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共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育漫话》(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漫话》(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攻“心”为上 读教育漫话之德育篇有感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题注(附:用兵之道如此,教育则更加需要“攻心”。)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所写的一部教育名著。它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教育漫话的主题是培养“绅士教育”,其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实业家。洛克认为,“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为此,他强调对儿童的教育要尽早,需从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知识与技能教育
2、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在这三个方面,洛克将德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他认为,“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极有价值的那部分目标是德行,是直接的德行” “唯有德行才是坚实的真正的善”。因此,他笃信“德行越高的人,获得其他的成就也就容易。”立足于“将儿童当作理性动物看待”,洛克充分考虑到儿童本身的“自然”需要,渴望自由和独立的天性等,就如何对儿童进行德育进行了平实而不失精辟的论述。就其德育的核心而言,我认为洛克注重:攻“心”为上。1、重视儿童内心的“礼貌”。洛克非常注重儿童内心情感,反对用繁琐的规则来束缚、架构儿童。他认为在绅士的培养中,良好的教养是绅士必备的四大优秀品质之一。在培养儿童具有教养这方面,教育者应着眼于
3、让儿童遵循“不可轻视自己,也不要藐视他人”的原则。为了达到预想目标,洛克认为导师及家长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即“礼貌”和“得体”。后者可以从观察、榜样中习得。而前者则是“隐藏在外表之内的,是对于一切人的一般的善意与尊重,使得一个人要小心在意,不在举止上有任何对他人藐视、失敬或疏忽的表现;而是依照那个国家的时尚与惯例,按照别人的等级与地位,去对别人表示尊重与肯定。”正因为礼貌是内隐的,洛克告诫家长及导师不可用过多的繁文缛节来约束儿童,因为规则都是僵化的,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唯有在实践中让儿童快乐地接受并将其做法牢记于心方有实效。这就需要家长及导师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导儿童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培养儿童
4、良好的习惯。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的主张。如理学大师朱熹,他认为八到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德育的任务是“教事”,即让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具体的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他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去做。” 因此这时德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些既往的经验和总结是否对当今社会中家长及教师教育儿童具有启发意义呢?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唱黑脸”老生常谈规则规则或者我们是否该尝试“赦免”可怜的孩童,我们是否应该认同“只要他们心中存有礼貌,我们便不应强加干涉其礼貌上的小过失”?2、把儿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漫话 教育 漫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