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共29页).doc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共29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第一章 宏观经济调控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P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P6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协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
2、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P9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总供给与总需求政府经济管理智能宏观调控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宏观调控体系(调控手段;调控方式)第四节 国民经济预警P15国民经济预警的基本内容(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功能、建立程序(预警系统的功能; 预警系统建立的程序)国民经济预警方法简介(综合指数预警方法;综合指数评分法;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第五节 国民经济规划P20计划与规划国民经济规划体系(按规划涉及的社会领域分;按规划涉及的对象分;按照
3、规划主体的不同分)国民经济规划指标体系(指标的意义;指标的特点;指标的内容)国民经济规划方法(预测方法;编制方法;计划实施方法;结果评价方法)国民经济规划管理过程(前期研究;规划草案的编制;规划方案的审核与调整;规划的公布实施;规划实施中的检查监督与考核;规划后评价)第六节 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P30(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统筹城乡发展(3)统筹区域发展(4)统筹经济社会发展(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8)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9)可持续
4、发展战略(10)加快城镇化进程(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发展;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11)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1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原则;国家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出台的优惠政策)(13)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4)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15
5、)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16)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17)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18)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19)扩大内需方针(20)完善宏观调控(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21)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22)完善财税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3)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
6、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24)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25)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扩大就业(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苦的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6)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七节 经济增长 P5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两因素分解法;三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转变)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我国
7、的经济波动)第八节 循环经济 P58第二章 资本积累、循环和周转 第一节 资本积累 P61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的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二节 资本循环 P67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第三节 资本周转P70资本的周转时间、周转次数和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生产时
8、间和流通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第四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P7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第三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P75财政收入的分类(按财政收入的组织形式分类;按预算收入的性质分类;按预算的级次分类;按收入来源的经济部门分类;按收入的所有制构成分类)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我国财政的预算外收入)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P78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价格变动;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衡量我国财政收入规
9、模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第四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P84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按政府职能分类;按财政支出项目与资本投资的关系分类;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P86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政府活动扩张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管理行为增长论)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第三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P91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五章 政府预算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原则
10、与分类P94政府预算的原则(预算的公开性、预算的可靠性、预算的完整性、预算的统一性、预算的年度性、预算的法制性)政府预算的体系与程序(以预算的形式差别为依据可以将政府预算划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照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同可以将预算分为绩效预算计划项目预算和零基预算;根据预算支出分类是按功能汇总还是按部门汇总可以分为功能预算和部门预算)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体系与程序P98政府预算体系政府预算的程序(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执行)决算第三节 我国政府的预算改革 P102我国政府预算的现状(目前实行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的分类;现行预算的编制方法;现行预算收入的国库
11、管理)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新型复式预算;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科目体系;我国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建立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四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P106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预算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政府间的职能或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职责;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六章
12、 税收与税率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P116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第二节 税收制度要素 P117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第三节 税收分类P120按税收交纳形式分类按课税标准分类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按征收对象分类第四节 税收原则 P121财政原则效率原则(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公平原则(机会均等;受益课税;量能课税)第五节 税收负担P124税收负担的含义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的形式; 税负转嫁的条件)第七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 P127财政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个
13、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各种福利支出;农产品维持价格)第二节 货币政策 P129货币政策措施(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利率政策;变动法定准备率;其他措施)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八章 货币、信用与银行 第一节 货币 P131货币起源于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货币制度及其构成(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行及流通程序的确定;其他方面内容的确定)货币制度类型(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节 信用概述 P138信用信用的职能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
14、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信托信用;租赁信用)第三节 金融机构(银行)及其体系的一般构成P142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第四节 商业银行 P144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将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支付中介;创造存款货币等信用流通工具)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不良贷款与贷款风险分类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内容; 金融创新的原因)第五节 专业银行和非银行
15、金融机构P152专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消费信用机构;养老或退休基金;信托公司; 租赁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第六节 中央银行P155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特点和性质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的类型(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第七节 国际金融机构 P161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第九章 货币供
16、给与货币需求第一节 货币的供给 P164货币及其职能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P166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预防需求货币的投机需求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第十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要素和功能P169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金融市场的概念(基本概念;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我国理论届对金融市场概念的评述)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交易对象;交易主体;交易工具)交易价格金融市场的功能(融资功能积累资本的功能;调控功能)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运行机制P175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市场运行机制(运行系统;内调节机制)第三节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展望P176积极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
17、重要性(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是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是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的要求)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金融市场发展的条件;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状况;货币借贷市场状况;证券市场状况)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展望(金融结构发展很不平衡;大力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缩小不良资产比例;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健全金融结构更加合理;大力提高我国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加强中间业务)第四节 货币市场P182国库券市场商品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第五节 资本市场 P184股票市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筹资的利弊;优先股筹资的利弊;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债券市场
18、(公债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债券投资的基本策略)第六节 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和原则 P187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依法原则;规范原则;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第七节 金融监管体制 P189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金融业自律(协调功能;服务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第八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P191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的形式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的组织及其协调的基本内容巴塞尔协议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九节 金融风险与防范 P193对我国金融风险隐患中的主要因素
19、(银行资产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隐含的风险;股份公司及其证券欺货市场的不规范因素太多投机成分较大)防范与化解我国主要金融风险的措施(加快企业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理顺银企关系活化银行资产;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银行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实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与风险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在推进国有企业股份改造过程中减少由过分投机行为带来的潜在风险;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与监管力度)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
20、及其治理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与分类P197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尺度通货膨胀的分类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P198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投资膨胀;消费膨胀;成本推动;结构失调)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 P200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P202实施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币制改革控制工资和物价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控制投资规模;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增长率;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21、)第十二章 产业经济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204第二节 产业与企业 P205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产业的含义(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关联方式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也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四次产业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钱纳里泰勒分类法)西方观点:什
22、么是企业、新古典企业理论(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现代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代理理论与古典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企业的性质;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企业生存的依据)东方企业的特点(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P231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的争论)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进 高级经济师 辅导 教材 资料 整理 中册 宏观经济 2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