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共4页).doc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记得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说明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以上种种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人想从三方面来讲讲:一、课堂提问设计策略。二、提问的实施策略。三、提问的理答策略。一、课堂提问设计策略。课堂教学需要预设,而提问设计是教学预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目标达成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提问设计要做到: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总要经历导入、展开、总结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任务。如导入阶段主要目的是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激兴启思,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展开
2、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形成知识与经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而总结阶段则主要引导学生疏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提升思维方法。因此提问时要紧扣教学各阶段环节目标,明确所提的问题预计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样才使提问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然而有的课堂提问往往目的不明,随意性大,偏面强调开放性,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先出示信息:“六(一)班共60人,女生占”。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什么?生:男生占全班人数几分之几?生:女生多少人?生:男生多少人?以上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前两个刚好是本节新知的基础,教师如顺势而导先让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为新知教
3、学作好铺垫,进而集中精力引导学生探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本节的新知,目的就明确了。可教师偏偏还不断的追问:还有吗?还有吗?于是学生又提出“男生是女生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几分之几?”有的学生确实提不出了,只好说:“本地学生有多少人?”“三好生有多少人?”试想,教师的“还有吗?”“还有吗?”这样的随意提问严重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使学生模糊了学习方向,且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时间,造成了教学的失败。因此,提问首先要明确所提问题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使提问更具针对性。2、提问的问题要适度。所谓问题适度指包括问题的开放度要适度、难易要适宜、题量要适量。“度”的把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参与
4、度,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深度,关系到课堂的效率。因此提问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把握好提问的“度”。开放要适度。问题需要一定的开放度,否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但是开放度太大,问题不着边际,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浪费了大量有效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教师用课件出示了三幅图:会飞的蜻蜓、美丽的蝴蝶、一张树叶,问:同学们,请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意图是想让学生发现这些物体图形左右两边形状大小是一样的,从而导出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可由于问题开放度太大,方向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指,有的说我发现了蜻蜓在飞,有的说我发现了蝴蝶很美丽
5、,有的说发现一片树叶。于是老师进一步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生它们都是昆虫。生它们都会飞的,说来说去化了12分钟了,就是说不到点子上。老师急了,只好用准备好的图片进行对折演示,告诉学生这些图片左右两边形状大小是一样的。我们暂且不去评论教师所呈现材料的典型性和调控能力的强弱,单就提问来看,“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特征?”似乎问题开放度太大了。若问:“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思考的方向性就强了,效率就高了。同样,问题的开放度也不能太小,否则学生失去思考的空间,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教学连乘解决问题三(下),课始教师先出示学生做操的三个方阵,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了“三个班一共多少人
6、?”的问题。教师提问要求3个班多少人,必须先知道什么?要知道每个班多少人,必须先知道什么?每班有几行,每行有几人?我们知道“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体会解题策略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象上面这样的提问,牵着学生鼻子走,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总之,问题开放度的把握,既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难易要适度:“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玄奥,则学生无从动脑”。难易适度指的是问题的难度要适宜,难度既不能过大,让学生无从着手,又不能过小,学生不用
7、思考就能回答,失去探究的价值。难度的把握原则上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高于已有经验,即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难度的大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取决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教材的难度。当学生探究问题有困难时,老师可给予引导。具体策略是一提供学习背景,给予学习方法与策略上的指导,如探究三角形面积时引导学生思考“梯形可转化为哪些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二采用分层探究的方法,将大问题分解成层层递进的小问题,以降低探究的难度。题量要适量。课堂提问尽量做到少而精。“少”就是可问可不问的问题尽量不问,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精”就是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引发学生思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思想方法的问
8、题。只有“少而精”,问题才有一定的开放度,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才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的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反复推敲,做到精益求精。如教学“三角面积计算”,一位教师先组织学生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问:你们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吗?生答:知道,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呢?老师这里有三组材料,(出示材料: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3个三角形,其中2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一个一般三角形),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根据自己小组能力任选一组材料去操作验证。并要求操作时思考:三角形与已学过的几何图形有什么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课堂 提问 有效性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