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
《《教育管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管理的含义: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管理的特性:管理的产生来自社会活动组织的要求,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利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管理的一种组织活动。教育管理的特征: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以定论和把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复杂。教育涉及广泛,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
2、焦点。教育管理的发展:教育管理均衡化,教育管理民主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管理效率化,教育管理专业化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现代教育已经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人数多,规模庞大,资金耗费大。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教育依赖的许多条件,在不同时期和地区都有差异,所以必须协调好。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节约社会资源。为了服务于教育,即是教育的领导者,又是教育的服务者。教育管理学的含义: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广义,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狭义,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
3、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除了直接来源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外,许多研究必须通过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进行。缺陷:对文献的准确性,可信度,代表性不易把握,要求研究者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知识基础。2、问卷调查法。设置问卷,得到的结果比较客观,可靠。难度:设计有较强信度和效度的问卷不容易,研究成本高,耗费时间长,研究者需掌握一定统计学的知识3、访谈调查法。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对话来获得所需信息。可以了解深层次问题,局限在于花费时间多,研究者主观倾向浓,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实验研究法。控制变量的试验,难度大,只适合小范围且目标比较单一的情况。5、人种学研究法。从人类学研究中
4、演变而来,强调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描述和定性判断,而不看重假设或坚实的理论基础6、比较研究法。限制:容易看到一些表面现像,对深层次因素把握不充分7、行动研究法。研究指向明确,关注当下实用性,不关心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20世纪管理理论发展的若干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人际关系理论阶段。结构主义。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启示,局限(见书 41) 人际关系理论的影响:(见书 42)结构主义的影响。1、学校组织是否是科层制组织 2、学校组织的性质的研究 3、“松散结合系统”论 4、结构主义对教育管理影响的要害(见书 43)行为科学的影响。1、产生影响的主要时期 2、影响的主要范围 (见书
5、 45)教育管理体制的概念: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教育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的关系: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体制的重要部分。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1、 领导和指挥的功能 2、权力分配的功能 3、分工协作的功能 4、提高效率的功能(见书 53)建国后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演变 1、五个发展阶段 2、简评 (见书 58)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1、中央集权制 2、地方分权制 3、对两种体制的深入分析(见书 54)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1、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 (见书 59) 2、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见书 61)校长负责制1、
6、政策规定(62) 2、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63) 3、校长负责制下的党组织(63) 4、校长负责制下的教职工民主管理(64) 5、校长负责制的成效(64)学校机构设置的原则(79)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框架(81)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1、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 (65)2、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67) 3、其他福利制度的改革(68)教育政策的概念: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的特点:指向明确。相对稳定。影响广泛。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不具强制性。(96-97)教育的法律化(111) 教育法的体系 (112)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7、的关系、共性、区别(97)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 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 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98)政策制定模式的含义(99) 2、教育政策制定的三种模式:理性模式。渐进模式。团体模式。(99-101)教育法与教育行政(114-118)1、 国家教育权与教育行政 2、教育行政机关 3、教育行政行为 4、教育行政行为的形式 5、教育行政法律责任教育法与学校管理(119-127)1、 学校的设置 2、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4、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5、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6、教育的非营业性与学校收费管理 7、学校事故及其预防德育的含义(21
8、0):广义的德育则泛指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一种培养学生社会理想人格,造就优秀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教育活动。 德育管理的含义(210) :就是根据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总体要求,对德育工作系统以及德育活动过程进行的规划、组织、指挥、监督与协调等活动。 德育与德育管理的关系:(1)德育与德育管理的区别从本质属性看,德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旨在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而德育工作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旨在组合各种要素,以实现预期目标。从主要矛盾看,德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要
9、求和受教育者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而德育工作管理所要处理的主要矛盾是有限的德育资源与提高德育质量之间的矛盾。从基本内容上看,德育需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注意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而德育工作管理的内容包括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建立与完善德育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组织与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德育工作,给德育管理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德育管理,为德育创设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学生品德的发展,既有德育工作的成绩,也包含着德育管理的成果。因此,两者在工作成效上具有明显的关联性。(2)德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合乎社会规范
10、的个人品德;德育工作管理旨在保障德育的有效实施,其根本目的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可见,两者在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离开了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管理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失去了德育管理的支持,德育也就难以正常进行。因此,两者彼此依附,是同一过程中的两种活动方式。德育管理的价值:1、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有利于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 3、有利于协调德育工作的各种因素德育管理目标: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德育规律,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它们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有效地推进德育进程,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 德育管理的任务:【2个版本】(1)加强德育思想管理,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11、2)研究和制定德育管理的目标系统(3)建立和健全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4)抓好德育的队伍建设(5)探索德育管理规律。 1、组织德育管理队伍,形成德育管理系统。2、统一参与全体德育管理人员的思想,鼓舞旺盛的士气。3、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4、形成优良的校风。德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思想管理的含义:德育思想管理就是要提高全体教育者对德育和德育管理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观,激发其从事德育工作的热情,提高其德育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程度,从而增进德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12、。德育思想管理的内容:(1)德育核心地位观(2)学生主体观(3)系统整体观(4)全员参与观(5)开放互动观德育思想的实施:(1)开展理论学习(2)倡导工作反思(3)进行专题研究德育组织管理的含义:所谓德育组织管理,就是指建立必要的德育管理机构,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德育组织管理的设置类型:(1)二级制和三级制(2)教导合一制和教导分立制德育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1)指挥系统(2)协调系统(3)执行系统(4)支持系统(5)监督系统德育制度管理的含义:德育制度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德育工作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德育
13、管理的基本制度:(1)岗位责任制度(2)检查评比制度(3)奖惩制度(4)协调制度(5)工作研究制度德育制度管理的实施:(1)完善德育的规章制度(2)严格执行各项制度(3)及时修订规章制度德育渠道管理的含义: 德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去完成,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众多的工作渠道,对这些渠道的开拓、完善、协调等活动即德育渠道管理。德育工作的渠道:德育工作的基本渠道有政治课和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德育活动等,其中政治课和各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版本2】根据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的规定,德育工作渠道主要有各科教学、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学生组织活动、学校环境、家庭教育与社
14、会教育等。德育渠道管理的实施:(1)政治课和各科教学的管理(2)班主任工作的管理(3)学生的自我管理(4)德育活动的管理德育实效性的含义:德育实效性是指德育工作预期目标任务的达成率和完成率,它包括德育工作效果和德育工作效率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一个德育过程结束后德育工作所得到的结果,一般可将分为正效果型、零效果型和负效果型三种类型;后者是指德育工作所得到的效果与取得这一效果所用的教育工作量之比。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德育实效性差,不仅意味着投入德育的各种资源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主要地是影响了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这将危及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如果实效性差的局面
15、不尽快扭转,就会使人们对德育的地位与作用产生怀疑,这将进一步降低德育的实效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管理中一项必要而且紧迫的任务。影响德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1、德育目标存在偏差 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3、德育方法过于简单 、4、德育工作者素质不高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管理措施:1、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 2、抓紧德育的质量管理 3、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慎选人才,稳定队伍,加强培训) 4、完善德育的工作网络 5、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1通过合理
16、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并且指出:人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 = 人的有效技能最大地发挥。2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最大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查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每天只需发挥自己20%-30%的能力,就足以保住个人的饭碗。但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其潜力可发挥出80%-90%。3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发展,最终目的都要落实到人-一切为了人本身的发展。目前,教育和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7、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人力资源挑选前的工作(进行工作分析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的挑选工作(招聘内容、方法、内部、外部录用方法、过程、手续)。人力资源挑选后的工作(培训和开发业绩评估报酬和激励工作改进方案)校长的专业发展:校长专业发展作为校长持续专业提升的动态过程,指的就是校长为不断地提高学校的管理绩效,改善学校的管理作风和办学水平,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地面对变化,不断地进修,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校长专业发展要求校长不但要具备提高学校管理绩效、改善学校的管理作风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校长既是一个管理者,又是一个领导者、经营者、服务者和研究者。校长的素质提升和专业
18、发展的要求:“基本政治素养”,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校工作;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尊重、团结、依靠教职工;实事求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联系群众,顾全大局,公正廉洁,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具有勇于进取及改革创新精神。“岗位知识要求”,理论知识 国情知识 教育政策法规知识 学校管理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 其他相关知识“岗位能力要求”,能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善于做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开展品德教育。具有
19、听课、评课及指导教学、科研、课外活动等工作的能力;具有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改进教学的能力。善于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能协调好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发挥社会、家长对搞好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能以育人为中心,研究学校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活动,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文字能力,能起草学校工作报告、计划、总结等;会讲普通话,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身体素质”,校长的身体素质要求虽然在“岗位要求”中没有提到,但在“任职条件”中,仍把“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作为一项基本要求。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1、变化
20、的世界与变化的学校要求校长素质实现专业化 2、提高管理效能要求校长素质实现专业化 3、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和实施,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内容越来越丰富,力度也越来越大,客观上也要求校长尽快朝专家向领导发展。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专业角色意识的形成1、何谓校长专业角色 校长专业角色转换的要求:塑造校长职业角色 。校长是与学校教育结构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职业角色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一方面通过行政职权来实行领导,另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识和人格魅力对学校组织成员施加影响。做富于思想的领导者,做自主办学的经营者,做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理论与实际:1、校长专业化发展的
21、理论:领导素质理论 2、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实际:上级部门培养和个人的努力校长有五种能力:一是思想引领能力;二是客观决策能力;三是量才录贤的能力;四是组织协调能力;五是学习研究的能力。课程与课程管理的含义(195) 课程管理的基本要素(none)课程管理体制的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199) 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200)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分工(200)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趋势: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逐步合流;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学校形象的个性化。我国课程管理的现状: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差,课程结构单一。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
22、给定的教育要素,课程决策与设计的主体单一,缺乏自主更新课程的机制。教材(或课本)成为唯一根据,广泛的课程资源闲置。学校和教师成为制度化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学校丧失文化品味,教师丧失创生能力。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1.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区实际,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合当地需要的地方课程。4.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1、课程规划管理2、课程计划管理 3、课程标准管理 4、教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管理学 教育 管理学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