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共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考物理复习-实验 一、光学实验1.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序号入射角反射角130602454536030(1)实验中使用纸板的目的是: ;实验时,纸板要与镜面 ;(2)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3)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于是用量角器测量出一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接着就进行实验总结。他的做法是 (正确或错误),理由: 。(4)小伟实验中测出了表中的数据,他的问题在于 。(5)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
2、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 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
3、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本实验涉及到其它常见问题有:(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 ;应选用较 (厚或薄)的 (深色或浅色)玻璃;玻璃应与桌面 (垂直或竖直)。(2)若用棋子来实验,应把作为物的棋子放在光线较 (强或暗)的一侧;为成像清晰可用手电筒照射玻璃 (前或后)的棋子。(3)拿张白纸放到蜡烛B的位置,纸上 (有或没有)像。入射角15304560反射角15304560折射角1122.135.440.93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
4、验还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4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实验前要调整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和烛焰的焰心在 ,目的 (2)如图,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5、(选填“”、“”或“”)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5. 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
6、5 cm刻度时,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 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 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
7、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5) 小浩好动且思维颇有创意,他突发奇想,要是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结果会怎样呢?他立即一试,哇塞!太神奇了,光屏上的像依旧十分清晰,只是原来缩小的像变成了放大的像!你能解释一下所成像依旧清晰的原因吗?(选填“反射光路可逆” “折射光路可逆”或“光是沿直线传播的”)。(6) 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屛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7) 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屛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
8、:。(8) 如果小明取下光屏,从光屏原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本实验涉及到其它常见问题有:(1)测量透镜焦距(平行光聚焦法、二倍焦距成像法;有时涉及刻度尺读数,注意估计值);(2)透镜损坏部分或遮挡部分透镜,成像特点: ;(3)固定蜡烛到透镜距离(物距)或固定光屏到透镜距离(像距),移动光屏或蜡烛无法在光屏上成像的原因: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燃烧变短,它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变 (高或低);为让成像在光屏中央,应把凸透镜向 (上或下)调;二、热学实验6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
9、固体粉末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本实验涉及到其它常见问题有:(1)如图甲有三个铁夹或铁圈,应先固定第 个(从上往下数);(2)在加热冰或石蜡时,为受热均匀,采用的措施有: ;(3)利用数据表画出温度时间图像;(4)图
10、丁中: t2时刻该物质处于 态。比较t2与t3时刻的内能, 时刻杯内物质的内能较大。理由是 。已知0t1与t5t6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乙可知两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得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用公式表示)7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当时的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略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 (选填“A”或“B”)套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应如图 (选填“E”或“F”)所
11、示,在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 (选填“空气”、“水蒸气”或“小水珠”)同时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粗实线)、b(细实线)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因为水的 不同(3)甲、乙、丙三组同学都发现水沸腾时,杯口出现“白气”,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该过程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4)如图(丁)所示,OA段与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_(5)图(丁)中BC段是由实验数据画出的吗? ;(6)为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 。8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
12、是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2)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3)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 ( “多”或“少”)(4)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答: ;其原因是: 本实验涉及到其它常见问题有:(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常用方法有 ; 。(2)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有: ;温度燃料加热前水温 10g酒精9为探究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是否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探
13、究方案如下:(1)你为小明同学在实验时所选用燃料种类应 ,质量应 (选填“相同”或“不同”)(2)若燃烧放出的热量用水吸收,则实验中,除了盛水容器相同,水的质量要相等外,你认为还应注意什么?。(3)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否与燃料的种类有关。(4)小明设计了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其中两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5)(2)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Q=cmt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结合“10g酒精”这一数据,算出了酒精的热值,算出的酒精热值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 三、力学实验10在测油密度的实验中:(1) 把天平放在_,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将平衡螺母
14、向_(左/右)调,使横梁平衡(2) 小明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填入表中: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倒出油的体积/cm3油的密度/(gcm3)54.4(3) 小明又设计出测油密度的另一种方法,步骤如下: A. 测出空烧杯质量m0; B. 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杯与油的质量m1; C. 测出量筒内剩余油的体积V0; D. 往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油,测出体积V.第10题图 第11题图以上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油密度的表达式: 11小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做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1) 如图甲所示是对天平进行横梁平衡调
15、节时指针的指示情况,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左/右)移(2) 测量岩石质量时,天平右盘放50g、20g、5g砝码各一个,天平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岩石的质量是 g.(3) 用量筒和水测量岩石的体积时,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岩石的体积为_cm3.(4) 最后计算出岩石的密度为_g/cm3.(5) 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量筒被打碎了,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水表示)、烧杯继续测量盐水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用天平测出烧杯装满水时的总质量m1;用天平测出烧杯装满盐水时的总质量m2.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写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_(用字母表示)本实验涉及到其
16、它常见问题有: 测密度是中考考察的重点,本实验主要考察天平的调节、使用(测量过程中砝码、游码的操作,天平的读数等);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等;偶尔也会出现测量结果误差大小的判断。如:(1)测量质量前,天平应放在 工作台上,把游码移至衡量标尺 处;如发现指针偏在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左(右)端平衡螺母向 调节。(2)测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在估测物体质量的基础上,应 (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在 盘加减砝码,并移动 再次使天平平衡。(3)读数时,应以游码 侧对应刻度记下游码示数。12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
17、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1) 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_(填写序号)(2) 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 (3) 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_有关(4) 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物理 实验 专题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