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共24页).doc
《桩基础课程设计(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础课程设计(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1 .设计资料11.1 上部结构资料11.2 建筑物场地资料1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12.1 选择桩型1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2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33.1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3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44.1 C柱的桩和承台的确定4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5.1 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56 .桩顶作用验算66.1 四桩承台验算(C承台)67 .桩基础沉降验算77.1 C柱沉降验算7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98.1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99 .承台设计109.1 四桩承台设计(C柱)1010.参考文献1
2、31 设计资料1.1 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 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1.2 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2.1。表1.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底埋深(m)层厚(m)天然重度(kN/m)含水量(%)孔隙
3、比液限(%)塑限(%)内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MPa)地基承载力(kPa)1杂填土1.51.515.52灰褐色粉质粘土9.88.317.332.00.9034.019.015.020.05.41103灰褐色泥质粘土21.812.016.233.81.0644.018.013.817.53.21004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27.15.318.330.00.8833.018.016.922.111.01485灰-绿色粉质粘土27.118.925.30.7232.518.833.024.78.2198专心-专注-专业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2.1 选择桩型 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
4、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层是灰褐色粉质粘土,第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厚,而第层是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所以第层是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故:由于第层厚1.5m,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1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
5、底进入第层土0.6m,即承台埋深为2.1m,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2.8-2.1=20.7m。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建议:楼层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目前,考虑桩基的群桩效应的有两种方法。地基规范采用等代实体法,桩基规范采用群桩效应系数法。下面用群桩效应系数法计算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1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C承台) 承台净面积:。 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 分项系数 因为桩分布不规则,所以要对桩的距径比进行修正,修正如下: 群桩效应系数查表得: 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6、: 承台外区净面积 承台内区净面积m2 查表 那么,C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6 .桩顶作用验算6.1四桩承台验算(C承台)(1)荷载取C柱的组合:F=3121 kN ,M= 32kNm,Q=20 kN 承台高度设为1m等厚,荷载作用于承台顶面。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的重要性系数=1.0.由于柱处于轴线,它是建筑物的边柱,所以室内填土比室外高,设为0.3m,即室内高至承台底2.4m,所以承台的平均埋深。作用在承台底形心处的竖向力有F,G,但是G的分项系数取为1.2.作用在承台底形心处的弯矩桩顶受力计算如下: 满足要求(2)荷载取组合:F=3002 kN ,M= 197kNm,Q=
7、62 kN 桩顶受力计算如下: 满足要求7 桩基础沉降验算采用长期效应组合的荷载标准值进行桩基础的沉降计算。由于桩基础的桩中心距小于6d,所以可以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量。7.1 C柱沉降验算 竖向荷载标准值 基底处压力 基底自重压力 基底处的附加应力 桩端平面下的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计算如下:在z=0时: =172.54 在时: 在时 在时 将以上计算资料整理于表7.1.1表7.1.1的计算结果(C柱)Z(m)0172.54100.25676.192189.1412.10.0785212.3244.3208.2314.50.021858.965.7220691600.01335.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础 课程设计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