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共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共41页).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篇一:小学高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一)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
2、”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
3、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
4、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 2第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 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_ 3第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这一过程”指什么? _(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
5、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_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1)_ (2)_ (一)答案 1、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 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2、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4、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答出第一句即可)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 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答出一种即可)。 5、答出文章所涉及的两点知识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
6、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 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 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 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 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 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
7、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 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 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 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
8、、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 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 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
9、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黑词语的含义。 罪魁祸首:_ 休养生息:_ 3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 (尽量用原文语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_ 5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例_ 措施:_ (二) 1、沙尘暴。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 2、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
10、害的首要因素。 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3、有沙源。 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4、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 ?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三天?横扫三分之二土地(任举一个数字即得1 分)。 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凶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 5、示例:对森林乱砍滥伐。 封山育林(举例恰当,措施合理即可)。 (三) 1、“册”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 “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作比较、列数字。 3、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科学技术的发
11、展。 5、“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这样说更符合实际。 6、设想有创意,特点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 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 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 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
12、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
13、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 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 (50字左右) _ 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
14、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
15、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
16、,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 2选文第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 3第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 5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 _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题。 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 有人
17、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 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 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
18、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 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篇二:六年级语文阅读题总复习精选(含答
19、案)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50篇(含答案)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001】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 )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
20、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
21、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 ( ),你把母爱比作( )。 (2分)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1分)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 (2分)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你知道该怎样做吗?(3分) 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 (3分) _。 6、短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 (2分) 7、短文已用""
22、;分成了四段,请归纳第三段段意。 (2分) _。 参考答案: 1、穿针线; 2、自豪; 3、解释说明; 4、表示重复的次数; 5、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6、事情发展; 7、儿子和母亲心灵的沟通。 巡道工的故事【002】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 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 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
23、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 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 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 ”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
24、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3分) 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2分) 写出这篇短文中各段的小标题: (3分) 4 、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分) 5 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2分) 参考答案: 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 (把汗水
25、比作小溪) 那光着的上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光滑亮,好人旬用紫铜铸成的。 (把上身比作紫铜) “身上的汗水仍然像好像紫铜铸成的。 ”说明了巡道工工作的艰辛。 坚守岗位 认真负责 美好印象 回忆详写,乘火车和联想略写。 这样不仅突出了巡道工的高贵品质,而且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尽职尽责,平凡而伟大,默默地工作忠于职守的精神。 钱被刮跑以后【003】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 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 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
26、“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 ”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 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 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 老人抬
27、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 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 ”“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 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 ”人们不解地对视着。 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 ”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8、(1分) 趔趄(li li) 散落 (sn sn) 微颤 (chn zhn) 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分)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4分) 突如其来: 喜出望外: 不约而同: 自言自语: 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分) 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2分) 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1分)给前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2分)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 参考答案: li sn chn :“”,:“?” (基本符合词意即可) 突如其来:突如,突然。 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
29、兴。 不约而同:约,相约。 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抢钱”二字加引号,说明并不是真正的抢钱,而是人们急于帮老大爷把钱从地上捡起来。 由于“我”不小心撞到了老大爷,钱掉在了地上,“我”担心钱被风刮走或被过路人抢走,后来从人们还钱中,看到了当今社会人们拾金不昧的高尚风格,所以“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掉钱抢钱交钱数钱 (略) 我爱家乡的秋夜【004】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 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
30、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 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 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
31、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 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 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 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 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3分) ( )的月光 ( )的翡翠 ( )的交响曲 ( )的山野 ( )的柿子 ( )的水墨画 根据下列
32、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4分) 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 ) 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 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 ) 指边唱歌,边跳舞。 形容尽情欢乐。 ( ) 一眼望不到边。 形容十分辽阔。 ( ) 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 (各一句)(3分) 比喻句: 拟人句: 排比句: 缩写下面的句子。 (1分)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2分)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柔和)的月光 (碧绿)的翡翠 (绝无伦比)的交响曲 (空旷)的山野 (沉甸甸)的柿子 (美丽)的水
33、墨画 不甘示弱 垂涎欲滴 载歌载舞 一望无际 (略) 田野是翡翠。 详见第5自然段。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005】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
34、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 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
35、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不少于四个成语(2分) 2、第段中的划线句子如果改成“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怕弄出声响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推好抽屉。 ”好不好?请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3分) 。 3、第段中划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在这个句子里“孔”的准确含义是 。 (3分) 4、第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如何理解这
36、句话?(4分) 。 5、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偿不是这样呢?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5分) 母亲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亲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 。 参考答案: 1、行云流水、文思泉涌、朝夕相处、没完没了 2、原句中“不敢”“惟恐”“轻轻地”这些词语从心理和动作上刻画了母亲怕打搅儿子工作而处处小心谨慎的心态,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一切为了儿子,对儿子充满无微不至的爱的母亲形象。 改换后的句
37、子语言比较平淡,无法从细节上体现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备至。 3、特殊含义,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渠道(如答“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机会”,“母子间情感交流的空间”等也可。 4、这个“美丽的梦”指母亲希望自己对儿子的爱能畅通无阻;母亲“笑纹如花”写出了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而“缝合”一词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想要让她对儿子的爱畅通无阻的愿望在得到儿子的回应时终于得到满足。 5、略 露珠赞【006】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每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不知疲倦的眼睛。 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
38、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炫耀武力,更不像冰雹那样残酷无情。 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风险给人类,而对人篇三: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 赵州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 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
39、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 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 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用横线画出本段说明的中心句。 2、文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赵州桥哪些方面的特点? 3.“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 4、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5、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 6、“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句话中的“当时可算”能否删去?为什 么? _ _ _ 7、请在原文用/给文段分三层,并概括层意。 (二) “空中恶魔”:酸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因为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酸雨。 酸雨对生态系统影响面板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