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共164页).doc
《2019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共16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共164页).doc(1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初步了解统计表及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统计指的是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活动。因此,其过程可以概括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标准(2011)对“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基于此,修订后的教材对“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但编排思路不变,教学时仍然让学生体会
2、统计的全过程,只不过在教学重点上有所侧重。从整体编排上来说,本套教材第一次安排统计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分类与统计”单元,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与呈现数据,教学的重点还是在于分类,因为它是后面学生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第二次编排则是在本册,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学习目标: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
3、据。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课时分配:(1)数据收集整理(1) 1课时(2)数据收集整理(2) 1课时(3)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课时教法与学法: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提出贴进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动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完整过程,进而利用数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也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1)课题
4、数据收集整理(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教材初步地介绍统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单式统计表,为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统计知识做好铺垫。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渗透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学习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分组收集和整理数据。2.会填写简单的单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增强数据分析的意识。学习
5、重、难点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纸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1.谈话导入。(1)如果给一年级新生订做校服,有红、黄、蓝、白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2)进一步提问:老师知道每个人都希望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可是校服的颜色只能选择一种,学校决定选择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种方法是最合理的。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的呢?2.小结,引出课题。1.(1)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2)自由讨论,达成共识。要调查全校学生范围太广,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班级里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
6、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答案:略。2.新学期到了,学校买了很多球类用具,其中足球18个,篮球10个,排球比足球少6个。(1)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编制统计表。答案:(2)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答:足球最多,篮球最少。(3)足球比篮球多多少个?18-10=8(个)答:足球比篮球多8个。(4)篮球和排球一共多少个?10+12=22(个)答:篮球和排球一共22个。(5)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足球、篮球一共有多少个?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20分钟)课件出示例1。1.引导学生讨论统计人数的方法,并选出最优方法。2.用学生举手数一数的
7、方法,师生合作制作单式统计表。3.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1)引导学生弄懂统计表每行每列表示的含义,然后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的问题,点名回答。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统计人数的方法: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条上,也可以举手表决。举手表决是最优方法。2.为了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更方便地比较人数的多少,我们把统计好的数字制成统计表,填在表格里。3.(1)看懂统计表,交流获取的信息。(2)独立观察统计表后,同桌交流答案,回答问题。三、巩固练习。(10分钟)完成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全班合作完成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1.谈
8、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1.自由谈谈收获。2.明确预习内容。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整个过程,了解统计知识的意义以及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课题数据收集整理(2)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节课的内容是对前面一节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的
9、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统计方法画“正”字。编写比较贴近生活,旨在让学生学会用画正字等常用的统计手段对某一事件进行统计,并会分析、利用得来的结果。培养学生观察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并在分析、比较中培养学生优化解决方案的意识。例2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愿意帮助他人的心理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习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会运用“正”字记录方式进行统计。3.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数据,并能够读懂统计表。学习重、难点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运用
10、“正”字统计法,并能正确填写统计表。学习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法。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1.课件展示:李雯的学校要举办一次讲故事大赛,她们班的王明明和陈小菲都是讲故事的能手,可是只能选一位参加比赛,到底选哪一位同学呢?同学们,可以帮他们想想办法吗?2.揭示课题。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某地2015年2月的天气情况记录如下,请你用“正”字来记录数据。2.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表:(1)最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最喜欢吃(梨子)的人最少。(2)我最
11、喜欢吃(草莓),全班最喜欢吃这种水果的人一共有(14)人。(3)二(1)班一共有(35)人。3.聪聪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情况: (1)聪聪一共调查了(42)人。(2)喜欢看(大角牛梦工场)的人最多,喜欢看(高米迪)的人最少。(3)喜欢看熊出没和大角牛梦工场的共(34)人。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20分钟)教学例2。1.投票选举。(1)李雯的班主任让每位同学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写在纸条上,然后让班长收集好纸条,并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用他们各自的方法记录下王明明和陈小菲的得票数。(2)课件展示他们班同学记录的结果,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3)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说说理由。2.完成统计表。3
12、.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的两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1.(1)明确投票规则及要求。(2)学生看课件,交流获得的信息,他们用了三种方法记录。一种是画“正”字,一种是画“”,一种是画“”。王明明是15票,陈小菲是22票。(3)讨论后交流:喜欢画“正”字的统计方法,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快捷,一个“正”字代表5票。2.学生根据投票结果完成统计表。3.集体交流答案。(1)根据统计表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没有影响。因为陈小菲比王明明多7票,就算这两位同学都投了王明明,陈小菲的票还是比王明明多。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1
13、0分钟)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6页第7题。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教师引导,小组内讨论交流、集体汇报。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4分钟)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学生自由谈一谈。2.认真听老师总结。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气氛,在集体的积极参与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正”字统计法,并能把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从而进行简单的分析。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学习目标1.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2.
14、学会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3.在经历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学习重点1.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2.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环节1:单元重点知识归纳知识点具体内容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2.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记录数据的方法 1.用画“正”字的
15、方法统计数据:“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2.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教学环节2: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易错点1 没有正确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例题1】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情况。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规避策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易错点2 统计数据时重复统计【例题2】判断:针对“同学
16、们最喜欢的季节”,小芳对全班45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要求每人只能选一个季节。调查的结果如下表: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小芳一共调查了45人,但8+7+23+8=46(人),说明调查时重复计数,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规避策略: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
17、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课时分配:1.除法的初步认识(1)平均分(1) 1课时(2)平均分(2) 1课时(3)平均分(3) 1课时(4)除法(1) 1课时(5)除法(2) 1课时(6)练习课 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8、(2) 1课时(3)解决问题 1课时(4)练习课 1课时(5)整理和复习 1课时(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课时教法与学法:本单元进行除法教学时,多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立除法的概念;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1)课题平均分(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平均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所以这节课以分糖果、分橘子为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
19、的概念。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学习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糖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2.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法才合理呢?3.导入新课1.观察后汇报: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个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
20、.8个可以怎样分才合理?填一填。8=(1)+(1)+(1)+(1)+(1)+(1)+(1)+(1)8=(2)+(2)+(2)+(2)8=(4)+(4)二、操作实践,体验过程。(20分钟)1.学习例1。(1)课件出示例1:把6颗糖果分成3份,你会怎样分呢?(2)你有哪几种方法?(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最公平呢?(4)引导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2.根据素材,辨析巩固。(1)回到第7页情景图,观察分析:你找到平均分了吗?(2)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问题。(3)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1.(1)学生自己思考后,独立操作分一分
21、。(2)全班交流分法:1,2,3;2,1,3;2,2,2,;1,1,4;3,1,2;3,2,1(3)观察、比较,发现:每份分2颗,每份都是一样多,最合理,最公平。(4)结合例子,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1)先观察分析图意。找出糖果和果冻是不是平均分的,并说明理由。(2)说说生活中的事,讨论辨别是不是平均分。2.下面哪种是平均分?在平均分的()里打。 ( ) ( )每个花瓶插得同样多,每瓶应该插(2)朵。三、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题。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1.力争独立解决,先在组内说明理由,再全班汇报。2.先自己动手分一分,再学习用数学语言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下册 导学案 16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