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调歌头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水调歌头导学案 主备人:河南省扶沟县崔桥镇一中 于晓曦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词的内容,熟读成诵。2、学会在品读重要词句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想象与拓展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宋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
2、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二、简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三、赏析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 ,其名为 ,他和苏轼及 并称文坛“三苏”。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 ”。3、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暗含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调歌头 导学案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