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完整版)(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粘膜病(完整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口腔粘膜病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正角化:角
2、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3、上皮异常增生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4、棘层松解棘层细
3、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多见于天疱疮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6、疱棘层内疱,棘层松解常见于天疱疮、病毒性水疱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 按大小(5mm为标准,大疱、小疱)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液化常见于良性类天疱、多形渗出性红斑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7、糜烂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8、溃疡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
4、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如何鉴别充血与出血?破片压迫法,消失充血;仍有血,出血。9、斑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10、丘疹消失后不留痕迹表现:上皮增生;浆液渗出;炎症细胞浸润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第二节口腔粘膜病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1、定义: 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
5、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2、病因:局部长期刺激(吸烟、咀嚼槟榔、不良修复体等)3、临床表现: 患病率:10.47% 部 位:颊舌粘膜最多见;底,舌腹,舌侧缘为高危险区 性 别:男:女13.5:1 分 型: 均质型 :白色,平坦,起皱波纹状,边界清楚,平齐或略高起,粗涩感 非均质型:夹杂疣状,结节,溃疡,红斑4、白斑的病理变化 单纯增生 疣状增生 过度正角化或(和)过度不全角化 上皮表层高低不平呈乳头状或刺状增生 粒层明显棘层增厚 表面过度角化 基底层清晰 粒层明显,棘层增厚 上皮钉突伸长,肥厚 上皮下有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上皮下有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疣状白斑 上皮异常增生(癌变率增高)
6、 特殊部位非均质型危险度高,活检确定是否癌变重度异常上皮增生(原位癌) 非均质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鳞状细胞癌这里指癌和癌前病变的红斑,不包括局部感染性炎症;比白斑少见,但组织学上恶性所占比例高二、红斑(P211)癌前病变1、 定义: 指口腔粘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 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2、临床表现: 年 龄:4150岁最多见 性 别:男性多见 部 位:舌缘,龈,龈颊沟,口底,舌腹较多见 分 类: 均质型软,鲜红,边界明确,表面光滑,不高出粘膜表面。 间杂型红白相间,红斑区可不规则,红斑基底上有散在的白色斑点。 颗粒型边缘不规则,稍高于粘膜表面,表面不平整,有颗粒样微小结节,呈桑葚状,红
7、色或白色。3、红斑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上皮萎缩、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三、扁平苔藓(P213)1、定义: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粘膜病长期认为是良性病变,有关癌变报道增多;存在潜在恶变可能,其是对糜烂型、溃疡型以及萎缩型。2、病因:不明3、临床表现: 患病率 :0.5% 年 龄:4049岁好发 性 别:女性多见 部 位:颊(多见)舌唇牙龈(常为对称性) 表 征:灰白色条纹呈网状线状,环状或树枝状 舌部: 浅白色斑块,似粘膜表面滴了一滴牛奶 皮肤: 中心凹陷的角形扁平丘疹,鲜红色或紫红色或褐色4、病理变化表层:白色条纹处不全角化, 发红部位无角化棘层: 增生居多,少数萎缩;基底层:液化变性,形成皮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粘膜 完整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