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分解(共14页).doc
《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分解(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分解(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制动系统匹配设计计算根据AA车型整车开发计划, AA车型制动系统在参考BB轿车底盘制造平台的基础上进行逆向开发设计,管路重新设计。本计算是以选配C发动机为基础。AA车型的行车制动系统采用液压制动系统。前、后制动器分别为前通风盘式制动器和实心盘式制动器,制动踏板为吊挂式踏板,带真空助力器,制动管路为双回路对角线(X型)布置,采用ABS。驻车制动系统为机械式手动后盘式制动,采用远距离棘轮拉索操纵机构。因AA车型与参考样车BB的整车参数接近,制动系统采用了BB样车制动系统,因此,计算的目的在于校核前/后制动力、最大制动距离、制动踏板力、驻车制动手柄力及驻坡极限倾角。设计要符
2、合GB 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 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和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其中的踏板力要求500N,驻车制动停驻角度为20(12),驻车制动操纵手柄力400N。 制动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整车基本参数见表1,零部件主要参数见表2。 表1 整车基本参数 表2 零部件主要参数制动系统设计计算1.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图1所示。 由图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式中: FZ1(N):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G(N):汽车重力;b(m):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水
3、平距离;m(kg):汽车质量;hg(m):汽车质心高度;L(m):轴距; (m/s2):汽车减速度。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 式中:FZ2(N):地面对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a(m):汽车质心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2.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在附着系数为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步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汽车的地面附着力;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Fm1、Fm2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 根据式(1)、(2)及(3),消去变量,得: 由(1)、(2)、(3)及此时zg,z=0,可得: 前轴: 后轴:由此可以建立由Fu1和Fu2的关系曲线,即I曲线。3.理想曲线为了沿用样车的部分制动系统零件,
4、我们采用以下方案:前、后制动器沿用样车零件(前后盘式制动器);真空助力器带制动泵总成采用BB样车零件;制动踏板沿用BB样车零件。制动力分配系数: 由制动器效能因数定义: 而由制动器制动力矩产生的制动器制动力故 p(Mpa):液压系统中的压力;d:轮缸活塞的直径(mm);BF:制动器效能因数;r:制动器的有效制动半径;R(mm):车轮的滚动半径;Mm(mu):制动器摩擦副间的制动力矩;F0(N):制动器轮缸的输出力;Fm(N):由制动器制动力矩产生的车轮周缘力,即制动器制动力。由公式(11)、(12)代入(8)得: 同步附着系数 由以上公式计算得到AA车型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同步附着系数:
5、满载时010.91;空载时020.6。根据以上计算,可绘出空满载状态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I线)和实际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线)(见图2)。 由上可知,实际满载同步附着系数=0.91,而我国目前的道路路面状况有较大改善,一般可达0.8左右,在高速路上可达1.0,因此=0.91满足一般设计的要求。在=0.91时前、后轮同时抱死,在此之前如无ABS系统作用总是前轮先抱死。由于本车采用ABS调节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力,故在任意附着系数路面时,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是近似符合I曲线的,同时也减轻了ABS系统工作压力。因此设计方案合理。4.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由公式 : 式中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动 系统 匹配 设计 计算 分解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