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汇总(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汇总(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汇总(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内 容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原理 病理学 临床表现 并发症和后遗症实验室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概述(General Description)】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典型流脑脑脊液呈化脓性。可散发或大小流行。 冬春好发、儿童多见。【病原学 Etiology】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肾形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该菌营养要求较
2、高,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培养基,在37、含5-10%CO2、pH7.4环境中易生长.专性需氧菌 。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鼻咽部、血、脑脊液、皮肤淤斑检出病原体。根据本菌的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通过血凝试验将本菌分为13个血清群.根据细菌外膜脂质成分脂寡糖抗原(LOS)、外膜蛋白(Opa-e)、菌毛抗原分析,进一步分成不同血清亚群.以A、B、C群为多见。我国以A为主, B及C群为散发菌株,但近年来发现某些地区B群流行有上升之势,小儿中以B群流行为主. 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的耐药现象日益普遍,尤其以C群和B群最为严重。我国除个别地区,A群脑膜炎球菌磺胺耐药率高于50以外,一般在10左右。 本菌含自溶酶,
3、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处理极易使其死亡。脑膜炎球菌奈瑟菌属,G-, 双球菌 需氧菌,培养用血琼脂培养基分13群:A,B,C最常见 致病力:内毒素,自溶酶外界生活力很弱, 采标本后须立即送检【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传染源 是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传染性。以B, C群为主,而引起流行者主要为A群。传播途径 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传播本病有重要意义。人群易感性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6个月至14岁发病率最高.流行特征 -季节性:从年前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
4、开始下降。其他季节有少数散发。-周期性:由于人群免疫力下降,易感者的积累,以往通常每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年龄: 0.5-2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15岁以下发病者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感染类型:带菌者60-70%,败血症型25%,上呼吸道炎7%,典型流脑1%。-流行的有利条件:长期室内生活,空气不流通,人口流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病原理 Pathogenosis】爆发性脑炎发病类型脑膜炎 败血症(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原发性肺炎 暴发休克型(华佛综合征)【病理(Pathology)】上呼吸道感染期: 局部炎症. 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坏死、血
5、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出血点、瘀班. 脑膜炎期: 大脑两半球和颅底软脑膜充血,浆液性渗出及局灶性小出血点。后期则有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化脓。粘连损害颅N。脑水肿严重者可有脑疝形成。暴发型流脑:微循环障碍。由于微循环血流缓慢,局部酸中毒,使血液凝固性增高;缺氧引起血管壁损伤和内毒素直接对皮肤、内脏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胶原暴露及内外凝血系统被激活,加之血小板的凝集破坏和凝血物质的大量消耗,导致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及继发纤溶亢进。【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s)】潜伏期 数小时-10日,一般2-3日。
6、临床类型 普通型:约占90%左右-上呼吸道感染期(前驱期) -败血症期 -脑膜脑炎期 -恢复期 爆发型:-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轻型: 慢性败血症型:普通型1.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无症状、部分可有低热、咳嗽、咽喉疼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容易误诊。 鼻咽拭子培养阳性。2.败血症期: 感染中毒症状:寒战、高热、头痛和呕吐,神志淡漠。 皮疹( 70%): -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重者可形成坏死或大泡。-部位多见于咽部、四肢和躯干、呈不对称分布、大小形态不一。3.脑膜炎期 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持续25天,发热、感染中毒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7、. -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Brudzinski征和Kernig征阳性 .-脑炎症状:谵妄、抽搐、神志障碍.4.恢复期 体温下降。 瘀点瘀斑消失或溃烂结痂愈合。 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实质损害征象好转.爆发型1.休克型多见于儿童,急,寒战高热 毒血症状: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全身广泛瘀点瘀斑,迅速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 循环衰竭大多无脑膜刺激征 并发DIC CSF正常2.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儿童,脑实质损害明显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迅速昏迷,反复惊厥,锥体束征阳性BP ,HR ,呼吸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眼底静脉迂曲或乳头水肿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3.混合型严重全身毒血症症状。
8、 顽固性休克、大片瘀斑。 脑实质损害:抽搐、昏迷、呼衰、脑疝。 预后极其严重。轻型流脑流行后期症状轻微: -低热,轻微头痛,咽痛皮肤粘膜有少数小出血点 脑膜刺激征(+) CSF正常 咽培养(+)慢性败血症型少见,多为成人 . 病程迁延. 以间歇性发热、皮疹或瘀点、多发性关节疼痛为特征. 血培养可阳性.婴幼儿流脑临床表现不典型 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烦躁不安,尖声哭叫,惊厥,囟门隆起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老年流脑爆发型发病率高 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意识障碍明显,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发生率高病程长(10d),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 WBC不高暴发型: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行性 脊髓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