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共4页).doc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一、 走进分子世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妙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5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重点难点1探索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假说2分子及分子的大小、分子的运动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
2、变化教材分析教学方法1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及方法。2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的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教具素描炭笔、白纸、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醋、铅块、钩码、烧杯、吸管、实物投影仪、透明胶带、橡皮筋、装有空气的瓶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玻璃板、香水、图片资料、视频材料教 学 程 序 设 计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二教学过程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物体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这些看起来连续的物体究竟是怎样构成的?人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又如何去研究物质的构成?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1) 根据观
3、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提出物质结构的模型。(2) 收集证据,验证提出的结构模型。(活动1)用放大镜观察笔迹现象:笔迹是由许多不连续的炭粒组成的猜想:看起来连续的物体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又是怎样构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的?(活动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现象:紫色在水中蔓延,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都变成紫色了。猜想:(1)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2)这些微粒间存在空隙(活动3)酒精和水充分混合现象:水与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猜想: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间隙以上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猜想,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提炼出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
4、,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呢?模型一: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二: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模型三:固体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这样我们就从宏观现象入手,通过一次次的猜想和论证建立了物质的微观模型: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这些微粒究竟可以分到怎样的程度?物质划分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例如一杯水分下去是小水滴,小水滴分下去是小水珠,一直分到水分子,如果再分下去,就不具备水的性质了。一、 分子1
5、定义: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 特点:分子很小,物体中含有的分子数是非常多的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水分子直径约为410-10m。想象一下,如果让2500万个人手拉手站成一行将绕地球赤道一圈,而让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行长度就只有1cm。1标准气压下1cm3的任何气体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1s从容器中跑出1亿个,约9000年才能跑完。以上我们从宏观现象出发建立了物质微观结构模型,由此引入了分子概念,从物质微观模型得到了分子模型。二、分子模型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存在间隙而实际上我们凭肉眼能看到物质内部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进 分子 世界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