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第五章答案(共4页).doc
《操作系统第五章答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第五章答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章 设备管理1、试说明设备控制器的组成。P163答:设备控制器的组成由设置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I/O 逻辑。2、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备哪些功能?P162-P163答:基本功能:接收和识别命令;数据交换;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地址识别;数据缓冲;差错控制。3、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P164-P165答:1、字节多路通道:这是一种按字节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它通常都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其数量可从几十到数百个,每个子通道连接一台I/O 设备,并控制该设备的I/O 操作。这些子通道按
2、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只要字节多路通道扫描每个子通道的速率足够快,而连接到子通道上的设备的速率不是太高时,便不致丢失信息。2、数组选择通道:字节多路通道不适于连接高速设备,这推动了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的数组选择通道的形成。3、数组多路通道:数组选择通道虽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它却每次只允许一个设备数据。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设备)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它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因而这种通道既具有很多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通道利用率。4、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P166答:解决“瓶颈”问题的最有效的方
3、法,便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增加通道,就是把一个设备连接到多个控制器上,而一个控制器又连接到多个通道上。多通路方式不仅解决了“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因为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不会使设备和存储器之间没有通路。5、试对VESA及PCI两种总线进行比较。P167答:1、VESA 该总线的设计思想是以低价位迅速点领市场。VESA 总线的带宽为32 位,最高传输速率为132Mb/s。VESA 总线仍存在较严重的缺点,它所能连接的设备数仅为24 台,在控制器中无缓冲,故难于适应处理器速度的不断提高,也不能支持后来出现的Pentium 微机。2、PC 随着Pentium 系列芯片的推出,
4、PCI 在CPU 和外设间插入一复杂的管理层,用于协调数据传输和提供一致的接口。在管理层中配有数据缓冲,通过该缓冲可将线路的驱动能力放大,使PCI 最多能支持10 种外设,并使高时钟频率的CPU 能很好地运行,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32Mb/s。PCI 即可连接ISA、EISA 等传统型总线,又可支持Pentium 的64 位系统,是基于奔腾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发展的总线。6、试说明推动I/O控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167答:在I/O 控制方式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宗旨,即尽量减少主机对I/O 控制的干预,把主机从繁杂的I/O 控制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多地去完成数据处理任务。7、
5、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各适用于何种场合?P167-P170答:1、程序I/O 方式:2、中断驱动I/O 控制方式:3、直接存储器访问(DMA)4、I/O 通道控制方式:8、试说明DMA的工程流程。P170图要画答:当CPU 要从磁盘读入一数据块时,便向磁盘控制器发送一条读命令。该命令被送到其中的命令寄存器(CR)中。同时,还须发送本次要将数据读入的内存起始目标地址,该地址被送入内存地址寄存器(MAR)中;本次要读数据的字(节)数则送入数据计数器(DC)中,还须将磁盘中的源地址直接送至DMA 控制器的I/O 控制逻辑上,然后启动DMA 控制器进行数据传送,以后CPU 便可去处理其它任务。此后,
6、整个数据传送过程便由DMA控制器进行控制。当DMA 控制器已从磁盘中读入一个字(节)的数据送入数据寄存器(DR)后,再挪用一个存储器周期,将该字(节)传送到MAR 所指示的内存单元中。按着便对MAR 内容加1,将DC 内容减1.若减1 后,DC 内容不为0,表示传送未完,便继续传送下一个字(节);否则,由DMA 控制器发出中断请求。9、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72答:1、缓和CPU和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减少对CPU的中断次数。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10. 在单缓冲情况下,为什么系统对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 T)+M ??答:在块设备输入时,假定从
7、磁盘把一块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时间为T;操作系统将缓冲区数据传送给用户区的时间为M;而CPU 对这一块数据进行计算得时间为C。在单缓冲情况下,由于设备的输入操作和CPU 的处理操作可以并行,所以系统对每一整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 T) + M。11. 为什么在双缓冲情况下,系统对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 T)?答:该方式又称缓冲对换方式,在设备输入时,先将数据送入第一缓冲区,装满后便转向第二缓冲区。此时操作系统可以从第一缓冲区移出数据,并送入用户进程。接着由CPU 对数据进行计算。在双缓冲区中,不仅设备的输入操作和CPU 的处理操作可以并行,设备的输入操作和数据的传送操作也可以并
8、行,因此耗时大约为max(C+M,T)。考虑到M 是内存中数据块的“搬家”耗时,非常短暂可以省略,因此近似地认为是:max(C,T)。12、试绘图说明把多缓冲用于输出时的情况?P174答:图略。13、试说明收容输入工作缓冲区和提取输出工作缓冲区的工作情况?P177答:收容输入:在输入进程需要输入数据时,变调用Getbuf(emq)过程,从空缓冲队列emq的队首摘下一空缓冲区,把它作为收容输入工作缓冲区hin。然后,把数据输入其中。提取输出:由输出进程调用Getbuf(outq)过程,从输出队列的队首取得一装满输出数据的缓冲区,作为提取输出工作缓冲区sout。在数据提取完后,再调用Putbu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操作系统 第五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