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的K型热电偶温度计的设计与仿真(共40页).doc
《基于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的K型热电偶温度计的设计与仿真(共4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的K型热电偶温度计的设计与仿真(共40页).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的K型热电偶温度计的设计与仿真学院(系):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信息工程xxxx班学生姓名: xx 指导教师: xx 专心-专注-专业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2、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囗,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囗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年 月 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系统的设计。利用转换芯片MAX6675和k型热电偶,将温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模拟SPI的串行通信方式输送数据,在通过单片机处理数据,最后由数码管显示数据。本文采用了带有冷端补偿的温度转换芯片MAX6675、K型热电偶、89C51单片机、数码管等元器件设计了相应温度采集
3、电路、温度转换电路、温度数码管显示电路。结合硬件电路给出了相应的软件设计,测温精度可达到0.25。本系统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热电偶采集温度,数据经过MAX6675内部电路的处理后送给单片机进行算法处理,最后通过数码管电路显示出测量温度。本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了proteus的调试和仿真,实现了设计的要求。关键词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时间常数冷端补偿ABSTRACTThis design describes the thermocouple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the rapi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The temperat
4、ure signal is converted into digital signals by useing conversion chip max6675 and k-type thermocouple, conveying data via serial communication simulation spi in processing the data through the microcontroller, the final data from the digital tube displayThis design uses a temperature conversion chi
5、p MAX6675,K-type thermocouple, 89C51microcontroller, LED and other components, design corresponding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circuit, temperature converter circuit, the LED display circuit. With the hardware give out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desig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up to 0.25 The s
6、ystem works is: first acquisition thermocouple temperature data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the of the MAX6675 internal circuit and be then sent to 89C51 Aim for rapid algorithm processing. Finally, the LED circuit shows the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values. In the last,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as prot
7、eus debugging and simulation,achieve the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Thermocouple Thermal time constant Cold junction compensation目 录第1章绪论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参数,对温度的测量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国防、科研等领域中有广泛地应用。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对温度的检测速度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在测量汽车发动机吸入空气的温度的时候,就要求热响应时间小于1s;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的温度测量要求0.
8、4s 内完成等。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就有人提出温度快速测量的思想。通常用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有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几种。这些常用温度传感器一般的温度测量中可以满足响应速度的问题。但在特殊的场合就不能达到快速检测的要求,例如在气体温度测量时候,由于温度传感器自身的热滞特性,而气体传热过程又比较缓慢,气体温度测量就有很大滞后。工业常用的精度较高的温度传感器有铂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铂热电阻具有温度测量范围大、重复性好、精度高等特点,但是响应不是很快,特别是在对气体温度测量时至少要几秒钟1。所以用温度传感器一般都存在着对气体温度变化响应较慢的问题。在对温度实时性测量
9、要求比较高的系统,运用常用温度测量方法很难做到对温度的快速测量,对系统的精度影响就很大。但是将热电偶应用在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2。非线性:热电偶输出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因此在应用时必须进行线性化处理。冷端补偿: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为冷端保持为0时与测量端的电势差值,而在实际应用中冷端的温度是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的,故需进行冷端补偿。数字化输出:与嵌入式系统接口必然要采用数字化输出及数字化接口,而作为模拟小信号测温元件的热电偶显然无法直接满足这个要求。在许多热工实验中,往往面临热电偶冷端温度问题,不管是采用恒温补偿法(冰点补偿法)还是电桥补偿法,都会
10、带来实验费用较高、实际的检测系统较复杂.难以达到实时测量、接口转换电路复杂等问题,而随着计算机测控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领域的普遍应用,温度参数的微机化测量与控制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对热电偶测量信号的放大调理、非线性校正、冷端补偿、模数转换、数字输出接口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以及解决模拟与数字电路硬件设计过程和建表、查表、插值运算等复杂的软件编制过程,以达到使电路简化,成本减少,增加系统可靠性的目的。鉴于上面的分析,本论文主要任务是设计一种基于高精度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温系统。采用带有冷端补偿的温度转换芯片MAX6675、K型热电偶、89C51单片机、数码管等元器件设计出相应温度采集电路、
11、温度转换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系统用单片机对带有冷端补偿的温度转换芯片MAX6675进行控制,要达到任务书中的技术指标,并对系统进行protues的调试和仿真试验,使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能够实现对固体表面、液体和气体温度的高精度测量。第2章系统原理概述2.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2,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热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冷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
12、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在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热电偶的热电势,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差的函数;、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是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只与热电偶材料的成份和两端的温差有关;、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关。若热电
13、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这时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2.2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案热电偶测量温度时要求其冷端(测量端为热端,通过引线与测量电路连接的端称为冷端)的温度保持不变,其热电势大小才与测量温度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若测量时,冷端的(环境)温度变化,将影响严重测量的准确性。在冷端采取一定措施补偿由于冷端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称为热电偶的冷端补偿。2.2.1分立元气件冷端补偿方案方案一的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器件是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其体积大,使用不够方便,而且在改变桥路电源或热电偶类型时需要重新调整电路的元件值。主要包括温度采集电路、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数码管显示
14、电路等。其系统框图如图2.1。信号放大热电偶温度信号采集系统单片机控制器AD转换电路热电偶冷端测量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图2.1 分立元气件冷端补偿2.2.2集成电路温度补偿方案方案二采用热电偶冷端补偿专用芯MAX6675,MAX6675温度转换芯片具有冷端温度补偿及对温度进行数字化测量这两项功能5。一方面利用内置温度敏感二极管将环境温度转换成补偿电压,另一方面又通过模数转换器将热电势和补偿电压转换为代表温度的数字量, 将二者相加后从串行接口输出的测量结果,即为实际温度数据。主要包括温度采集电路、MAX6675温度转换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等。其系统框图如图2.2。热电偶温度信号采集系统MA
15、X6675温度信号转换芯片单片机控制器数码管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图2.2 集成电路温度补偿2.2.3方案确定综合对比以上两种方案,方案一电路复杂,且测量不精确照成误差较大,方案二采用集成温度转换芯片不仅能很好的解决冷端温度补偿及温度数值化问题,并消除由热电偶非线性而造成的测量误差,且精确度高,可实现电路的优化设计。故最后采用方案二。2.3硬件组成原理本系统硬件主要由热电偶温度采集电路、MAX6675温度处理电路、89C51单片机控制电路、超量程报警电路和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热电偶采用分度号为K的热电偶,为了减少外界信号的干扰通过双绞线跟MAX6675芯片直接相连接。MAX6675芯片通过模拟SPI
16、串行接口传输数据,采用的89C51单片机对带有冷端补偿的温度转换芯片MAX6675进行控制。本系统设计还具有报警的特点,当所测量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或者高于400摄氏度时报警电路发出警报。显示电路由89C51单片机通过74LS373对六位共阴数码管控制,当所测温度在规定范围内时就可以通过数码管快速显示出来2.4软件系统工作流程系统的软件工作流程为:热电偶采集的温度数据;温度数据经过MAX6675内部电路的AD转换、冷端补偿、内部校正6;温度转换电路将处理后12位数字温度量以串行方式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数字量进行软件算法处理;如果测量温度在测量范围内,最后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测量温度;如果超出测量范围
17、由单片机控制使报警电路报警。其软件工作流程图如图2.3。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含主程序,重新测量、超量程报警子程序、显示子程序等功能模块。开始读取max6675数据数据是否稳定 否是从16位数据中得到12位温度数据 是否超出量程报警电路 是否将数据进行进制转换调用显示子程序 返回图2.3 软件设计总体流程图其中,SPI串口通信,可以利用proteus硬件仿真来查看,而数据处理是由keil软件仿真来查看结果,最后还是由proteus来验证整个设计是否成功。第3章 元件和软件介绍3.1单片机选择及最小系统MCU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由于温度测量系统的接口方便,综合考虑整个系统,选用美国ATMEL公司生
18、产的AT89C51型单片机3。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其外观引脚图如下:图3.7 AT89C51外观图 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4k字节的flash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
19、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工作,但允许RAM,定时/技术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部件工作指导下一个硬件复位。AT89C51共有4个双向的8位并行I/O端口,分别为P0P3,共有32根口线,端口的每一位均由锁存器、输出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所组成。P0P3的端口寄存器属于特殊功能寄存器系列。这四个端口除了可以按字节寻址外还可以位寻址。其中P0口为漏极开路作为输出使用时应外加上拉电阻,P3口既可以做为普通I/O口使用,还可以作为特定的功能引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单片机 数码管 显示 热电偶 温度计 设计 仿真 4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