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知识(共1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传染病防控知识(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传染病防控知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答: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
2、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答: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答: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答:如果得了
3、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答: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答: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
4、;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
5、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答: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1969年首先西
6、非加纳暴发流行,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80、90年代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一、预防控制措施: 1.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使用流水。 2.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应用75%乙醇消毒双手。 3.医务工作者检查及治疗操作后必须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品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
7、源性传播。本病流行期间,医院需要设专台门诊,避免交叉感染。 4.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方法预防眼病。 二、对病人的管理: 1.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2.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3.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有关部门可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4.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病人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儿童肝炎 观察五大征兆妞妞今年4岁,最近吃不香、睡不好,整天无精打采的,带
8、去医院看了,她居然得了急性甲型肝炎。 孩子也会得急性肝炎?医生称,小儿肝炎以急性甲型肝炎为主,多为黄疸型,常伴有发热、畏寒、全身乏力。在消化道症状中,有恶心、呕吐、上腹胀满、腹泻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表现为腹痛。因此,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阑尾炎、肠蛔虫症,甚至急腹症等。 由于孩子的肝脏相对比成人大,血液也比成人丰富,有利于肝脏疾病的恢复。所以,小儿肝炎总的来说,具有病程短,恢复快,转成慢性肝炎比率低等特点。 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肝炎这种疾病,务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实,发现肝炎征兆并不难,只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精神: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
9、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食欲: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就要特别当心。 面色:主要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大小便: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腹痛: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
10、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预防乙肝 你做好准备了吗?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推广,乙肝发病率降到历史低位。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时间推移,乙肝感染将逐渐减少。但是,目前乙肝感染仍是防控的重点。由于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掌握必要的肝病防治知识,依然重要。一起吃饭、身体上接触会不会被传染?避免肝病传染,需要做好哪些措施?患了肝炎要如何治
11、疗?听听肝病专家怎么说。哪些情况下乙肝会传染?专家: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一般情况下,一起吃饭、打喷嚏、咳嗽、拥抱是不会传染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与乙肝患者合用如剃刀、牙刷等。此外,如果性伴侣是乙肝患者,要使用安全套。乙肝患者的性伴侣及其他密切生活的家庭成员,也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相关方面检测。近年来,由于疫苗接种的实行,母婴传播已经大大降低,其阻断率可接近90%。慢性乙肝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专家:首先是定期接受检查。慢性乙肝携带者一年至少检查1-2次,包括血检、体检和肝脏超声波检查。在饮食方面要严格限制饮酒,戒酒则可以大大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知识 1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