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I及ARB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共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ACEI及ARB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CEI及ARB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ACEI及ARB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黄欣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奠定了 ACEI 和 ARB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已被推荐用于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高危人群的二级预防,并写入国内外指南中,同时 ACEI 和 ARB 因其能降低尿蛋白排泄、延缓肾脏损害进展,在糖尿病、肾脏病等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一、 RAAS 简介 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 ,简称 RAAS 。 ( PPT3 ) 如图所示, RAAS 由肾素、血管
2、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肽及其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醛固酮组成。肾素是由肾脏入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合成的一种水解蛋白酶,它能将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十四肽)催化水解,脱去 4 个氨基酸后生成血管紧张素 I ,血管紧张素在正常血浆浓度下无生理活性,经过肺、肾等脏器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 ( 八肽 ) ,血管紧张素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它还可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从而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并使细胞外液量增加。由此可见, RAAS 对心血管、肾脏具有调节作用,与其他代偿机制一同维护机体体液平衡,很多研究表明它还可以影响体内多种生理功能,参与多种疾病
3、的发病机制。 二、 ACEI/ARB 作用机制及常用药物特点 (一) ACEI/ARB 的作用机制 ( PPT5 ) 如图所示, ACEI 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能竞争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阻断血管紧张素 I 转换为血管紧张素,从而降低循环和局部的血管紧张素的水平。 ARB 即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它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与其受体 AT1 结合而发挥作用的一类药物。 (二) ACEI/ARB 常用药物特点 ACEI 和 ARB 类药物的特点,包括 ACEI 的结构、分类、药动学特点, ARB 的结构、药动学特点, ACEI 和 ARB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的异
4、同点。 1 、 ACEI 的结构特点 ( PPT7 ) 如图所示,图为常用 ACEI 类药物的结构式。除西拉普利、贝那普利外,其余的 ACEI 都可以看成是脯氨酸的衍生物,如卡托普利是脯氨酸的氮原子上连接一含巯基的烷酰基侧链,依那普利和雷米普利都是苯丁酸酯基通过一丙氨酸再连接在脯氨酸的氮原子上,赖诺普利则是苯丁酸基通过赖氨酸连接在脯氨酸的氮原子上,福辛普利特点是侧链上含磷酰基。许多 ACEI 是含有酯键的前体药物,活性只有其活性代谢产物的 1/1000 1/100 ,但是它们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比活性代谢产物要高得多。 2 、 ACEI 的分类 ( PPT8 ) 根据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5、)活性部位 Zn 2+ 结合的活性基团不同, ACEI 可分为三类:含有与 Zn 2+ 结合的巯基:如卡托普利;含有与 Zn 2+ 结合的羧基:大部分 ACEI 属于此类,如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等;含有与 Zn 2+ 结合的次膦酸基:如福辛普利。含羧基和次膦酸基的 ACEI 与 ACE 活性部位的结合一般比含巯基的 ACEI 结合牢固,因此其作用较强而持久。 3 、 ARB 的结构特点 ( PPT9 ) 如图所示,图为常用 ARB 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氯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均属联苯四唑类化合物,缬沙坦结构中的联苯四唑侧链不是连接在咪唑环氮原子上,
6、而是连接在直链酰胺衍生物的氮原子上,属于非杂环类 ARB ,替米沙坦则属非联苯四唑类化合物。 4 、常用 ACEI 类药物的药动学特点 ( PPT10 ) 表 1 是常用 ACEI 类药物的药动学特点。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ACEI 类药物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 25% 75% ),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更大,至于药物半衰期,除卡托普利半衰期较短( 2h )需一日三次服用外,其余 ACEI 类药物半衰期较长,通常一日一次服用即可。除了卡托普利和赖诺普利本身即具有活性外,其余 ACEI 均为前体药物,需经肝脏酯酶水解后方有活性。就排泄而言,除福辛普利胆汁排泄较多外,其余主要经肾脏排泄。抗酸药可影响福辛
7、普利的吸收,二者联用时至少相隔 2h 。(注: F : 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 HD : hemodialysis ,血液透析。) 5 、常用 ARB 类药物药动学特点 ( PPT11 ) 表 2 是常用 ARB 类药物的药动学特点。由表可知, ARB 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一般较低(除依贝沙坦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90% ),均不能被透析清除。半衰期通常较长,一日一次服用即可,食物对吸收影响不大。除氯沙坦和厄贝沙坦需经 CYP450 酶代谢外,其余均不需经 P450 酶代谢。 ARB 类药物均通过肝肾双途径排泄,不同药物的排泄比例有差别。 6 、 ACEI/ARB 的异
8、同点 ( PPT12 ) 如图所示, ACEI 与 ARB 药理作用的异同点: Ang 的生成途径除 ACE 途径外,还存在非 ACE 途径, ACEI 对非 ACE 途径如糜酶途径生成的 Ang 无作用,因此, ACEI 对 Ang 生成的阻断作用是不完全的;而 ARB 能在 AT1 受体水平阻断 Ang 的作用,对 RAS 系统的阻断作用较为完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不仅可以水解血管紧张素 I 生成血管紧张素 ,而且可以降解缓激肽,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又称激肽酶。 ACEI 在减少 Ang 生成的同时,也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使其在体内蓄积,引起扩血管作用,有利于降压;但缓激肽在肺部积聚,是引起
9、 ACEI 的主要不良反应干咳的重要因素; ARB 对 ACE 无作用,因此不产生干咳的不良反应。由于 ARB 取消了对肾素释放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使血浆肾素活性增加,循环中 Ang 水平升高,增高的 Ang 对未被阻断的 AT2 受体起激动作用,可能产生对心血管系统的有利影响,包括扩血管、抗组织增生等作用。 ( PPT13 ) 如图所示,表 3 列出了两类药物药理作用的差异。 ( PPT14 ) 如图所示,表 4 列出了两类药物疗效的差异,除了表 3 中对不良反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外, ACEI 对醛固酮、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 -1 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对醛固酮的影响要大于 ARB 。 三、 ACEI
10、/ARB 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一) ACEI/ARB 的常见不良反应 ACEI 的常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其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有关 , 包括血肌酐升高、血钾升高和低血压,另一方面与其抑制缓激肽降解导致缓激肽在体内积聚有关,包括咳嗽和血管性水肿。 ARB 不影响缓激肽系统,其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肌酐升高。 1 、 ACEI/ARB 致血肌酐升高 ( 1 )机制 正常人应用 ACEI 和 ARB 后可使肾灌注降低,但肾血流量同时增加,因此肾小球滤过率( GFR )一般无明显影响,肾动脉硬化时常引起可逆性肾功能受损。 ACEI/ARB 引起血肌酐升高的机制:由于肾小球出球小动
11、脉扩张致有效滤过压不足所致,通常发生于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血流减少时,此时,需要出球小动脉收缩才能保证超滤所需压力,而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依赖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当应用 ACEI 或 ARB 后,分别降低了血管紧张素的合成或活性,使得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 ( 2 )危险因素 ACEI/ARB 引起血肌酐升高的危险因素 : 依赖血管紧张素来维持血压和肾脏出球小动脉收缩的病人,这些病人出现血肌酐升高的风险最大,具体来说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病人,如肾动脉狭窄,尤其是双侧狭窄,孤立肾而肾动脉狭窄,移植肾;一种是有效肾动脉血流降低的病人,尤其是由于充血性心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CEI ARB 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 监护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