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至唐宋)(共22页).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至唐宋)(共2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至唐宋)(共22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第一编先秦文学 原始神话与中国文学的起源一、原始神话 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在生产劳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远祖不仅改造了自然界的面貌,也促进了自身的进步,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文,当音乐、美术等艺术逐渐同生产脱离而走向独立时,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言艺术文学也同时产生了。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与知识水平的低下,人们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产生了神秘感,形成了对自然神的信仰,把自然力神化并借助想象企图解说它、征服它、支配它,从而产生了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羿射九日等神话故事。这些故事都有现实生活做基础,是客观现实和生活的反映。如羿射九日之所以
2、产生,大概是远古时代发生过多次旱灾,人民群众渡过这些灾难后,久而久之,幻想出一个善射的神弓手后羿,射去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以减轻旱灾的威胁。 原始神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它通过美丽的故事,奇特、丰富的幻想,表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积极的影响。小结: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
3、经、庄子等.二、诗歌源头 诗歌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一种口头创作。比较原始的诗歌被后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少。诗经三百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音乐歌词。诗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面貌和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诗经的艺术成就: 1.“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 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 2.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叙,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比
4、”,“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对事物作形象描写。“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 3.重章叠句、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四言句式。4.重言叠字、双声叠韵、隔句押韵,富于音韵声情之美。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对后世诗歌,乃至整个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继诗经之后,在我国文学史上放出异彩的是楚辞。楚辞是楚国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并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来的新诗体。它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调,代之以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著名的楚辞诗人有屈原、宋玉、景差等。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出身于战国时楚
5、国的贵族家庭,处在楚国由于强盛走向衰败时期,曾任楚三闾大夫,为楚怀王左徒。他忠君爱国,主张联齐抗秦,为人谗毁,先后被怀王、顷襄王放逐江南。他在长期的流亡中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抒发忧愤的感情,后投汩罗江而死。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其中以离骚是为著名。“离骚”,离忧,遭遇忧患。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提出了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了战国后期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屈原是第一个以诗歌创作为主的真正诗人
6、。从他开始, 中国古代诗歌开创了自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其次,屈原把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统一起来,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创作道路; 其三,屈原创作了楚辞体,并创作了大量不朽之作。 其四,屈原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传统。 最后,屈原对比兴手法的创作性运用,形成了以香草美人为寄托的新的艺术手法。 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有“风骚”并称。“风”指诗经国风,“骚” 指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
7、歌编为一个集子。 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三、先秦历史散文 我国散文起源于史官的记言、词,甲骨文中已有完整的叙事记言,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散文完篇。春秋战国时,散文发展日趋繁荣,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诸子散文则以孟、庄、荀、韩四家文学价值最高。孟子长于论辩,说理透晰;庄子汪洋肆意,想象丰富;荀子明晰简练,并采用民歌形式,影响后来赋的创作;韩非子文笔犀利,善用浅近的寓言说理。 (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详。今存 。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
8、多年的历史。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春秋时期的编年史,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故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左传长于叙事,注意“原始察终”;善于抓住个性特点描写战争,战争描写成就很大; 人物描写达到一定高度;语言艺术。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载西周末到春秋末五百余年周、鲁等八国的历史片断。记言为主, 对事件过程一般不展开,相传为左丘明作。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战国后期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辑。专门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
9、和他们的策谋。 人物刻画从外形特征到内心世界,善在激烈冲突和戏剧性情节中展现人物,较以前的历史散文有突破;说辞内容丰富,善假寓言。 (6)名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满招损,谦受益|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亡羊补牢,犹为迟也四、先秦诸子散文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语录体或简短论文。(1)老子:即道德经,道家经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无为)81章。老子,名耳,字伯 阳, 道家创始人 。(2)论语:儒家经典。孔子弟子编纂。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通行的注本为宋代朱熹论语集注。孔子的“仁”“义”
10、及重视个人修养的观点。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的语言。(3)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爱),53篇。 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墨子,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善假具体事例说理,逻辑性强,论证严密,为战国时大量论辩文打下基础,是中国古代哲理散文发展史的里程碑。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体或论辩文与专题论 (4)孟子:儒家经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人,儒家重要人物。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儒家经典之一。 较论语有发展,可说是章向篇的过渡,语录体向对
11、话体发展。气势雄伟,感情激烈,论辩中善施机巧,说理善假寓言、比喻。通行的注本为宋代朱熹孟子集注 (5)庄子:即南华经,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清净无为),33篇。庄子,名周,宋国人,道家学派重要人物。脱离语录体, 由对话式论辩发展为专题论文。 汪洋恣肆的行文艺术: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理; 常以极度夸张的笔法,非常奇特的构思进行形象塑造和景物描写,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语汇丰富,造语奇特,文辞富丽。代表作逍遥游。 3、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宏篇钜制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体制 (6)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义),32篇。 荀子,名况,后人尊
12、称“荀卿”,赵人,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子及其门人的论文集,皆为长篇专题论文, 代表劝学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韩非思想(法治),55篇。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的政论文集,结构严密,条理分明; 议论透彻,切中要害;辞锋犀利,语气严峻;善假比喻、寓言。注本为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8)孙子:即孙子兵法,孙子著。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13篇。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人,我国古代军事家。 (9)吕览:即吕氏春秋,杂家代表著作。吕不韦集门人编写,160篇。 吕不韦,韩国商人,曾为秦的相国。 (10)名句 :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而不思
13、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第二编 两汉文学 秦代历时短促,现在能看到的仅仅是秦始皇巡行各地时,李斯(李斯上书秦王(谏逐客书)等人撰写的刻在山石之上的歌功颂德的文字,多为四言韵文,间杂以不规则的长短
14、句,对后世的碑志文有一定的影响。西汉文学繁荣,主要成果是赋、散文的乐府诗。最著名的赋家是杨雄。一、汉赋“赋”,原是诗经表现手法之一,汉代成为一种新文体。“不歌而诵谓之赋”,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铺叙是它重要的写作特点。它形成、发展于汉代,并在汉代成熟并达到鼎盛,故曰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作家。形成期(汉初-汉武帝)多为书写悲愤之情的“骚体赋”,有贾谊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等。全盛期(汉武帝-顺帝)多为歌功颂德的长篇“大赋”,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和杨雄的甘泉赋等。转变期(汉顺帝-汉末)多为篇幅较小的抒情“小赋”,有张衡二京赋,蔡邕述行赋等。 “汉赋四大家
15、”是:杨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二、西汉的散文 1、政论散文:政略家的策论,重在解决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它也不亚于韵文,贾谊的过秦论、陈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刘向的说苑等,都是西汉的散文名篇。东汉以后,政论文成就不如西汉,较重要作家作品有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等。 2、史记散文(1)司马迁的史记,为开创我国传记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第一部通史: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纵贯三千年。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影响史记创作的几个因素:1)史官家庭的熏陶,太史令的便利,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和史料基础;2)三次远游,扩
16、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集了许多民间史料;3)“李陵之祸”使其认识到武帝的横暴、法吏的残忍和上层社会的冷酷,增加了思想的进步性和倾向性。攻读、游历、遗命、蒙辱,这种特殊的生活遭际人生道路,成就了司马迁的史才、史德、史胆、史识,使他具备了完成伟大历史巨著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充满生机、活力、浪漫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千古不朽的杰作。史记的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艺术表现:善序事理:采用“互见法”,以人系事,注重叙事方法,讲究结构艺术。善写人物:善抓住人物性格特征,或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同时倾注了强烈感情,使人物描写具有浓厚抒情性,增强作品感人力量。个性化语言:通俗简练,明白
17、晓畅,富于感情 (2)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记后传。班固曾被污入狱,其弟班超替其力辩,出狱后任兰台史令,奉诏写史,历经二十余年,完成汉书。沿袭史记,改书为志,去世家并入传,成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大部分100篇,主要记载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即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学地位:史料保存丰富完整,对史记作出有益校正和补充。文学价值:工整严谨,别具风格,与史记形成一“密”一“疏”两种风格。苏武传苏武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运用,塑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利禄不可诱,饥寒不能摧,私情不能移的爱国者形象。
18、汉书故事:请杀张禹朱云不畏权贵的勇气和正直的品格。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万年教子对谄媚攀附的讽刺批评。含蓄而又尖锐的笔法。三、乐府与文人五言诗“乐府”本为掌管音乐的机构,始设于秦,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宫廷娱乐和庙堂祭祀的需要,开始大规模采集各地民歌,这些民歌经过加工配乐、后来就称为乐府诗,乃至称为“乐府”。汉代乐府机关所采编演唱的诗,汉人称“歌诗”,魏晋六朝始称“乐府”或“乐府诗”,多为民歌,也有文人参与创作。后世文人多有仿作,也称“乐府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汉乐府民歌多辑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汉乐府描述真景实况,抒发真情实感;反映社会现实,暴露社会矛盾。
19、这一创作精神,班固归结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创作精神。它上承诗经,下接“建安文学”直至唐杜甫的“新题乐府”,而中唐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则明确从理论上竖起继承汉乐府创作精神的大旗。 现存汉乐府民歌大多是东汉作品,它们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如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苍茫而悲凉,控拆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学生灾难。其他名篇还有上邪、陌上桑、东门行、病妇行等。东汉未年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不朽的名篇。东汉时期还出现了文人模仿乐府形式创作的五言诗。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就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作品。南朝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乐
20、府诗以叙事为主,纵使抒情之作,也带叙事性。而古诗十九首以抒情为中心,其叙事写景皆为抒情,常借景抒情、以情融事,甚至直接抒情。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和叠字。代表作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东汉建安元年(196)至隋文帝杨坚灭陈(589),共393年的文学发展历史。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由于儒家独尊地位的动手,思想有了新的解放,社会的大变动、统治阶级的倡导,以及北方民族参与中原事务,无不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诗歌最有成就:建安诗歌和陶渊明田园诗建安正始太康永嘉陶渊明南朝文人诗(谢灵运与山水诗、鲍照与五七言乐府诗、谢脁与“永明体”、萧刚与“宫体诗”)庾信
21、与北朝诗南北朝乐府民歌(2)骈文盛极一时散文受辞赋的影响,出现骈俪化倾向,形成了一种讲究辞藻、对偶、用典、声律的骈体文。(3)散文显得消沉、小说正在萌芽这时的小说还不是“有意为小说”,但已初具规模,为后世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4)文艺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正在发展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等。一、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建安诗歌(1)“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2)特点:“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较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动乱社会,表现了作家积极奋
22、发的进取精神,呈现出情辞慷慨,清新刚健的风格特征。史称“建安风骨”。(3)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孔融、陈琳、王粲(七子之冠冕)、徐干、阮瑀、应阳、刘桢蔡琰(建安唯一的女诗人)(4)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5)曹丕:代表作燕歌行这是现存文人诗中最早的完整而纯粹的七言诗。(6)曹植:野田黄雀行第一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邺城安逸的生活和建功立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展 脉络 唐宋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