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物理说课模板)(共8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物理说课模板)(共83页).doc(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说课稿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是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_,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_的第_章第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和 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 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 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 方法(如:
2、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 知识解决 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能力。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
3、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2、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2、(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知识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2、(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学生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依据课程
4、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而对 知识,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 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二、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法、学法)1、教法选择: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或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5、,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三、说教学程序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为了顺利得出本节 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 ?(如密度、压强、功率的引入要类比速度)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
6、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学生阅读课本Px页-Py页,独立完成下发的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问题1、。问题2、。问题3、。(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
7、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以 一节为例: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四、板书设计: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给学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师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基本包括标题和简单的知识树即可,并告诉评委这样设计的道理: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学的地位等等)非常感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聆听我的说课,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说课稿5.1曲线运动说课稿各
8、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曲线运动。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从本节内容安排来讲是安排在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力学的直线运动之后,又在平抛、圆周、天体等更复杂曲线运动之前。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后面研究学习复杂曲线运动的基础,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把必修一牛顿运动力学直线运动,学完,对于用牛顿运动力学处理直线运动应该没太大问题。但曲线运动还从未接
9、触过,不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曲线运动,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么是曲线运动。关键是曲线运动方向和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他们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列举各种生活实例及实验探究,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节内容。由于高一学生基本还保留了对直观现象的兴趣,所以我精心设计了接球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能在曲线的轨迹图上画出各点的速度方向。(3)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
10、探究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2)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四、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的判断;(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五、教学过程1、引入前面学习了很多直线运动知识,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真正直线运动的例子,会发现很难举出,反而生活中轨迹是曲线的例子较多,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视频片段即各种运动情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曲线运动的热情,明确学习目的。2、 推进新课让学生观察砂轮切割钢材产生的火花、转动的小雨伞甩出的水滴方向、做
11、接球小游戏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得出速度的方向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突出重点;观察演示实验后让学生利用给出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在小组内的互助、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进而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了探索新知的欲望。3、拓展应用让学生考虑链球运动员什么时候让链球出手最好,探究玩具摩托车能做曲线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用图片、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等展示轨迹是曲线的运动,让学生观察轨迹特点并得出曲线运动概念。4、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再次让学生看刚才动画让学生猜想某瞬时的速
12、度方向。接着演示细线系小球转动,在不同位置释放小球分析运动方向(黑板上画图分析)并得出结论。再用砂轮打磨刀具多媒体动画验证。5、曲线运动条件怎样才能让物体做曲线运动呢?接下来分析曲线运动条件。通过演示磁铁从侧面吸引直线运动的小铁球实验来说明曲线运动条件。6、小结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5.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
13、,本节教材以前,仅研究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较简单的直线运动,本节教材后,将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而这一节课则提供了一种解决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过简单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进一步研究曲线运动的规律。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又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2)知道运动的合成、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3)理解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能力目标(1)培养学
14、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的辨证关系;(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是本节核心内容;(2)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应用;(3)合运动和分运动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二、说教法 以启发式为主线,综合运用讨论、讲解、演示、实验、课件、学生参与等。针对难点,做课件、板画,学生讨论、讲解。巧用评价机制,激活学生兴趣,师生合作,共同体验成功。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以下学法
15、指导。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直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等效的含义2.提供操作,合作的机会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类比归纳,能得出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分解的思想,3通过例题的分析,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提供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法和学法将会得到体现。最后我重点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前面的教学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数运动都是较为复杂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及学过的动力学知识来分析一些基本的复杂运动。提问1. 什么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为曲线的运
16、动.提问2. 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合力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成一角度,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也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即: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二、讲授新课1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实验部分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先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分析,再在讲台上演示并投影到屏幕。归纳: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复杂运动可以看成同时参与了两种简单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工具。归纳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让学生理解由两个简单运动可以合成一个复杂的运动,加深对“同时参与”的意义:物体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合运动与分运
17、动具有等时性。合运动、分运动的几个概念:合位移、分位移:合速度、分速度:合加速度、分加速度: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合运动、分运动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各个物理量的关系。归纳: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例1 如果在前面所做的实验中(图5-11)玻璃管长90cm,红蜡块由玻璃管的一端匀速地竖直向上运动,同时匀速水平移动玻璃管,当玻璃管水平移动了80cm时,红蜡块到达玻璃管的另一端,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0s,求红蜡块运动的合速度。分析: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竖直向上的运动和玻
18、璃管水平的移动是两个分运动。这是一个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的问题,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可以先分别求出分运动的速度,再求合速度;也可以先求出合位移的大小,再计算出合速度。这里我们用第一种方法。解:如下图所示,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即t=t1=t2=20s。S1 (m)V1(m/s)S V0.9m S 2(m)0.8m V2(m/s) 竖直方向:v1=s1/t =0.9/20(m/s)=4.5*10-2m/s水平方向:v2=s2/t=0.8/20(m/s)=4.0*10-2m/s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v2=v12+v22 v=v12+v22 =6*10-2m/s合速度的方向与合位移
19、的方向相同,即与合运动的方向的相同。(2)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例2 飞机以300KM每小时的速度斜向上飞行,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图513)。先动画分析,再展示解题过程.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学生相互讨论,阅读课本内容,总结:(1)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不同方向的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我们看到,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曲线运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20、。分别弄清楚作为分运动的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三、课堂练习:课本 P85 :(1)题、(4)题四、课堂小结:略五、作业布置: 巩固落实来源:学&科&网Z&X&X&K课本中本节课后 :(2)题、(3)题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5.3抛体运动的规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抛体运动的规律。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说教材抛体运动是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形式,本节先提出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概念,然后利用上一节研究蜡块运
21、动使用到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的规律,即从抛体的位置、抛体的轨迹、抛体的速度三个方面探究抛体运动的规律。抛体运动(重点是平抛运动)是学生第一次应用运动的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曲线运动的规律。对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方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基础,并且学生已有直线运动知识准备及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作为基础,是可以接受和深入理解用两个运动的合成的方法讨论平抛运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个新问题。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与生产、生活的
22、联系,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规律的推导要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先分析水平方向受力如何、竖直方向受力如何,再讲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是因为在力学里,根据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一个基本方法。这是教材与过去教材的不同。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利用已有概念探索新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2、知道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具有独立性。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
23、斜抛运动。分析斜抛运动不在具体规律,而在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2、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3、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等效代换的思想。4、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斜抛运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勇气,主动探究实现知识迁移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用平抛运动、抛体运动规律去解
24、答有关问题重点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根据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探究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一般规律。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柯受良飞越黄河天堑壶口瀑布的视频片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提出问题思考,柯受良要想飞越成功,事先必须做好怎样的准备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感想。教师引导,柯受良的精彩表演来自于他的自信和实力,更来自于事先的准备工作,比如对飞跃宽度、高度、速度的测量和预测,如果没有这些细致的工作,就没有这辉煌的一刻。而他这些工作都与我们的抛体运动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抛体运动的规律,来研究飞黄过程中包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
25、推进新课(一)、抛体的位置:情景设置:研究初速度为v0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展示次运动情景的模拟动画。教师设疑:还能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那样,用一维坐标来描述平抛物体的运动位置吗?学生讨论:不能,由于抛体运动是曲线运动,至少要用二维坐标才能描述平抛物体的运动。思维追踪:竖直方向受什么力,有没有加速度,有没有初速度?水平方向受什么力,有没有加速度,有没有初速度?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推导抛体运动的位置坐标。为了便于研究,推导时考虑以下问题:1、应该沿什么方向建立坐标系?2、应以哪个位置作为坐标原点?主动探究:在练习本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推导t时刻小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26、上的位置坐标x、y。方法指导: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应该沿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下建立坐标系,并取小球刚被水平抛出的瞬间作为坐标原点。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推导过程。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点评。通过学生推导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推导,体会成功的喜悦。为进一步研究轨迹方程做好准备。(二)、抛体的轨迹:提出问题:大屏幕投影探究案例1,讨论以速度v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寻找求解轨迹的方法。自主探究:在练习本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上面推导出的位置坐标x、y的表达式,消去时间t,得到轨迹方程,即x与y的关系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7、。教师指导: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推导过程。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点评。从轨迹方程可以看出,其轨迹为抛物线。情景展示:投影投篮、大炮射击等斜抛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思维拓展: 提出问题,如果将物体斜向上或斜向下抛出,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上面推导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推导斜抛物体的轨迹方程教师活动: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推导过程。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点评。从轨迹方程可以看出,其轨迹仍为抛物线。课件演示:喷出的水作斜抛运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三)、抛体的速度:教师设疑:物体抛出后,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变化,我们如何来研究抛体运动的
28、速度呢?试以平抛运动为例推导出t 时刻运动的速度。方法点拨: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与竖直方向的分运动,要求t时刻的运动速度,求的是分速度还是合速度,应该怎样求解?合作讨论:如果想知道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这一时刻的两个分速度来求得。自主整理:平抛运动的物体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匀速运动,故;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运动,故。由勾股定理可知,合速度大小为,方向,其中为合速度与初速度间的夹角。情景设置:投影例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求解。自主学习:在练习本上划出运动草图,分析求解。教师活动: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解题过程。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点评。
29、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拓展:引导学生理解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运动与竖直方向运动的等时性,并理解平抛运动时间的决定因素与水平射程的影响因素。 五、说板书设计 抛体运动的规律一、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二、抛体的位置1、平抛运动物体的位置: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平抛运动的位移2、斜抛运动物体的位置:将初速度分解为水平、竖直两个方向,在互相垂直的正交方向上进行问题处理,是本节重要方法。三、抛体的速度平抛运动物体的速度: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平抛运动的速度熟练:1、平抛运动物体的飞行时间由竖直高度决定。2、平抛运动物体的由竖直高度和水平处速度决定。5.5 圆周运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
30、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圆周运动。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四节,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是高考的考点和热点。本节内容主要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以及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它既是学习曲线运动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打下了知识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周围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和体验,但是对于如何描述圆周运动以及线速度、角速度之间存在的联系缺乏认识。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学情及高二学生特点,
31、再加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在三维目标的框架下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B、会用线速度及角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 C、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D、能够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 E、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周期和转速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导入,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学会从实物运动过程抽象成物理过程的方法,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自然界的神秘,并知道是可以去探索和认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严谨态度。 4、教学重、难
32、点(多媒体展示)(1)重点 A、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定义; B、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C、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2)难点 A、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B、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三、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图示法 利用图片、影片等使本节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简洁的展现给学生。问题发现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体验法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说学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通过观察现象
33、、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通过播放视频和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让学生感知、认识圆周运动,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这样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进一步研究圆周运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上不同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通过学生讨论,引出本节的概念教学。由于自行车上的传动装置比较复杂,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疑点和模糊点,很容易得出不同的意见。为了突破学生认识上的疑点和模糊点,使学生对于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有更清晰的认识。我设计了两个学生分组体验
34、活动。1、三人一组,其中两个同学分别用这种简单的道具在白纸上画圆,比较画的快慢。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得到在相同时间内画的弧长长的运动的快,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线速度的定义。2、再让两名同学画圆,这次使用这样长短不一的绳子,通过画圆,让学生思考观察谁画的快,这时很可能出现争议,有的会认为半径大的运动的快,有的认为半径小的转动的快。通过学生的讨论就不难发现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仅仅用线速度是不全面的,要想全面的描述元转运的快慢,角速度这个概念就呼之欲出了。从而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得到角速度的定义。在这里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角速度的单位。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讨论及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教师的引导,得
35、到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也就成功的打破了学生在认识上的思维障碍,突破了物理概念教学的难点。在解决线速度和角速度的问题之后,我将引领学生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的特点。并引出匀速圆周运动中周期、转速的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线速度、角速度与半径关系的认识,我设计了第三个学生体验活动:四名学生以我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四名学生始终并列,这时里圈同学走动不急不慢,而外圈同学则要小跑。通过学生的活动,不难发现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半径越大的线速度也越大。定性的得到了线速度、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推导线速度、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设计意图:这样就通过设疑
36、、学生猜想、体验、推导的方式得到了结论,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即线速度、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为了加深了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模型,归纳总结出规律,我将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传动装置和同轴转动的物体,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把生活原型简化成物理模型进行分组探究实验,给学生以下实验仪器(皮带传送装置、细线、刻度尺等),让学生探究传送带上两点的线速度关系,再提高给学生转盘、刻度尺、量角器等仪器,让学生探究同轴转动的物体上两点的角速度关系。通过分组实验得到两个重要结论传送装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同轴转动的物体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原型,进行简
37、化建立物理模型,再由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最终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建立模型、合作探究的能力。接下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来,通过研究自行车和钟表这两个生活事例,加深学生对圆周运动各物理量及其关系的认识,并能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尊重的评委各位老师,在我的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活动打破学生对物理概念教学抽象、枯燥的认识,使之在体验中找到由抽象到直观、由枯燥变兴趣的突破口:通过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通过创设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
38、应用于生活。同时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5.6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加速度。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向心加速度”编排在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六节,也是本章第三单元圆周运动的第二节,本节课是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后,进一步得出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学好这部分的知识,可以为下节课“向心力”埋下伏笔,从而方便地从理论角度出发,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
39、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得出一般性结论。二、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公式及物理意义。2培养学生应用向心加速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2掌握确定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的方法微元法。3让学生充分体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及公式来指导学习,培养学生认识未知世界要有敢于猜想的勇气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四、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
40、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2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向心加速度的概念。3学生已学习过矢量知识,但将其应用到物理中来,理解上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应注重讲解思想方法,对定量计算不做要求。五、说教学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即使是我们上一堂课研究的匀速圆周运动,其方向仍在不断变化着。换句话说,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一)、感知加速度的方向用PPT请同学们看两例:教师问:图1中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图2中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41、?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学生:(可能回答)感觉上应该受到指向太阳的引力作用。学生: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其合力即为绳子的拉力,方向指向圆心。教师:可能有些同学有疑惑,即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可是上面两个例题却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力,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学生:(可能的回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知道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就可以知道物体的加速度,我们可以通过力来研究加速度。教师:回答得很好,由于我们之前没有研究过曲线运动的加速度问题,特别是加速度的方向较难理解,而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总是和它的受力方向一致,这个关系不仅对直线运动正确,
42、对曲线运动也同样正确。所以先通过研究力来感知加速度,特别是加速度的方向。做一做:请同学们用细线和小球做实验利用课前给学生发一头系着绳子的钢珠。让学生在桌面上抡动细绳,使钢珠做圆周运动,体验手拉绳的力。教师进一步引导: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已充分感知了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暂时不能,因为上面只研究了有限的实例,还难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然而这样的研究十分有益,因为它强烈地向我们提示了问题的答案,给我们指出了方向,但是我们具体研究时仍要从加速度的定义来进行( )。下面我们将对圆周
43、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作一般性的讨论。(二)速度变化量教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怎么表达的?让生思考后请个别学生起立回答(教师加以引导): ,其中 为速度的变化量,由这个表达式可知加速度 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 的方向相同。由此可见,若要确定加速度的方向我们可以转换为确定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教师:我们如何确定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呢?用矢量图表示速度变化量教师:我们知道速度是个矢量,对于矢量数学中我们已经学过可以利用一根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它。箭头的方向即这个矢量的方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数学中的知识迁移到物理中来,看看我们可不可以用矢量图来找出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呢?1、速度在同一直线上学生活动:
44、阅读教材“速度变化量”部分。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 的图示。学生总结:作法:从同一点作出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始末两个速度矢量 和 ,从初速度 的末端至末速度 的末端所作的矢量就是速度的变化量 。2、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教师:那么如果是求曲线运动中,它的初速度 和末速度 不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又该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矢量可以平行移动)分析并在黑板上板演。实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向心加速度a1、向心加速度方向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演示flash动画教师边演示边提问: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 和 时,要注意什么?2)将 的起点移到
45、B点时要注意什么?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v?4)表示的意义是什么?5)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v与圆的半径平行?(提示学生用极限法)v的延长线并不通过圆心,为什么说这个加速度是“指向圆心”的?2、向心加速度大小教师活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明确了,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设置情景: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为v,轨迹半径为r。经过时间t,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尝试用v、r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学生推导,教师加以引导,并把学生推导过程投影出来:思考:(课本P51思考与讨论)从公式 看,向心加速度与圆周运动的半径成反比?从公式 看,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1)在y=kx这个关系式中,说y与x成正比,前提是什么?2)自行车的大车轮,小车轮,后轮三个轮子的半径不一样,它们的边缘上有三个点A、B、C,其中哪两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适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哪两点适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5.7 向心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物理第六章第七节向心力这一节的内容。对本节的学习,我将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激发学生探讨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原因。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圆周运动这一章的关键一节,它关系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