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共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 3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先疏通字词,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2.然后局部分析比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一变化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3.师生、生生合作,探讨祝福文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文描写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认识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重点、难点: 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含义。 2认清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
2、源以及其内在因素。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和诗人,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2.文题知识: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初版。收入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ll篇,祝福是第一篇,展示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生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造成的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
3、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3.写作背景:这篇课文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篇祝福就是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
4、罪恶。二、掌握字词: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寒暄(xun) 踌蹰(ch) 朱拓(tu) 百无聊赖(li)B监生(jin) 惴惴(zhu) 俨然(yn) 少不更事(jng)C间或(jin) 形骸(hi) 谬种(mi) 沸反盈天(fi)D陈抟(tun) 驯熟(xn) 炮烙(po) 咀嚼鉴赏(j)2选出对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紧缩)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3选出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
5、,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D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4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C)只有 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 )懒(即)馋,或者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5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 C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参考答案:1、C(A朱拓t;B少不更事gng;D,炮烙po)
6、 2、B(“歆享”的“歆”这里指神享用祭品)3、A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与语境不合;B百无聊赖指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此处应用毫无办法;C惴惴不安是害怕发愁的样子,此处难发入睡与害怕无关。三、问题: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答: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四、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情节:(略)五、概括祝福的情节结构:(1)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2)结局:寂然死去。(3)开端:初到鲁镇。(4)发展:被卖改嫁。(5)高潮:再到鲁镇。(6)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六、问题探究:本文在叙述情节结构上采用了倒叙手法,请简要概述其作用。答:1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
7、设置了一个悬念,能够引人人胜。2.既给作品造成了悲剧气氛,定下了悲凉的基调,又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问的矛盾,表明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问题探讨】一、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请找出这三处描写并分析其作用。第一次: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作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说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情景。作用: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
8、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祭祀的告诫下,祥林嫂永远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她虽然百般挣扎,但还是无济于事,她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她精神完全崩溃,最后沦为乞丐。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三次:描写“我”看见祝福情景时的感受。作用:1、将祥林嫂的死和祝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2、使小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二、作者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有什么深刻含义?答:1、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一再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2、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至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
9、家家祝福之时,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三、如何理解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陈设的描写?答:1、书房里挂陈抟的“寿”字,说明鲁四老爷希望自己长命百岁。2、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康有为以及死于除夕的祥林嫂,对联的下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对其作了有力的嘲讽。把一边的对联(“品节祥明德性坚定”)写成“已经脱落,松松的卷和放在长桌上”,讽刺其已无“品节”可言。3、康熙字典等暗示了鲁四老爷的守旧特征。四、祥林嫂从初到鲁镇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进而归纳祥林嫂的形象。1、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祝福 导学案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