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共16页).doc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第一章 电与磁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可多选)。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
2、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填“左”或 “右”)移动。(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通电螺线管中有无铁芯无铁芯有铁芯线圈匝数50匝50匝实验次数123456电流(安)0.81.21.50.81.21.5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000358(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
3、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的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制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请回答:(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的不同,来判断 ;要改变通电
4、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以通过 来实现。(2)通过比较 或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3)通过比较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 这一条件。4小明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图甲),R0是变阻器,R是压敏电阻。R的电阻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关系如图乙。当超载车辆通过压敏电阻时,限载报警器就会报警。(1)调试好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当超载车辆通过时,限载报警器会 (填“灯亮”、“铃响”)(2)一般交通主干道的抗压能力比村道路要强得多。若把村道路限载报警器应用到主干道,就要适当调高报警的限载重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把
5、变阻器R0的滑片适当左移B把电源1的电压适当增大C把弹簧AB的A端适当左移D把电磁铁C适当右移5.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小明和芳芳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请回答:(1)小明同学提出了“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有关”的猜想。实验的主要步骤(已作简化)如下:连接电路,使导体慢速和快速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大小。实验结果:快速切割时电流表读数大,慢速切割时电流表读数小。实验结论: 。(2)芳芳同学思考:线圈的一边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与单根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可
6、能不一样。于是她做了如下实验来验证:a先用大约25圈的漆包线圈的一条边框较快地做切割磁感线运动;b然后用单根导线以相同的速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你认为两次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程度( )Aa较大 Bb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3)实验过程中小明与芳芳又用线圈和条形磁铁来做实验(如图所示),发现灵敏电流针指针发生偏转。你认为在此实验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请你总结一下: ; 。(4)请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当把条形磁铁往上拔出时,灵敏电流针的指针( )A不会偏转B偏转且方向与插入时相同C偏转且方向与插入时相反6.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
7、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于是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如图甲所示,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猜想2:磁极呈纵向分布(如图乙所示,上部为N极,下部为S极)。猜想3:磁极呈上中下分布(如图丙所示,上、下部为N极,中部为S极)。(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3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2)为了验证其他猜想,他们用细线将环形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如图丁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剩下的一个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主要器材: _ 。简要做法:_如何判断: _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7阅读短
8、文,回答问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粒子(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1)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3)极少数粒子
9、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4)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中子数为 。(5)按现在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用下划线划出,并在下方加以。_(6)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8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
10、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 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 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
11、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D核外电子带负电(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那些感想? 。(答一点即可);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族周期I AII AIIIAIVAVAVIAVIIA023 Li锂6.9414 Be铍9.0125 B硼10.816 C碳12.017 N氮14.018 O氧16.009 F氟19.0010 Ne氖20.18311 Na钠22.9912 Mg镁24.3113 Al铝26.9814 Si硅28.0915 P磷30.97
12、16 S硫32.0617 Cl氯35.4518 Ar氩39.95(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一种),其阳离子是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5)第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
13、体(SiF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10.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21世纪*教育网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其着火点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www-2-1-cnjy-com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
14、大量的热。(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来源:21cnj*y.co*m】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2)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式:_。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1)小铭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她发现了一些共
15、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2)小铭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铭同学填写空格:甲中观察到的火焰的颜色是 。乙中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3)小铭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12.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c中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
16、图c所示),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3.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1)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能用D收集的原因是 。(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小玲应选择制取甲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17、若用如图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 (填“a”或“b”)端进入。(3)小丁同学向盛有5%双氧水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未见木条复燃。你认为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要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对该实验做怎样的改进? _ 。14.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律。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否定B、C装置的理由是:_。(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此实验的现象是_。待完
18、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15.【探究课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这是为什么呢?【我的假设】可能饱和石灰水与CO2反应有明显现象,而NaOH溶液与CO2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但是饱和石灰水的吸收效果没有浓的NaOH溶液好。【探究准备】集气瓶2个,针筒2只,气球2个,玻璃管2根,饱和石灰水,浓的NaOH溶液若干。【探究过程】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收集证据】甲装置中产生的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科学 年级 下册 期末 复习 实验 探究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