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设计(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沉池设计(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程设计题 目 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学 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专 业 环境工程 姓 名 吴运鹏学 号 指导教师 卫静 许伟颖二O一五 年 七 月 二十 日专心-专注-专业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吴运鹏 学号 题目 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的工艺计算;(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
2、说明;(2)确定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3)绘制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设计图纸。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吴运鹏 学号 题目 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 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评语:评定成绩 2015年7月31日 指导教师 目 录1 总论. 21.1设计简介.21.2设计任务和内容.21.3基本资料.21.3.1处理水量及水质.2 1.3.2 处理要求.2 1.3.3 处理工艺流程.2 1.3.4 气象与水文资料.31.3.5 厂区地形.3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43 处理构筑物设计.53.1设计要求及参数.53.2设计计算.5
3、3.2.1二沉池主要尺寸的计算. .53.2.2贮泥容积的计算.73.3进出水设计.83.3.1二沉池进水设计 .83.3.2二沉池出水设计 .9结论.11参考文献.121 总 论1.1设计简介 所给的资料完成课程设计,进一步系统的理解所学专业知识。本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大三下学期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设城市总体规划和1.2设计任务和内容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主要处理设施(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等)的工艺计算;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每组完成各处理构筑物及平面布置图、高程图一套,每人至少绘制一张。1.3基本资料1.3.1处理水量及水质处理水
4、量:11 m/dCOD Cr: 450mg/LBOD 5 : 200mg/LSS: 250mg/L1.3.2处理要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CODcr70mg/L; BOD520 mg/L;SS30 mg/L1.3.3处理工艺流程污水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具体流程如下: 污水格栅污水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池出水1.3.4气象与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气温:最冷月平均为5;最热月平均为32.5;极端气温,最高为41.9,最低为-1,最大冻土深度为0.05m;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728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210mm;地下水水位,地面下5-6
5、m。1.3.5厂区地形污水厂选址在64-66m之间,平均地面标高为64.5m。平均地面坡度为0.3%-0.5%,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厂区征地面积为东西长380m,南北长280m。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原则(1)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以环境质量基准为依据,在确保水环境质量的前提,合理利用排水受纳的环境容量;(2)根据水质和水量、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和利用情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处理工艺;(3)积极慎重地采用经实践证明的是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4)妥善安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格渣、沉渣和污泥,避免二次污染。根据水质分析,经对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物理化学三种工艺比较,最终选择
6、适合的工艺流程。一般BOD5、SS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CODcr的去除率达80%以上,能满足出水水质的要求。水污染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从技术和工程上解决预防和控制污染的问题,还要提供保护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满足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用水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3处理构筑物设计3.1设计要求及参数型式: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 二沉池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计算表面负荷时,注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的特点,q应小于初沉池。计算中心进水管,应考虑回流污泥,且R取大值。中心进水管水流速度可选0.2-0.5m/s,配水窗水流流速可选0.5-0.8m/s.贮泥所需容积按工具书相关公式计算
7、。说明进出水配水设施。3.2设计计算3.2.1二沉池主要尺寸的计算=11 m/d=4583m/h =80%=8249m/h(1) 单池的流量为:1375 m/h(2) 单个二沉池的表面积为: =1375式中:池表面积,;单池设计流量,m/h表面负荷,本设计1.0m/h。(3) 二沉池直径为:=41.8 取:42m(4)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1385校核堰口负荷:=1.451.7L/(sm)(5) 二沉池池边水深的计算沉淀时间:2.5h;污泥区贮泥时间:2h澄清区高度:=2.48m污泥区高度:=1.04m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取3.2g/L回流污泥浓度,取9.0g/L缓冲层高度:=0.3m则二沉
8、池的池边水深为:=+=3.82m校核径深比:=11.00(符合)(6) 二沉池池底高度的计算及刮泥设备的选择池底坡度选择为:=0.05;污泥斗下口直径选为=2m,上口直径为=4m底坡落差:=0.95m刮泥设备选择ZBG-40型双周边传动刮泥机积泥斗高度:=1.73m(7) 二沉池总水深的计算超高取=0.3m则=6.8m3.2.2贮泥容积的计算2 1 =21(1) 污泥斗的容积=12.67m(2) 污泥斗以上圆锥部分的体积484.47m(3) 沉淀池可储存的污泥体积为497.14m3.3进出水设计3.3.1二沉池进水设计二沉池的进水采用配水井,分别往六座沉淀池均匀进水。(1) 配水井中心管径1.
9、152m式中:中心管内污水流速,m/s,0.20.5,取0.4m/s;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s,=1500/3600=0.417 m/s(2) 配水井的直径=1.49m式中: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s,=0.50.8m/s,取0.6m/s(3) 集水井的直径2m,本设计取2.0m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s,=0.20.4m/s,取0.3m/s(4) 溢流堰配水井中心管的污水通过薄壁堰溢流到配水井,薄壁堰的过流量公式为:式中: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s;薄壁堰的流量系数,取0.45;堰宽,m,=1.152=3.62m;堰上水深,m将上式变换得,薄壁堰堰上水头为:=0.15m3.3.2二沉池出水设计
10、二沉池出水采用90三角堰双边出水,出水槽沿池壁环形布置,环形槽中水流由左右两侧汇入出水口,每次流量=1500/2=750m/h=0.2083m/s(1)设集水槽中水流速度=0.6m/s,集水槽宽=0.5m则槽内终点水深=0.694m槽内临界水深0.26m槽内起点水深0.73m设计中取出水堰后的自由跌落高为0.1m,则集水槽高=0.83m集水槽断面尺寸=0.50.83(2) 取三角堰单堰宽0.1m,水槽距池壁0.5m(420.52)=128.74m(420.520.52)=125.6m254.34m2543.40.163L/s0.70.339m1.64L/(Sm)在1.52.9之间,故计算符合要
11、求。三角堰单堰流量,L/s;进水流量,L/s;集水堰总长度,m;三角堰数量,个;堰上水头,m;集水堰外侧堰长,m;集水堰内测堰长,m;堰上负荷,L/(sm);结 论 设计处理水量为11 m/d的污水的二沉池选池六座,每座池的直径为42m,每座池的总高度6.8m,每座池子可存储的污泥体积为497.14m.选择ZGB40型双桥驱动刮泥机。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回顾起此次二沉池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
12、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参考文献1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顾国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13、(第二版),北京市市政设计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 水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于尔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4 水工业设计手册水工业工程设备,聂梅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5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金毓峚,李坚,孙治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6 水处理工程典型设计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7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8 三废处理设计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9 给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10 陈国珍, 黄贤智, 许金钩. 荧光分析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11 刘立明, 宋功武, 吴鸣虎, 方光荣, 李玲. 测定蛋白质的罗丹明B自聚平衡体系12. 分析测试学报, 2002,21(5):62-64。13 Zhang X W, Zhao F L, Li K A. Fluoromertric method for the micro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using indigo carmineJ. Microchemical, 2001,(68):53-5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