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洛维夫人》的两中译本对比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共3页).doc
《从《达洛维夫人》的两中译本对比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达洛维夫人》的两中译本对比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达洛维夫人的两中译本对比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作者:刘东生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6期摘 要: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通顺,更要体现文学语言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突出原作的创作风格和意境。 而异化法和归化法则体现了是以接近原语还是接近目的语为目的的差异。 本文通过达洛维夫人两中译本进行分析,探讨这两种方法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以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所启示。关键词:达洛维夫人;归化;异化一、引言目前,在翻译界流行两种理论,一种是异化法,另一种是归化法。 异化主张接近原语或原文作者,而归化则认为应接近目的语和译文读者。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英国小说,在世
2、界文坛享有很高声誉。最近的有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姜向明翻译的版本,以及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玟婧翻译的版本(玟婧将该书译成时时刻刻)。本文试图对这两中译本进行语言和文化层面对比,分析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异同,探讨异化和归化理论在该书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希望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启示。二、 异化和归化理论异化派代表为美国学者韦努蒂,他提出“翻译在目的语文本中, 在风格和其他方面要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这样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特有 “风味”, 同时还可引进特有的表达
3、方式,丰富译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归化派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的翻译家奈达,他提出了“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有最自然的对等语来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 归化法要求译者应接近译语读者,强调“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原语中的语言文化现象不应强加于译文读者,可采取“功能同构”的解决方法,即可以采用符合译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三、异化和归化在两译本中的体现通过对达洛维夫人两中译本进行对比,可发现在很多地方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是不同的,有的采用异化法,有的采用归化法,这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文化层面。1.语言层面在小说一开始,达洛维夫人是这样回忆她的初恋男友彼德沃尔什的:It was his
4、sayings one remembered; his eyes, his pocket-knife, his smile, his grumpiness and, when millions of things had utterly vanished-how strange it was!-a few sayings like this about cabbages.玟译:奇怪的是,就算和他经历过的千千万万件事都从记忆里消失得一干二净,他说的话却还能让人记清楚。他的眼睛,他放在口袋里的小折刀,他的微笑,他的坏脾气,还有他说过的几句好像关于卷心菜的话语。姜译:但他说的话却能够让人记住,还有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达洛维夫人 达洛维 夫人 中译本 对比 文学 翻译 中的 异化 归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