师和学生同时兼有拓展和挑战意义教材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技术课程的特征组织学习内容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注意加强劳动教育,整合各类教育目标充分考虑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组织学习活动具有多学科的综合视野,注
26、重各方面、各项目内容的联系与整合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和拓展性图文并茂,表达形式多样,易于学生阅读理解注意安全教育提倡因地制宜,师生共同收集和利用当地一些材料,自行制作教具、学具。(五)基地和设备因地制宜地安排与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专用教室或场所。专用教室的建设应尽可能考虑到功能的整合,考虑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专用教室应配备基本的仪器、设备、工具,同时要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医药箱、灭火器、安全用电设施等)。专用教室既是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场所,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成果的展示场所。要充分利用专用教室的墙面、园地和陈列橱窗,进行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价值的方案设计,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应当多
27、渠道解决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施、设备、仪器、工具的配置问题。设施和设备要登记造册,专人维护和保养。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心”或基地。“中心”或基地的建设应当注重项目结构的优化,注重多方面功能的良好发挥,应当以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事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效益。 五、课程评价(一)评价原则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
28、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考核的结果应当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二)评价内容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三)评价方式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奥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
29、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六、课程管理(一)学校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高度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明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责任,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组织实施。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结合本校实际,落实课程计划。积极、稳妥地组织学校教师和相关人员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
30、课程,使其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在圆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采取多种途径配备好专兼职师资和教学辅助人员,并保持兼职师资的相对稳定性。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劳动与技术教研组(或中心教研组)。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参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训与进修活动,促使劳动与技术课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妥善管理和科学使用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项经费。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辟筹资源遭,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基本设施和设备及其专用教室与场所的建设。可因地制宜建立多种形式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中心)。(二)教育行政部门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各级教育
31、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实施的管理,确保作为国家课程内容之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优先考虑开设相应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方课程。加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督导工作,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情况列入考核学校的内容之一。对于不执行课程计划,用其他教育内容取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象,应严肃处理。多种渠道筹措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以保证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正常运行。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设施和设备的采购管理,从实际出发进行多种形式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中心)的规划与建设。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有关高等院校和教师进修部门参与劳动与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加
32、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科研和教研工作的领导,县以上教学研究部门要配备教研人员,并积极组织教研活动。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基金,以支持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促进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三)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学校是公共教育的主要机构,蕴藏着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各学科的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教学,渗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因素;学校可能拥有的工厂、农场、田地,是得天独厚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场所,应当得到有效规划和利用;学校的树木花草、建筑、橱窗以及教室的墙面、园地等的布置与维护,可以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体验:此外,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清洁卫生工作,教学具的
33、收拾和整理,课桌椅的修理都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益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亲应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最早的老师。在小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家政常识以及最初的职业了解等方面的学习中,家长具有重要的使命。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等都是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意义的活动。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真地参与,并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生活中发生管道泄漏、器具损坏、家禽家富栏破损等现象时,这也正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良好时机,家长应该打消顾虑,放手让孩子去参与、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区是学生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当地社区所拥有的科技文化场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区组织、知名人士、名胜古迹、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资源。在农村,果园、农场、花木基地等都是天然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应当得到充分挖掘;在城市,科研机构、高校、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人员及先进设备更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一支力量,应当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潜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网络地址:2002年07月01日发布2002年07月01日最近更新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