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绪论(共26页).docx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绪论(共2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绪论(共26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读法一、本书所讲五轮、八廓、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等,是为了弄清楚古代眼科医学的理论,其中难免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成分,尚希望读者以批判的眼光来看。二、本书命名为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因为是从六经的各种现象来辨症的,有从脏腑寻及经络的,有从经络搜及脏腑的,总之,辨症的方法不离六经,故名曰六经法要。三、本书只是分经辨症,不立新的病名,以便读者执简御繁,不致闹昏头脑。四、本书释义不讲文辞,概用简朴语言,力求说明中医病理,读者应作病理句解看,不要嫌其支离。五、本书系仿温病条辨写的,自条自释,以免读者发生误解。六、本书系以六经为宗旨,贯穿眼科五轮八廓,既要分节看,又要合拢看,方能得其全
2、貌。七、本书编次如布阵图,每编分节,循序分开各经的表里虚实病型,使读者有条不紊。八、细味此书,可以补助读伤寒,但看此书,又必须先通伤寒和内经,方能一见了然,否则味同嚼蜡,毫无益处。九、伤寒是以六经为经,以杂病为纬,本书是以经方为经,时方为纬。十、本书用方,重在对症用药,不拘寒热温平,均在选用当中,使读者一见,即知偏寒、偏热、偏补、偏泻之不可法。十一、本书用方不多,重在示人以法,如同病异方的银翘散、桑菊饮,异病同治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即是。读者如能了解病理,即不用本书的方,依法遣药,亦能奏效。十二、本书的要点,完全是在六经篇,而每当临症时,又必须注意到眼科开卷明义篇上,方能不失方向,运用灵活。十三
3、、本书中的眼科选药便览篇,只列举每味药的药性概要,不是该药的全部功能。读者如要了解药物全部功能,希读有关药物书籍。十四、眼科医学一门各有长短,本书作者学识有限,论理必有不足或错误之处,尚希读者取其可取,弃其可弃,为盼。眼科概说 中医眼科,系自龙木论、一草亭、银海精微、目经大成、审视瑶函等专书出世后,始成为专科医学,因眼属视觉器官,为五官之一,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它的独特性。然而中医眼科学理是在中医内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理论到临症治疗上都不能脱离内科。能熟内科,再循序究眼科,则势如破竹;若对内科尚未认识,而专习眼科,则杆隔难通,见理狭隘,处方呆板。但中医内科书籍极多,一切学理又不能包括
4、于眼科书中。所以,本书所论,凡属与内科理法相同的,不管它是原则性的通则,或专门的具体问题,都一概从略,只将事项提出,明确实际即止。若必须特为阐述的,则不惜词汇,尽力说明究竟,弄清学理,证之临床为主。至于一切理法方药,主要之点都是依据素问、灵枢、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等医经。有些学者不从古典著作中去发掘,只在一般眼科书上用功夫,而不知许多眼病,其基本原是内科病,这就是舍本逐末了。现将必须知道的中医眼科学说,概要叙述如下: 眼科疾病的诊断,与中医内科相同,必须运用四诊作为诊断检查方法,但望诊尤为重要。历代眼科医家,在望诊中,补充了许多理论和方法,其中五轮、八廓是最重要的环节。此法是后起的眼科进步学说
5、。古代医书记载,对眼病的诊法却不如此,如灵枢论疾诊尺篇说:“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灵枢的这种诊法,是远古的方法。其法是从整个目睛看问题,不分五轮八廓,看整个目睛的色泽情况,以五色分别五脏病,不如后世以五轮、八廓分属十二经脏腑那样完善,但后世 仍有混用此法的。如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即是一例。从唐宋以来的方书和眼科书来看,诊断眼病,许多都是用五轮八廓的诊法。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一书,即是一例。但是,这种说法仅有部分正确,不够全面,其意或以为某一轮廓常见的或主要的只是某种病。这种机械的辨证方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不但古今医统如此,其它医书也往往如此。所以
6、,眼科临床辨症,应运用四诊方法,着重内科的辨症,这样才能考虑如何取舍,才能广泛应用。 眼科关系于六经,并非今日才有的学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这样的论述,从经络和眼睛的关系来看,不但说一切经络的近期都上注于眼,并说十二经脉所生的病,几乎都有眼病。灵枢经脉篇说:“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在眼科诊断方面,灵枢说从赤脉的趋向,可以辨病在哪一经。灵枢论疾诊尺篇说:“诊目病,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
7、走内者少阳病。”李杲十书说:“青白翳见于大眦,乃足太阳少阳经中郁遏。”又说:“发热恶热而渴但目赤者病脏也。手太阴肺不足,不能管理阳气也。”张从正的儒门事亲说:“目之内眦,太阳经之所起,血多气少。目之锐眦,少阳经也,血少气多。目之上纲,太阳经也,亦血多气少。目之下纲,阳明经也,血气俱多故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也。血不及者,厥阴之虚也。”医宗金鉴说:“外邪乘虚而入,入项属太阳,入面属阳明,入颊属少阳,各随其经之系上头入脑中而为患于目焉。”从以上古代医书的论述,可见历代医家在眼科临症上,仍然遵循医经宗旨,认为与六经有关,不过,没有获得全面的认识,所以,不能将六经病况尽量阐发出来。 眼病治火,完全是一
8、种偏向。自刘河间有“目病属火”的理论,张景岳有“凡目之病,非火有余,则阴不足耳”的说法,后世医家沿袭其说,辄用寒凉,贻误极深。不过,这种学说不只一人二人,其余各种医书大抵类此。如儒门事亲说:“目不因火则不病,何以言之,白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与肾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王肯堂证治准绳论羞明症说:“凡病目者十之六七皆有此患,病原在于心、肝、脾三经,总而言之不过一火。”方贤的奇效良方说:“眼之为患多生于热,其间用药,大抵以清心凉肝,调血顺气为先。如有肾家虚症,亦不过以当归地黄辈用之,轻用温药不可也。”众口一词,几成定论,只有张三鍚的医学准绳六
9、要说:“目病多用凉药,世俗之见也。”又谓“目得血而能视,遂浪恃滋阴。不知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而精华悉禀气于脾胃,饮食化生,滋荣各脏腑,让荣于目,苦寒伤胃,四物泥膈,中气受亏,饮食少而运化迟,气血不生,精华俱耗而目病转甚矣。”根据以上各学说,就可知道偏向在哪里。所以,大凡眼科用药,实不可偏寒、偏热、偏补、偏泻。 参考古代中医眼科医书,不可被七十二症,或一百零八症等学说所束缚。关于眼科七十二症的学说,已经流传几百年了,多数医家奉为准则,其间虽有增损,大体上仍是赞同这种分类原则的。此种学说,大约起于唐宋时代,从元代的龙木论看来,有些地方与宋代的医书相同,可知眼科七十二症的学说,是起于宋代以前的
10、。除龙木论原以七十二症分列外,古今医统和医宗金鉴等都是遵循七十二症的。但据医宗金鉴所辑的名目,而数字上却又有所不符。一、内障二十四症:黄风、黑风、绿风、乌风、青风(以上总称五风内障)、元翳、冰翳、滑翳、涩翳、浮翳、沉翳、横翳、散翳、偃月翳、白翳黄心、黑水凝翳、枣花翳、雷头风、惊振内障、瞳仁干缺内障、雀目内障、高风内障、胎患内障。二、外障四十八症:暴赤生翳、血灌瞳神、赤膜下垂、黄膜上冲、蟹睛疼痛、旋螺尖起、胬肉攀睛、鸡冠蚬肉、神祟疼痛、突起睛高、漏睛脓出、鹘眼凝睛、倒睫拳毛、胞肉胶凝、两眦赤脉、花翳白陷、黑翼如珠、丁翳根生、风牵喎僻、冰瑕翳深、两睑粘睛、玉翳浮满、膜入水轮、逆顺生翳、风牵睑出、睑
11、生风粟、椒疮、混睛、被物撞破、撞刺生翳、痛如针刺、眼痒、冲风泪出、风赤疮痍、暴风客热、伤寒病后患目、肝虚积热、病后生翳、睥生痰核、天行赤眼、小儿青盲、胎风赤烂、痘疮入眼、辘辘转关、小儿赘眼、小儿疳眼、小儿通睛、眯目飞尘、飞丝入目。 眼科的内障和外障,不能从内因、外因上来划分。由此看来,则知不论内障和外障,都有属于六淫者,有属于七情者,可见,内障和外障是不能机械地以内因和外因来划分的。此外,还有饥饱不节,劳役异常的,也可以说是内外两因都有,不可勉强纳于一症之内,要在临症时去细心观察。医治眼科内障,不得尽从补字入手。即使当补,而内中尚有权衡,如审视瑶函论内障说:“久病生郁,久郁生病,今之治者,不达
12、此理俱执一偏之论,惟言肝肾之虚,只以补肝肾之剂投之,其肝肾脉道之邪气,一得其补,愈补愈芘,至目日昏,药之无效,良由通光脉道之瘀塞耳。如执定以为肝肾之虚,余思再无甚于劳祭者,人虽将危,亦能辨察秋毫。由此推之,因知肝肾无邪,则目决不病。专是科者,必究其肝肾之果无邪而虚耶?则以补剂投之。倘正气虚而邪气有余,必先驱其邪气,而后补其正气,始无助邪害正之弊,则内障虽云难治,亦可稍尽病情矣。”根据以上古代眼科医学看来,可见治疗眼科疾病,应该不离四诊,不越六经,用药不可偏寒、偏热、偏补、偏泻,认症不得拘泥前代有无症名,必须辨明病理,随证施治即可。因此本书首先重于理论,以供眼科医生治疗眼科疾病参考。本书共分八篇
13、,首末两篇不在六经之内,首篇为眼科开卷明义篇,专讲本科的基本要义;末篇为眼科选药便览篇,以便用者参考药物。专据列入六经的,有太阳目病举要篇,阳明目病举要篇,少阳目病举要篇,太阴目病举要篇,少阴目病举要篇,厥阴目病举要篇等,以明六经的旨意,以示法要的由来。这些眼科条文,是些表里虚实局势,属辨证标准,前后互有汇通,互有取舍的。本书眼病选方,是经方和时方并重。选用经方,不是貌为高古,因由是症,必用是方,是古为今用;广泛应用时方,不是取法乎中,因为眼科医学是逐步发展的。有的时方,确实为经方所不及,所以不得偏于经方,而放弃时方的优越性。本书大意,悉见于此,恐引疑怪,爰陈是说。眼科开卷明义篇(一)眼病,需
14、分五轮,审八廓,辨六经。五轮者,划分眼部与五脏分属关系之名称也。白睛属肺,曰气轮;黑睛属肝,曰风轮;内外眦角属心,曰血轮;瞳神属肾,曰水轮;上下眼胞属脾,曰肉轮。人的眼睛,属视觉器官,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然是局部器官,但又是脏腑的结晶,它和五脏六腑经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在眼科的理论上,把它称为五轮。医宗金鉴说:“谓之轮者,目睛运动如轮之意也。”祖国医学认为,白睛属肺,是肺脏的精华聚积而成,肺主气,所以把它叫作气轮;黑睛属肝,是肝脏的精华聚积而成,肝主风木,所以把它叫作风轮;瞳神属肾,是肾脏的精华聚积而成,肾主水,所以把它叫作水轮。水
15、性本寒,水寒就能成冰,所以又把瞳神叫作冰轮。瞳神是中间的元孔去,其中有水出入,等于水井,水为金生,所以又称它为金井;内外眦角属心,内眦里面是赤色肉珠一颗,是心脏的精华聚积而成,心主血,所以把它叫作血轮;上下眼胞属脾,是脾脏精华聚积而成,脾主肌肉,所以把它叫作肉轮。这些眼科五轮学说,讲的是眼睛上面的部位与脏腑的关系,在临床实践中,有助于诊断眼科疾病。至于人的眼睛如何能观看物体的,就应进一步去研究了。祖国医学认为,眼科的部分眼病,应从病员眼睛的视觉去辨症,必须知眼睛的正常功能,才能知其病变原理;如果不知道眼睛的正常功能,那么,病员如出现幻觉,又何从去理解它的致病原理,又何从去处方用药。要研究眼睛的
16、正常视觉作用,就必须结合到内经的五脏五藏来说,才可能搞得清楚。内经说,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这种学说,如果是大略的看来,好像完全是唯心的,并且里面还有魂魄等字,这简直是“迷信”。殊不知这种说法,实有所指,所谓神魂魄意志,是用来表达五脏的某种功能和特性的。心藏神,神是心脏的生气。如果心脏缺神,即使有了生命,而眼睛的视瞻,也就没有神采。祖国医学认为,瞻视痴呆,精神将夺。由此可见,神对眼睛要起一定的作用。肝藏魂,魂是肝脏的生气。根据内经来看,人寐则魂游于肝,寤则魂游于目;又说肝和则能辨五色,就知道魂是肝气,它在眼上的功能,是主分辨物体的色彩。如果肝气不至,即使看得见物体,但也辨不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眼科 六经 绪论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