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共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九章 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学生认知过程基本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l 认知过程所包含的基本心理过程l 观察能力l 记忆能力l 思维能力l 想象能力一、观察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认知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从事任何一种专业活动多必须具备的能力。1、观察能力的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既有年龄特征,又有个别差异。我们可以从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方面加以认识。(1)观察的目的性小学生的观察活动的目的往往是由教师和成人提出的。进入中学阶段,观察活动的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方面得到显著提高。(2)观察
2、的持久性可以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时间来说明。观察活动通常是一种持久的有意注意,其集中注意的时间可以反映观察活动的持久性程度。对于通常的学习活动来讲,注意力持续时间分别是5-7岁:15分钟7-10岁:20分钟12岁以上:30分钟。(3)观察的精确性主要表现在人对事物细节的感受能力与辨别能力以及对事物理解的深刻性上。(4)观察的概括性指观察过程中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度和概括程度,它们是观察能力的高级表现,并且出现于特定的年龄段。2、观察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方法(1)实验室评价法即结合学校有关课程实验,利用实验课教学或实验室有关设备,设计实验观察,通过实际观察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2)研究报告评价法
3、通过对学生的课程作业、科学研究报告、实验室实验报告等来分析、判断与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3)教师观察评价法根据教师对学生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评价。(4)测验评价法一是从图形符号辨认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是从综合角度来测量与评价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测试2二、记忆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1、文字记忆测验(1)数字广度记忆由主试一次呈现一组数字,要求被试立即复述,数字数目由少到多,以考查被试能准确复述数字的位数,即广度。(2)词的广度记忆测验以词语作为识记材料编织成的短时记忆测验,即词的广度记忆测验。(3)故事记忆测验测试时由主试把故事念给被试听,然后立即回忆。2、非文字记忆测验(
4、1)图形再认测验由主试向被试依次呈现一组需要辨认的几何图形或无意义的图案,再向被试呈现数目更多的一组或若干组图形,要求被试指出哪些图片是曾经看过的。(2)视觉保持测验向被试呈现某种图形后要求被试立即默画出所看到的图形。3、综合性成套记忆测验(1)韦氏记忆量表(2)中国临床记忆量表三、思维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1、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中学生思维能力整体水平得到迅速发展(2)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初中二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质变期与关键期。2、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方法思维是一个心理过程,通常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1)语言文字推理测验(2)图形推理测验(3)数学符
5、号推理测验四、想象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1、想象的意义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重组联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2、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1)想象的有意性得到迅速发展(2)想象活动的社会性与现实性得到增强(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3、想象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方法l (1)作品分析评价法l 作图法l 完成法l 课堂作业观察评估法l (2)心理测验评价法l 印象画法l 拼图法l 空间图形法l 画面或图片组合排列法l 综合法第二节 学生智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一、关于智力的经典定义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代表人物:比纳、推孟等。抽象思维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中较高层次的一类能力,诸如判断力、
6、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联想能力等。2、智力是适应的能力或智力是学习的能力代表人物:桑代克、皮亚杰等认为智力越高的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越强。3、智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一种全面能力代表人物:韦克斯勒、斯达德智力是一个人理解和处理其周围世界的全面能力。二、智力结构的理论及发展l 1、斯皮尔曼的G因素说l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Spearman,1904)l 最早用因素分析法来研究智力。l G因素(general factor):普通因素(共同因子)l S因素(specific factor):特殊因素(特殊因子)2、瑟斯顿的群因素说l 提出基本能力(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7、,PMA)学说。l 人的全部智力分成若干种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搭配,便构成每一个个体独特的智力整体。 塞斯顿于1941年根据7种基本能力编成“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PMAT),是著名的智力测验之一 。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l 内容因素:引起智力活动的各种刺激l 1.图形 2.符号 3.语义 4.行为l 操作因素:各种刺激引起的智力活动方式l 1.认知 2.记忆 3.发散思维 4.聚敛思维 5.评价l 产品因素:运用智力对各类问题处理结果l 1.单元 2.类别 3.关系 4.系统 5.转换 6.蕴涵 吉尔福特的三维
8、结构理论4、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l 卡特尔(Cattell)调和了斯皮尔曼和瑟斯顿的观点从智力的一般因素(G)中分析出两个一般因素和三个次要因素。l 两个一般因素:l 流体(fluid)智力(gf):个体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 l 晶体(crystallized)智力(gc):是通过学校和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能力,是个体所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表现为个体的学识水平。是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l 三个次要因素:视觉能力、记忆提取、执行速度卡特尔的流体与晶体智力比较项目流体智力晶体智
9、力定义生物潜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获得多来自遗传多后天发展差异大、青春期定型(14岁高峰,22岁下降)差异小、不断上升衰退随年龄衰退上升至晚年表现接受能力学识水平5、加德纳的智力结构理论l 加德纳认为,所谓智力就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些能力。l 他的多元智力理论框架确定了七种智力:言语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省智力。后来又追加了“自然智力”。6、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l 1、三个亚理论组成反映智力的本质及其结构l 成分亚理论(componentlal subtheory)主体的内部世界l 经验亚理论(ex
10、periential subtheory)联系主客体的经验世界l 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 subtheory)客观外部世界 l 成分是指一种最基本的信息加工单元。成分亚理论是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它阐述了智力活动的内部结构和心理机制。三、经典智力发展的评价方法1、比纳智力量表l 一、比纳量表l (一)比纳-西蒙量表l 11905年量表l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l 内容:30道题(记忆、言语、理解、手工操作)。l 题目排列方式:从易到难。l 指标:通过项目数。如白痴最多只能通过6项,低能的成人可通过715项。l 21908年量表l 内容:增至59道题。l 方式:把测验项目按年龄分组。每一
11、岁一组。每个年龄组项目数量不等,最多8项,最少3项。l 年龄范围:313岁。l 指标:智力年龄。例:一个4岁儿童心理年龄的计算年龄水平通过的测验数目每项测验得到的月数全部得分年 月3岁6(起始年龄) 3 3岁半51 54岁31 34岁半21 25岁21 26岁12 27岁0(最高年龄)2 0总分 3 14心理年龄(MA):4岁2个月l 31911年量表l 题目:删旧补新,但总数仍为59题。l 增设一个成年组。l 除4岁组仅有4个项目外,其他每个年龄组一律为5项,便于计算。l 对比内-西蒙量表的评价l 成就:l (1)比西量表是第一个采用复杂任务来测量高级心理过程的测验。以前的测验主要测量感知觉
12、、运动等低级心理过程。l (2)比西量表首次采用年龄作为智力的标准,这样可以对测验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l (3)比西量表首次从整体上测量智力,也就是测量智力的普通因素,而以往心理学家把感觉辨别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割裂开来测量。l 不足:l (1)施测和记分没有标准化。l (2)常模团体的代表性不够,因而有些项目的安排位置不当。l (3)测验项目过少。(二)斯坦福-比内量表l 1斯坦福-比内量表的发展l (1)1916年量表l 在修改基础上增设39个新项目,达到90个项目。l 最早对施测和记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语。l 引入了智力商数的概念(比率智商)。l 适用年龄:313岁。l 样本:1000名儿
13、童和400名成人。l (2)1937年量表l 由 L 和 M 两个等值型量表构成l 年龄范围扩大:1.518岁l 样本:3184名1.518岁儿童,但仅限城市白人l (3)1960年量表l 合并了L和M两型中最好的项目,改为单一量表。l 年龄:2成人l 离差智商l 4498名1.518岁儿童(1937年量表的施测对象)。l (4)1972年量表l 测验内容未变;l 取样范围扩大(地区、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民族)。l 共2100名被试,其中25.5岁每半岁选100名,618岁每一岁选100名。斯坦福比纳量表举例(1960)l 5岁组:画一张缺腿人的画;在测验者表演后,将一张方纸叠两层,成一三角形
14、;给下列单词下定义:球、帽子、炉子;描一个正方形;辨认两张画片的同异;把两个三角形组成一正方形。l 10岁组:词汇:在45个词中正确解释11个;在一个三维中数立方体的数目;解释抽象词;说明理由:说出一种规则和偏好的理由;一分钟内说出28个词;重述6位数。 3岁儿童测试内容举例(每题代表2个月智龄)1穿珠:要求将48颗珠子穿在一起。2看图说出物体名称:有18张图片(马、树、衣物、球、飞机、轮船等),要求说出10张。3用积木搭桥。4回忆动物图片。5、临摹圆形。6画直线。7顺背3位数。注:只要完成6题便可以,有一题为备选题。 l 7岁儿童测试内容举例:l 1指出图画中的错误 5张图。l 2指出两种事
15、物的相同点 苹果-桃子。l 3临摹菱形 l 4理解问题l 例:当你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你该怎么办?l 5类别问题 例:雪是白的,煤是 的?l 6顺背5位数。l 7倒背3位数。 幻灯片45l 2斯比量表的信度和效度l (1)信度l 复本信度:L和M相关在0.830.95之间。l 再测信度:高于0.90。l (2)效度l 内容效度:测验内容属于公认的智力范畴。l 效标关联效度:与学业成绩、受教育年限的相关在0.40.75之间。l 结构效度:假设智力发展随年龄增长,先快后慢(证据:随年龄增长,再测稳定性逐步提高);l 存在G因素(证据:各项目与测验总分的平均相关为0.66)幻灯片46(三)中国比内测
16、验l 陆志伟和吴天敏1924年、1936年、1982年三次修订l 内容:51题l 指标:离差智商l 年龄范围:2岁18岁l 生活常识l 知觉速度及观察力l 空间知觉力和想象力l 记忆力l 语言能力l 判断推理能力韦氏智力量表l 1939年,韦克斯勒-贝利弗测验l 1946年,韦克斯勒-贝利弗测验l 1949年,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l 1955年,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l 1967年,韦克斯勒学前和小学儿童智力量表(WPPSI)l 1974年,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l 1981年,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l 1989年,韦克斯勒学前和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学生 智能 发展 测量 评价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