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地道施工方案(共15页).doc





《旅客地道施工方案(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客地道施工方案(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瑞金站改建旅客地道施工图及其他相关设计文件。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1.2编制原则以满足赣龙铁路GL-2标段总工期对本单位工程要求为前提,突出重点分部工程和关键工序,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质量创优、安全无事故,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健康安全。确保水土保持、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利益的
2、原则,文明施工,珍惜土地。2、工程概况2.1结构形式瑞金站站场工程有一个旅客进出站通道,地道中心里程为DK127+168.19,通道长93.2m,净宽8.4m,净高3.6m,墙厚60cm,洞身底板厚65cm、顶板厚65cm。设4对旅客出入口。地道主洞身装修层厚度200mm,路面横坡不小于3,路面两侧各做一宽20cm的侧沟;框架内底板设适当排水纵坡,洞内设集水竖井。地道为明挖基槽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地道主洞身正线范围内基坑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回填,设置过渡段,形式等同于框架涵。本地道铁路等级为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2.2主要材料 1)地道结构采用C40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
3、渗等级不小于P8。2)地道底部采用200mm厚C20混凝土垫层。3)防水:采用3mm厚单面自粘防水卷材。4)钢筋:主钢筋采用HRB335钢筋,构造钢筋采用HPB300钢筋。3、工期安排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4月18日,完工日期2013年9月30日。依据瑞金站改要求,线路换边前进行三、四站台出入口、楼梯及其间的通道施工,待换边完成后将该部分通道开通,一、二、三站台间用临时天桥过渡直至通道完成。4、人员配置地道施工计划投入现场负责人1人、技术负责人1人、现场技术员1人、测量人员2人、质检工程师1人、安全员1人、试验人员1人、施工人员30人。5、施工机械配置 主要机械设备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
4、1挖掘机EX220台12自卸汽车15T辆53混凝土运输车JC6A辆24钢筋切断机GQ40台25钢筋弯曲机GW40台26钢筋调直机GX6-12mm型台27交流弧焊机BX1-500台28插入振动棒50根49发电机150KW台110对焊机UN1-100台110防水施工机具套111抽水机台36、施工工艺6.1测量放线由测量人员根据图纸设计,实地放样,定出地道的轴线,用白灰撒出地道基坑开挖范围,并测出基坑下挖深度。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工作。6.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已对施工范围内的管线予以调查,改迁。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坑两侧(线路方向)根据开挖深度放坡,坡比1:1.2
5、5,开挖弃土由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基坑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坑边堆载,保证坡顶边20m范围内不得堆载。由于基坑面积较大,雨水及施工用水汇集量较大,对地道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损坏,基坑必须做好排水措施。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将水流聚集至基坑四角集水坑后抽排出基坑;在施工期间保证水位低于混凝土垫层下20cm;基坑表层采用15cm厚C20混凝土垫层铺砌。在基坑开挖线1.5m以外采用红白相间钢管搭设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为1.5m,立杆间距为2.0m,立杆与立杆之间采用钢管连接,然后采用防护围挡,并设警示标志。在防护网外侧设置临时截水沟,以防外来自然水流入基坑。6.3地道基底处理开挖至地道设计基底以上20cm时采用
6、人工整修,然后对地基进行压实检测,当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值时,对基底进行换填处理并报设计单位。6.4洞身施工洞身整体分两次施工:先施工中间节,再施工两侧出入口。单节混凝土分两次浇注:第一次先浇注底板;第二次浇注侧墙及顶板混凝土。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浇筑。钢筋均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制作,运至现场绑扎成型。混凝土框架外模、内模及顶板底模均采用木模板拼装,框架内采用满堂式钢管脚手架,钢管脚手架的立杆应垂直稳定,立于土地面上的立杆底部应放在金属底座或垫木上,垫木宽度应大于200mm、厚度大于50mm,每根立杆的支垫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0.15m2。底端埋入土中的木立杆
7、,其埋置深度不得小于500mm,且在坑底加垫后填土夯实,使用时间较长时,埋入部分应做防腐处理。立杆横距为0.5m,纵距为0.5m,大横杆步距为1.2m。钢管立杆、大横杆接头错开,要用扣件连接,拧紧螺栓,不准用铁丝绑扎。除脚手架两端、转角处外每隔1215m自下而上设一道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角度为4560度,水平投影宽度不应小于两跨和不大于4跨或8m。剪刀撑应连系34根立杆。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在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边墙内模与外模用对拉螺栓固定,间距600mm. 模板加固见图1。图一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在搭设洞身模板前,先对底板混凝土接茬处进行凿毛处
8、理,然后搭设满堂钢管支架(见附件1),立洞身模板模及顶板模板。顶板模板立完之后进行预压,预压重量等同于顶板混凝土的重量,预压时间3天,用以消除非弹性变形,控制弹性变形。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送至现场,采用混凝土泵车灌注。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采用“快插慢拔”的振捣方式,振捣器提出后混凝土表面不得有坑洞,混凝土表面应均匀、平整。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mm100mm,与侧模保持510cm的间距。振捣时,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宜为2030秒,当混凝土不再沉落,且没有气泡冒出,混凝土表面均匀、平整,并表面泛出一层水泥浆即可。振动棒不得直接碰撞模板。混
9、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cm。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跑模、变形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采取措施。浇筑洞身时应先先墙身后顶板的顺序分层浇筑,每层要严格控制浇筑厚度、浇筑时间、振捣时间、振捣深度。当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后,拆除模板及支撑,进行沉降缝和防水层施工及附属工程施工。混凝土在浇注完成后,需对其覆盖草袋或土工布等材料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期不短于14天(具体视施工时气温而定)。6.5防水施工1) 结构自防水:采用C3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2) 结构外防水:采用3mm厚单面自粘防水卷材全包防水。a 底板:基底处理完后,
10、在C20混凝土垫层上面再抹20mm厚的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并要求表面平整密实。在铺好的防水材料表面抹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待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施工底板工程。b 侧墙和顶板侧墙包括纵向两侧以及横向左侧封闭端板。施工缝不得留在底板与侧墙交接处,以留在底板以上50cm处为宜,施工缝仅允许留水平缝不得留垂直缝。侧墙或顶板拆模后即可抹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待保护层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铺防水材料。地道侧墙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在其外侧设120mm厚砖保护墙。洞身和出入口顶板待M10水泥砂浆保护层达到足够强度后浇筑10cm混凝土保护层。c 变形缝变形缝:在施工立模时应注意橡胶止水带位置端
11、正,止水带的伸缩孔中心线与变形缝中轴线重合,籍模板固定位置,然后在一侧浇筑砼,将止水带一半埋入砼中,拆模后将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粘贴在灌好的砼上(但粘贴热沥青用量不宜太多),继续浇筑另一侧砼时,把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留在原来位置,不得损坏,变形缝中应填塞聚硫双组份密封胶。各变形缝迎水面,应严格按图示布置,防水卷材两端应有可靠的连接措施。变形缝两侧厚度不同处可参考图中类似情况布置。3) 防水材料防水卷材采用:3mm厚自粘式防水卷材;聚疏双组份密封胶;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等。4) 防水要求所有防水结构及构造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的规定,以
12、保证防水效果。5) 防水卷材铺设工艺及要求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铺贴卷材严禁在雨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施工过程中下雨时,应做好已铺卷材的防护工作。防水卷材施工前,基面应干净、干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各类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铺设卷材加强层。2 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满铺法施工,其粘结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3 卷材与基面、卷材与卷材间的粘结应紧密、牢固;铺贴完成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产生扭曲和皱折。4 卷材搭接处和接头部位应
13、粘贴牢固,接缝口应封严或采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缝。5 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6 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层表面应平整、干净、干燥、无尖锐突起物或孔隙;2 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应辊压粘贴牢固,卷材表面不得有扭曲、皱折和起泡现象; 3 立面卷材铺贴完成后,应将卷材端头固定或嵌入墙体顶部的凹槽内,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4 低温施工时,宜对卷材和基面适当加热,然后铺贴卷材。卷材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6)施工缝位置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在侧墙施工
14、缝正中心位置,全断面预埋一块铸铁板止水带,铸铁板止水带的厚度为1mm,宽度为8cm,倒角对准迎土面,上下各留15cm。钢板止水带与侧墙的连接筋焊接连接。一半埋设在底板施工范围内,一半埋在侧墙浇筑时的混凝土内。钢板止水带与背土面中间,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放置止水较,一半嵌进混凝土,一半预留在侧墙混凝土内。迎土面侧墙上,以施工缝为中心,上下各10cm的位置全断面预埋一块三合板,待侧墙模板拆除后,撬除此三合板,将内表面清理干净、平整,粘上背贴式橡胶止水带,要求粘贴密实。6.6钢筋 主筋采用HRB335钢筋,构造钢筋采用HPB300钢筋。1)构件主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a.底板、顶板、侧墙:50m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客 地道 施工 方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