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教材(共88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供热工程教材(共8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工程教材(共88页).doc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供热工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适用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0 绪论1单元1 热水采暖系统课题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3课题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6课题3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16课题4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20课题5辐射采暖系统26思考与习题31单元2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课题1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32课题2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34课题3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 )耗热量43课题4冷风渗透耗热量44课题5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传热阻48课题6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49课题7分户热计量采暖热负荷51课题8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示例54思考与习题58单元3室内供暖系统的末端装置及附属设备
2、课题1散热器60课题2暖风机与风机盘管71课题3低温辐射采暖的计算74课题4钢制辐射板84课题5热水采暖系统的附属设备88思考与习题98单元4 室内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课题1管路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99课题2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的任务和方法101课题3机械循环单管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105课题4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112思考与习题124单元5 室内整汽供热系统课题1蒸汽采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125课题2蒸汽采暖系统127课题3蒸汽采暖系统的管路布置及附属设备130课题4低压蒸汽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138课题4高压蒸汽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142思考与习题 145附录1.1法定计量单位与习惯用
3、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146附录1.2居住及公共建筑物采暖室内计算温度147附录1.3室外气象参数149附录1.4一些建筑材料的热物理特性表151空气密度表152附录1.5常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154附录1.6按各主要城市区分的朝向修正率154附录1.7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155附录3.1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155附录3.2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155附录3.3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156附录3.4散热器传热系数K157附录2-6 PE-X管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158附录2-7电热膜的电阻与电流162附录2-8块状辐射板规格及散热量表163附录2-9金属辐射板的最低安装
4、高度163附录3-1水在各种温度下的密度163附录3-2水在管路内冷却而产生的附加压力164附录3-3供暖系统各种设备供给每1kW热t的水容是Vo165附录4-1热水供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表165附录4-2热水及蒸汽供暖系统局部阻力系数值167附录4-3热水供热系统局部阻力系数=1的局部损失(动压头)值167附录4-4一些管径的/d值和A值167附录4-5按zh=1确定热水供暖系统管段压力损失的管径计算表168附录4-6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立管组合部件的zh值169附录4-7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立管的zh值169附录4-8供暖系统中摩擦损失与局部损失的概略分配比例170附录5-1疏水器的排水
5、系数AP值170附录5-2减压阀阀孔面积选择用图171附录5-3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表171附录5-4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用动压头172附录5-5蒸汽供暖系统干式和湿式自流凝结水管管径选择表172附录5-6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管径计算表173附录5-7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管路局部阻力当量长度174附录6-1供暖热指标推荐值-1740 绪 论0.1 “供热工程”的研究对象“供热工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需要大量的热能 ,如在生活中煮饭 、饮水 、洗涤 、医疗 、消毒和采暖等 ,在生产中拖动 、锻压 、蒸煮 、烘干以及直接或间接
6、加热等 。 热能工程是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成热能 ,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 。 热能工程中 ,生产 、输配和应用中 、低品位热能的工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 热媒是可以用来输送热能的媒介物 ,常用的热媒是热水和蒸汽 。 供热系统包括热源 、供热热网和热用户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 热源主要是指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 、压力)热媒的锅炉房或热电厂 。 供热热网是指输送热媒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 主要解决建筑物外部从热源到热用户之间热能的输配问题 ,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 热用户是指直接使用或消耗热能的室内采暖、通风空调 、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用热系统等 。 室内采暖系统是冬季消耗热能的大户
7、 ,也是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 通风空调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作为独立课程分别学习 ,不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 因此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包括室内采暖系统 、室外供热热网两大部分内容 。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采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 、组成及形式 ;掌握一般热水采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 、方法 、步骤和施工安装方法 ;熟悉蒸汽及辐射采暖系统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安装方法 ;了解常用设备及附件的构造 、原理 ,并掌握选用与安装方法 ;掌握室内采暖系统运行维护与故障诊断的方法 、步骤 。 0.2采暖及采暖期的概念 所谓采暖 ,就是使室内获得热量并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 ,以达到适宜的生
8、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 。 所有采暖系统都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 从开始采暖到结束采暖的期间称为采暖期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以下简称暖通空调规范)规定 ,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应按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临界温度的总日数确定 。 对一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采暖室外临界温度宜采用 。 各地的采暖期天数及起止日期可从有关资料查取 。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不一 ,东北 、华北 、西北 、新疆 、西藏等地区的采暖期均较长 ,少的也有 多天 ,多的可达 天以上 。 例如 ,北京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可达 天
9、 。 设计计算用采暖期是计算采暖建筑物的能量消耗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比较等的不可缺少的数据 ,并不指具体某地方的实际采暖期 ,各地的实际采暖期应由各地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 0 .3 学习要求 “供热工程”是建筑设备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它是在“流体力学”和“热工学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解决供热工程所涉及的实际问题 ,因此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同时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 “供热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是巩固和加强理论学习 ,掌握一定的室内采暖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设计 、施工 、维护管理等技能的重要环节 。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理论
10、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努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时最好备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以及采暖系统工程施工图纸等资料 ,以教材为主 ,结合这些资料进行学习 。 思考题与习题 .供热系统是由哪三大部分组成的 ? 各包含哪些内容 ?.什么叫采暖 ? 什么叫采暖期 ? 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是怎样规定的 ?单元 1 热水采暖系统【知识目标】 了解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 了解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 掌握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与安装 ; 熟悉室内采暖系统施工图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热水采暖系统管路布置和敷设 ; 掌握一般
11、建筑物采暖施工图设计方法 、步骤 ; 理解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工作原理 ; 掌握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基本形式 。 根据热媒性质不同 ,采暖系统可分为热水采暖系统 、蒸汽采暖系统 、热风采暖系统和烟气采暖系统等 。 热水采暖系统的热能利用率较高 、输送时无效损失较小 、散热设备不易腐蚀 、使用周期长 、散热设备表面温度低且符合卫生要求 ,而且系统操作方便 、运行安全 、易于实现供水温度的集中调节 、系统蓄热能力高 、散热均衡 、适于远距离输送 。 因此 ,枟暖通空调规范枠规定民用建筑应采用热水采暖系统 。 热水采暖系统按循环动力的不同 ,可分为自然循环采暖系统和机械循环采暖
12、系统 ;根据热媒的温度不同 ,可分为高温热水 、中温热水 、低温热水采暖系统等 。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机械循环低温热水采暖系统 。本单元将主要介绍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低温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和管路的布置 。课题 1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图 1.1为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 图中假设整个系统有一个加热中心(锅炉)和一个冷却中心(散热器) ,用供 、回水管路把散热器和锅炉连接起来 。 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 ,用来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和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在系统工作以前 ,先将系统内充满水 ,水在锅炉中被加热后密度减小 ,向上浮升 ,经供水管道流入散热器 。 在散热器内热水被
13、冷却 ,密度增加 ,再沿回水管道返回锅炉 。在水的循环流动过程中 ,供水和回水由于温度差的存在 ,产生了密度差 ,系统就是靠供回水的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的 ,这种系统称为自然(重力)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 分析该系统循环作用压力时 ,忽略水在管路中的水冷却 ,假设水温只是在锅炉和散热器两处发生变化 。图1.1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工作原理图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 p p右 p左 gh(hg) (1.1)式中 p 自然循环系统的作用压力 ,Pa ; g 重力加速度 ,m s; h 加热中心至冷却中心的垂直距离 ,m ; h 回水密度 ,kgm; g 供水密度 ,kgm。从式(1.1)中可以看出 ,自然循
14、环作用压力的大小与供水 、回水的密度差和锅炉中心与散热器中心的垂直距离有关 。 低温热水采暖系统 ,供回水温度一定(如 )时 ,为了提高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 ,应尽量增大锅炉与散热设备之间的垂直距离 。 但自然循环系统的作用压力都不大 ,作用半径一般不超过 m 。 自然循环采暖系统比较简单 ,不消耗电能 ,水的流速小 ,无噪声 ,运行和维护管理较为方便 。图1.2所示是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两种主要形式 。 上供下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上 ,回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下 。在自然循环系统中 ,水的循环作用压力较小 ,流速较低 ,水平干管中水的流速小于.ms ,而干管中空气泡的浮升速
15、度为.ms。 立管中气泡的浮升速度约为 .ms ,一般超过了水的流动速度 ,因此空气能够逆水流方向向高处聚集 ,通过膨胀水箱排除 。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采暖系统的供水干管应顺水流方向设下降坡度 ,坡度值为. 。散热器支管也应沿水流方向设下降坡度 ,坡度值应不小于. ,以便空气能逆水流方向上升 ,聚集到供水干管最高处设置的膨胀水箱后被排除 。回水干管应有向锅炉方向下降的坡度 ,以便于系统停止运行或检修时能通过回水干管顺利泄水 。当采暖系统很大时 ,需要的作用压力也大 ,选择自然循环系统就满足不了要求 ,这时应采用机械循环采暖系统 。图1.2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a)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 ;(b
16、)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总立管;供水干管;供水立管;散热器供水支管; 散热器回水支管;回水立管 ;回水干管 ;膨胀水箱连接管 ;充水管(接上水管) ; 泄水管(接下水道) ; 止回阀1.1.3 设计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 ,重力循环系统的作用半径不宜超过50m 。()通常宜采用上供下回式 ,锅炉位置应尽可能降低 ,以增大系统的作用压力 。如果锅炉中心与底层散热器中心的垂直距离较小时 ,宜采用单管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系统 ,而且最好是单管垂直串联系统 。()不论采用单管系统还是双管系统 ,重力循环的膨胀水箱应设置在系统供水总立管顶部(距供水干管顶标高300500m m 处)。 供水干管与回水干管均应具
17、有0.005 0.01的坡度 ,坡向膨胀水箱 。 连接散热器的支管 ,亦应根据支管的不同长度 ,具有0.010.02的坡度 ,以便使系统中的空气能集中到膨胀水箱而被排至大气 。课题2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设置了循环水泵,靠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 这虽然增加了运行管理费用和电耗 ,但系统循环作用压力大 ,管径较小 ,系统的供热范围广 。图 1.3所示为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 ,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 、膨胀水箱 、集气罐和散热器等设备 。图 1.3 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热水锅炉;散热器;膨胀水箱;供水管;回水管;集气罐;循环水泵机械循环系统与自然循环系统的主要区别
18、 :()循环动力不同 。 机械循环系统靠水泵提供动力 ,强制水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 循环水泵一般设在锅炉入口前的回水干管上 ,该处水温最低 ,可避免水泵出现气蚀现象 。()膨胀水箱的连接点和作用不同 。 机械循环系统膨胀水箱设置在系统的最高处 ,水箱下部接出的膨胀管连接在循环水泵入口前的回水干管上 。 其作用除了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外 ,还能恒定水泵入口压力 ,保证采暖系统压力稳定 。()排气方式不同 。 机械循环系统中水流速度较大 ,一般都超过水中分离出的空气泡的浮升速度 ,易将空气泡带入立管引起气塞 。 所以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水平敷设的供水干管应沿水流方向设上升坡度 ,坡度宜采用
19、 . ,不得小于 . 。 在供水干管末端最高点处设置集气罐 ,以便空气能顺利地和水流同方向流动 ,集中到集气罐处排除 。回水干管也应采用沿水流方向下降的坡度 ,坡度宜采用 . ,不得小于 . ,以便于泄水 。1.2.2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按供回水干管布置的方式分类采暖工程中 ,按供回水干管布置的方式不同 ,热水采暖系统可分为图1.4所示的上供下回式 、上供上回式 、下供下回式和下供上回式系统 。 此外 ,还有中供式系统 。 上供下回式系统 供 、回水干管分别设置于系统最上面和最下面 ,布置管道方便 ,排气顺畅 ,是用得最多的系统形式 。 如图1.4()所示 。 上供上回式系统 供
20、、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上面 。 采暖干管不与地面设备及其他管道发生占地矛盾 ,但立管消耗管材量增加 ,立管下面均要设放水阀 。 这种系统主要用于设备和工艺管道较多 、沿地面布置干管发生困难的工厂车间 。 如图1.4()所示。 下供下回式系统 供 、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下面 。 与上供下回式相比 ,供水干管无效热损失小,可减轻上供下回式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 (沿垂直方向各房间的室内温度偏离设计工况称为垂直失调 ) 。 上层散热器环路重力作用压头大 ,但管路亦长 ,阻力损失大 ,有利于水力平衡 ;顶棚下没有干管 ,比较美观 ;可以分层施工 ,分期投入使用 。 底层需要设管沟或有地下室以便于布置两根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供热 工程 教材 8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