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共23页).doc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重点)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
2、适应幅度的大小。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
3、过程。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19.叶面系数:是反映光合作用面积的指标,即叶子总面积对植物占地面积的倍数。20.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4、者与无生命物质之间长时期处于动态平衡。21.生态阈限:生态系统对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能够进行自动调节,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这一限度,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降低或消失,出现生态平衡失调,这一限度称为失调阈限。22.结构缺损:指生态系统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使生态平衡破坏,系统崩溃。23.最大持续产量:在不损害资源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持续地利用某种资源所能获得的产量。24.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复合体系,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25.系统生态学:是指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生态问题的科学。26.最小因子定律:在动物所需
5、要的各种养分中,如果有一种达不到需要量,尽管其他各养分都满足甚至超过了需要,这一不足的养分就成了最小因子,使动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木桶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1、在生态系统中,蛙属于( D )A.生产者B.一级消费者C.二级消费者D.三级消费者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从种内来看主要是(C)。A.疾病B.气温C.迁移D.水源 3只呈金字塔形的生态锥体是(C)。A.数量锥体B.生物量锥体C.能量锥体D.都不一定 4关于生态系统,错误的是(B)。 A.生态系统与一定时间相联系B.物流是单向的C.系统各部分功能存在补偿D.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5红外线照射过度可引起家畜发生(A )。
6、A.热射病B.皮肤炎C.皮肤癌D.色素沉着6.下列指标一般为常数的是(C)。 A.实际出生率B.种群的死亡率C.种群的生理寿命D.生态寿命 7.动物处于等热区时,(A)维持体温恒定。 A.依靠物理调节B.依靠化学调节C.依靠物理和化学调节D.不需要任何调节即可 8.在解释种群增长与密度关系问题中,外因说包括(B)。A.气候学派和行为调节学说B.气候学派和生物学派C.生物学派和遗传学说D.遗传学说和行为调节学说 9.关于家畜采食特点,错误的是(C)。A.牛总是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B.羊善食矮短的牧草C.猪能拱取泥土下的食物D.羊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 10.家畜适应性指标应以(C)为主。A.生化指标B
7、.生理指标C.生产力指标D.综合指标11.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 A.浮萍B.人C.蚯蚓D.家畜 12.大气层的第二层是(A)。 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热成层13.在历史上不曾存在的生态农业的提法是(B)。A.有机农业B.再生农业C.自然农业D.生物农业 14.动物适应性反应中,不属于缓慢反应的是(C)反应。 A.代谢B.酶C.内分泌D.心血管15.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在畜产品产量上略占优势的是(D)。 A.奶类B.肉类C.绵羊毛D.山羊毛、绒16.生态农业区别于其他农业的最大特点是(B)。 A.禁止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B.追求整体效益C.追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D.与传
8、统农业完全不同 17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18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19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 20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21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
9、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22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23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24、
10、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 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D食物网(链)简单25演替速度特点是(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6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27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28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29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11、(C)。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30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31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3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3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蓝绿藻 D真菌 34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A高等植物 B哺乳动物 C大
12、型真菌 D蓝绿藻35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36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37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3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39选出正确的答案(A)。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有的自然
13、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40温室效应指的是(B)。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41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42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
14、的是(C)。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43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44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45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46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三、简述题:1.简述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主要有
15、哪些?答:有(1)品种;(2)年龄;(3)体重;(4)被毛;(5)生产性能;(6)饲养水平;(7)管理方式;(8)气流和湿度。 2.简述动物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适应表现。答:表现为:1从解剖学和形态学方面表现为(1)体尺和体表:寒冷气候中,动物体格一般较大,皮肤皱褶较少,体表面积相对就愈小,体躯呈粗短;(2)腿、脚和耳:寒冷环境中,动物腿较短,脚上角质坚实耳较大;(3)体被方面表现为:皮肤颜色浅、厚度变厚,寒冷地区的家畜一般被毛较厚、密,外层是鬃状粗毛,内层是厚而软的绒毛。(4)皮下脂肪多起到散热作用。2从生理学角度表现为:(1)寒冷环境条件下,动物产热量升高;(2)寒冷条件下,动物甲状腺素水平
16、;(3)寒冷条件下,动物生产能力降低。 3.简述风土驯化的途径:答:主要有:1是直接适应,即家畜在新环境条件下,在行为上和生理上产生一系列反应,直到基本适应新环境条件为止。2是定向改变遗传基础,当新环境条件超越了该品种的耐受范围,家畜就会产生种种不适应的反应,甚至发病、死亡。此时通过人工选择的作用,淘汰不适应个体,留下适应的个体,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使家畜群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当然,上述两种途径不是孤立的,在实践中往往是首先通过直接适应,然后经过人工选择,使遗传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风土驯化。4.简述生物钟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答:其意义在于:1它是动物的生物行为计时器。2生物钟的
17、调节机制能够将一些生理过程和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紧密结合起来,使动物更容易适应环境。3医学上可利用生物钟的知识鉴别,诊断周期性疾病,控制给药时间,掌握病畜对药物的耐受规律。4在生产上可用于控制禽的产蛋,调节牛、羊的发情和配种。5在杀虫害方面,可帮助确定最佳施药时间。5.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6.简述优化牧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措施。答:有1提高家畜能量的转化效率;2提高初级生产的转化效率;3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4培育和选择能量转化效率高的畜禽品种;5配合全价饲料;6创造良好的环境和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7.简述生态平衡良好的系统状态。答:它表现为:1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食物链营养
18、结构彼此协调,组合正常。2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物质储存量相对稳定。3信息传递畅通。4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适应、协调。5生物种达到最高和最适量,物种间彼此适应,相互制约,并保持一定数量的种群,能够排斥其他生物侵入。8.简述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答:主要原因是1破坏植被,掠夺式经营。(1)盲目毁林开荒。(2)索取量超过生物生产量引起环境质量下降。2生物种类和食物链变化引起:(1)生物种类减少使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2)食物链破坏使生态平衡失调。3环境污染:(1)SO2和酸雨的危害;(2)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及化肥的危害;(3)放射性元素和石油的危害。9.畜牧业的地区
19、优势应该综合考虑哪些条件?答:应综合考虑六个条件:1失调条件是否适宜;2资源是否可以连续开发;3经济效益大小;4市场需要是否迫切;5技术条件是否可以;6发展前途广阔与否。10.合理利用畜牧业资源的原则有哪些?答:有:1因地制宜,杨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合理组织生产。2要从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注意充分发挥各种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以利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合理的生产结构。3要从自然资源对畜牧业生产的综合影响出发,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防治,注意生物间相互制约关系。4要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掌握供需平衡,强调资源保护、养用结合,反对掠夺式经营。5自然资源的利用要
20、与合理的培育更新相结合,注意保持 生物的基本数量和适宜的群体结构。11.简述畜牧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措施。答:畜牧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主要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防止环境污染。1保护水资源;2保护土壤资源;3保护动植物资源和培育植被;4保护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5将资源消费量控制在最大持续产量的限度内;6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资源系统最优控制模型。12.协调生态系统中的矛盾,应贯彻哪些生态原则?答:协调生态系统中矛盾应贯彻以下原则:1全面发展;2立体开发;3多级利用;4养用结合;5综合利益。13.我国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答:一是畜禽废弃物产生量很大;二是畜禽废弃物污染环境
21、相当严重;三是畜禽废弃物污染严重威胁和影响大中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14.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 答:(1)造成水质下降。大量畜禽废弃物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的将导致鱼塘及河流丧失使用功能。(2)造成空气恶臭。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由于恶臭污染问题,导致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十分紧张,有的甚至引发社会矛盾。(3)传播人畜共患病。畜禽废弃物中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人畜共患病时,会导致疫情发生,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4)危害农田生态。高浓度的畜禽养殖污水长期用于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畜 生态学 复习资料 重点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