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整理(共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整理(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整理(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一种群的特征(5年8考)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年龄组成种群密度(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样方
2、法标志重捕法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等)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调查程序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和柱形图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曲线图柱形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1)针对“样方法”须做到“随机”取样。须把握取样方法长方形地块“等距取样”,方形地块“五点取样”。需分别计数并最终求平均值。
3、须把握如下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2)针对标志重捕法须牢记估算公式:N总;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志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志物致其更易被天敌捕食等),则估算值将偏大。明确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a.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b.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c.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d.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
4、时间。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5年12考)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3.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模型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K值有无无K值有K值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增长速率变化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理想条件下自然种群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调查
5、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1)前4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2)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何种类型?为什么?(3)图中第4年和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图中显示第8年种群数量最少,对吗?(4)第1620年乌鸦种群数量将如何增长?为什么?提示(1)基本不变(因1)。(2)衰退型。第10年时,种群的等于1,第9年1,因此第9年年龄组成为衰退型。(3)不相同。在第4年到第10年间,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到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而不是第8年最少。(4)“J”型增长,因1且恒定。慧眼识图获取信息(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 群落 知识点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