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解析(共9页).doc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解析(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解析(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哲学与生活主要原理归纳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组成部分】(一三十) 辩证唯物论(一七)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要求: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构成党的思想路线)。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
2、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运用举例】随着人民
3、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福州市旅游局根据这一变化,充分利用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温泉、海岸线、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精品线路,不断推出“自驾游、亲子游、农家乐”等新的旅游项目,凭借“文化品牌、休闲品牌、生态品牌、温泉品牌”的打造开创福州旅游的新局面。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福州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参考答案】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发旅游线路和项目,开创福州旅游的新局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努力打造精品线路,做到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努力打造文化
4、、休闲、生态、温泉品牌,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区别: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联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它们是统一的。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
5、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运用举例】“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航
6、天员出舱太空行走。在此基础上,我国计划于2009年到2012年,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从“意识的作用”角度指出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参考答案】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我国计划于2009年到2012年,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体现了这一点。说明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人类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无限世界。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
7、展起阻碍作用。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3、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运用举例1】从苏丹红、高致癌毒大米、添加漂白剂的面粉、敌敌畏泡火腿事件,再到今天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提心吊胆。针对“三鹿”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做了八处修改,以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
8、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修订食品安全法的哲学依据。【参考答案】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是针对“三鹿”等食品安全事件作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修订和通过食品安全法,为预防和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运用举例2】“世界给我l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烧l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请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参考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
9、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10、,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或认为规律可以创造和消灭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
11、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错误。六、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1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方法论要求: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七、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方法论要求: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13、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错误倾向: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八十一)八、实践的含义及特征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九、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
14、主义认识论) 1、世界观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首先要重视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要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总之,要做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运用举例】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进行了探索。20世纪50年代,我国突破个体农户经营的局限,先后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
15、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一种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0多年的历史探索(农村生产实践),推动了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实践是检验
16、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各阶段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十、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世界观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其方法论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我们不要害怕错误,但要正确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十一、认识
17、过程的特点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世界观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2、方法论要求:认识的
18、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十二三十)【说明:十二十七属于联系观;十八二十一属于发展观;二十二二十七属于矛盾观】十二、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 1、世界观内容: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
19、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十三、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1、世界观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会受到惩罚。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十四、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 1、世界观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即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
20、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运用举例】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是他的这项发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目前处理这些难以计数的废弃塑料袋只能高温焚烧或挖土填埋,必会产生大量有害烟尘和气体,长期污染土壤。在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
21、止使用塑料购物袋。2008年6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限塑令”。结合材料,请用联系特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塑料袋与人类的关系。【参考答案】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塑料袋的生产、使用和人类生活、环保具有密切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看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又要看到它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做到趋利避害。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滥用塑料袋带来了环保灾难,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受到了惩罚。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世界许多国家纷
22、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袋,正是正视了事物的客观联系。十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 1、世界观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
23、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2、方法论要求: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总之,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运用举例】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参考答案】整体与部分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生活 知识点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