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算法原理(共2页).docx
《加州算法原理(共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州算法原理(共2页).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加州算法目录 加州算法原理加州算法开发于1965-1970年之间,该算法比较相邻检测站之间的交通流的相关参数,主要是比较环型线圈检测器获得的占有率数据。随后加州算法被改进并且扩展为相应的各种交通参数,并且提高区分事件和非事件状况的能力(Payne et al., 1976)。步骤如下:1计算上下游检测器之间占有率的绝对差,和阈值T1比较,如果超过T1继续第二步。2计算上下游之间占有率量测之差与上游占有率之比,和阈值T2比较,如果超过T2继续第三步。3计算上下游之间占有率量测之差与下游占有率之比,和阈值T3进行比较,如果超过T3就预示着可能有事件发生,并重复第二步。如果
2、再一次超过阈值,就表明有事件发生。 加州#7加州#7:经过深入的研究,Payne and Tignor (1978)公布了10种基于最初的加州算法的改进新方法,其中性能最好的是加州#7和加州#8。在加州#7中第三个参数被当前的下游占有率测量所取代,因此在大交通量中很常见的压缩波,不会发生误报警。并且发现当下游占有率的数据低于某个阈值,通常是20%,就预示着很可能有事件发生。 加州#8加州#8:这是改进的加州算法中最复杂的一个,同时也是性能最好的一个(Cohen and Ketselidou 1993)。这种算法提供了一个对压缩波反复的检测。这些波导致了上游交通移动的减速,并且可能在大交通量下产生交通瞬间的中断。通过分析数据,压缩波可以被检测到并且在上游推迟5分钟报警。这种算法把交通数据分成9种不同的状态,并且需要五种不同的阈值来进行校准。 加州算法的缺陷对于每个地点的阈值标定很困难。特别在大的网络中,每个独立的阈值必须根据道路几何条件(如匝道、交织区、山地等)的不同而分别标定。 3个预定的事件判断步骤确实不能有效地捕捉到所有可能的交通模式。 3个步骤需要标定的阈值T1、T2、T3尤其依赖于地点及历史数据的质量,在入口匝道、交织段及上坡等路段算法无法表征其特定的交通模式,导致误警率上升,而在各地点取常数同样也增大了误警率。专心-专注-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州 算法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