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化学复习题(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学品化学复习题(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概论1. 精细化学品的特点有哪些? 生产量不大;制造技术高;应用需要专门的知识;产品的市场寿命短、更新快;附加值高。2. 精细化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实用性特征。(2)技术密集程度高。(3)小批量,多品种。(4)生产流程复杂,设备投资大,对资金需求量大。(5)实用性、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销售利润高,附加值高的特点。(6)产品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多采用间歇式生产工艺。3.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能增进或赋予一种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的化学品4. 精细化工产品的门类:日本:类;美国:类;我国:类 1.农药;2.染料;
2、.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颜料;试剂和高纯品;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黏合剂;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化学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5. 助剂又分为:印染助剂、塑料助剂、橡胶助剂、水处理剂、纤维抽丝用油剂、有机抽提剂、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农药用助剂、混凝土添加剂、机械及冶金用助剂、油品添加剂、炭黑(橡胶制品的补强剂)、吸附剂、电子用化学品、造纸用化学品及其他助剂等个门类。第二章 基础理论6. 物质间的溶解与共混规律有哪些? 一、极性相似相溶聚合物与溶剂的化学结构和极性相似时,两者是相互溶解的。 二、溶解度参数相等相溶内聚能,内聚能密度,溶解度
3、参数。非(弱)极性高分子材料,它与某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相差不超过1.5时便相溶。 三、溶剂化原则溶剂-溶质间作用力大于溶质间作用力时,溶质将发生溶解,含亲电基团的高分子易和含亲核基的溶剂相互作用而溶解。 四、混合溶剂原则混合溶剂具有协同作用和综合效果。7.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加入很少量即能显著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或其反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一类物质。8. 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有哪些?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双亲性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亲水基: 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质。 亲油基: 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质9.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有
4、哪些?可以起乳化、分散、增溶、润湿、发泡、消泡、保湿、润滑、洗涤、杀菌、柔软、拒水、抗静电、防腐蚀等一系列作用10.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起始浓度。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时,一般要求其浓度在cmc以上。11. HLB值:表示分子内部平衡后整个分子的综合倾向是亲水的还是亲油的。双亲分子中极性基团极性越强,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双亲分子中非极性基团越长, 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弱。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40之间,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20之间。12.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润湿作用可看作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界面定向作用,是将一种流体从基质表面把另一种流体
5、取代掉的过程。液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主要起两方面作用:(1). 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改变固体表面性质;(2). 提高液体润湿能力。13. 润湿过程可分为三类:A. 180时,沾湿润湿;液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B. 90时,浸入润湿;C. = 0时,铺展润湿。14. 泡沫是不溶性气体分散于液体或熔融固体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表面活性剂加入液(固)体系后能存在与于气-液(气-固)界面.并形成一层弹性膜,膜的弹性是产生泡沫的必要条件.15. 泡沫抑制剂-能加速达到表面张力平衡、并降低层间弹性膜弹性的有机物质;泡沫稳定剂-能减慢达到表面张力平衡、并降低表面活性剂cmc的有机物质。16. 消泡剂某些物质(包括
6、表面活性剂)的内聚力很低,扩散速度又快,能使局部区域的表面张力降到很低的程度,导致这些区域受到周围较高表面张力部位的作用,使泡沫液膜迅速变薄,直至达到破裂点而发生破裂。同时还能促使液体从泡沫中流失而缩短泡沫的寿命。这类物质被称为消泡剂。消泡剂大多为溶解度较小的高级醇,它们将泡沫中的起泡剂分子替代出来,使气泡强度下降,稳定性被破坏。1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力一般都比较大。其中肥皂是一类起泡力强的表面活性剂,它的起泡力和生成泡的稳定性与亲油基碳链的长度有关。 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力随环氧乙烷加成数的不同而异。环氧乙烷加成数较小时,溶解性差,起泡力小。随着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加,起
7、泡力逐渐增加。 18. 乳状液的类型1. 水包油型乳状液(O/W):少量油分散在大量水中, 连续相:水 分散相:油2. 油包水型乳状液(W/O):少量水分散在大量油中, 连续相:油 分散相:水在没有乳化剂存在时,一般是体积大的一相容易形成连续相。有乳化剂存在时,亲水强的乳化剂易形成O/W型,亲油性强的易形成W/O型乳液。 19. 有助于乳化液稳定的措施1. 减小不连续相液滴离子的直径;2. 缩小两相的密度差;3. 提高连续相的粘度;4. 降低两液相间的界面张力;5. 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6. 调节pH,使得液滴表面上带有更多的电荷;7. 添加一些有效的乳化稳定剂;8. 尽量避免温度的变化、
8、振动、摩擦、蒸发、浓缩或稀释等情况的发生。20. 破乳消除乳状液的稳定化条件,使乳状液发生破坏. 破乳的方法: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 机械法破乳-高速离心旋转、振动、摩擦 物理法破乳-急冷或急热、蒸发浓缩、稀释 化学法破乳-调整体系的pH、加破乳剂21. 表面活性剂对固液分散体的作用一般有三个阶段: 固体微粒的润湿 粒子的分散或碎裂 阻止固体微粒重新聚集22.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质时,可得到透明水溶液,这种现象称为增溶。23. 增溶原因: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质进入胶束内部,呈现热力学上各向同性溶液的缘故。在一定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所
9、溶解的被增溶物质的饱和浓度称为增溶量。24.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克拉夫点(Krafft Point)在温度较低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加;在达到某一温度后,溶解度突然增大,溶解度突然增大的温度称为克拉夫特点(Krafft Point)。 25.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Cloud Poin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在低温时易与水混溶,升至某一温度后,溶液变浊,即有表面活性剂析出,此温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Cloud Point)。浊点可用于衡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是由于聚氧乙烯链中的氧原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所致,温度升高
10、时此种氢键易被破坏,于是发生析出、变浊现象。26. 表面活性剂的柔软性当纤维吸附了表面活性剂之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团朝向纤维表面的外侧,在纤维之间形成一层润滑剂膜,降低了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使纤维的平滑柔软性增加。27. 表面活性剂的抗静电性具有比较大的疏水基团和比较强的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在纤维界面吸附时,疏水基朝向纤维,亲水基朝向空气,使纤维的离子导电性能和吸湿导电性能增加,使纤维的表面电阻降低,防止了纤维表面静电的积累.28. 水溶性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作用一般有三种:A.电性作用; B.疏水作用; C.色散力作用。29. 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间作用的强烈次序为: PV
11、APEGCMCPVACPPGPVP 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作用则较弱。30. 乳化剂在制作乳状液时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A.降低界面张力; B.在分散粒表面形成吸附膜起机械保护; C.使分散粒子表面带相同电荷,避免粒子的凝聚。31. O/ W乳液常用:1. 硬脂酸三乙醇胺-单硬脂酸甘油酯;2. 硬脂酸钙皂-单硬脂酸甘油酯;3. 十六醇硫酸钠-十六醇;4. 十六醇硫酸钠-胆甾醇;5. Span-Tween;6. Span-蔗糖单脂肪酸酯;7. Span-蔗糖双脂肪酸酯;8. 葡萄糖苷甲醚-聚氧乙烯葡萄糖苷甲醚。32. W/O 乳液常用:1. 蜂蜡硼砂皂-双硬脂酸
12、铝;2. 硬脂酸钙皂-双硬脂酸铝;3. 蜂蜡钙皂-羊毛醇;4. 硬脂酸钙皂-丙二醇硬脂酸酯;5. 三聚甘油异硬脂酸酯-蜂蜡硼酸皂。33. 相转变温度(PIT)温度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却相当显著。当温度升高时,亲水基的水化程度减小,在低温时形成的O/W乳状液在高温下有可能转变成W/O乳状液。在某一特定的体系中,此转变温度就是该体系中乳化剂的亲水和亲油性质达到适当平衡时的温度,即相转变温度(PIT)。相转变温度的测定:用3%-5%的非离子乳化剂乳化等体积的油和水,搅拌下加热到不同温度,通过测定乳状液电导率的突跃来确定相转变温度。34. 影响PIT的因素。自身的HLB值:近似线性正比关系 。在溶
13、液中油相的浓度:浓度越大PIT越低。聚氧乙烯的链长分布:越宽PIT越高。油相中的添加剂对其极性的改变:极性增加PIT降低35. 乳状液的制备方法与设备1. 乳化剂加于水中2. 乳化剂加于油中(转相乳化法)3. 轮流加入法4. 初生皂法5. 转相温度乳化法 乳化设备主要有:简单搅拌器,胶体磨,均质器,超声波乳化器36. 影响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因素1. 油水两相的体积比2. 乳化剂的配比和用量3. 乳化体系的粘度4. 乳化器器壁的极性5. 乳化体系的酸碱度6. 乳化体系的温度37. 配方设计的实施步骤1. 收集和分析相应的配方资料2. 拟定与工艺相适应的基本配方和各组分的用量范围3. 采用系统实验方
14、法对基本配方的主要组分进行配方优化4. 参照试样的性能检测结果进行配方组分和用量调整5. 确定小试配方,对配方组分和用量进行再优化6. 中试考核,小批量生产,供样征求用户意见,固定配方38. 配方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1. 单因子寻优实验法2. 多因素变换优选法3. 平均试验法4. 正交试验法5. 均匀设计试验法6. 数学模型拟合法39. 实验设计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分析各因子与产品性能指标的关系 找出各因子影响指标的主次 确定优化的配方和工艺条件。第三章 剂型加工40. 精细化学品常见的剂型有哪些?固体剂(颗粒、片剂、粉剂、膜剂、微胶囊等),液体剂(水溶液、油剂、乳状液、悬浮剂、膏剂等)
15、,气体剂(气雾剂、烟薰剂)41. 剂型加工的目的和作用1. 使用方便2. 充分发挥主要成分和产品的性能3. 提高有效组分的稳定性并延长有效期4. 避免有毒(刺激)成分集中,保障使用安全5. 便于包装、储运和销售6. 美化商品外观,提高竞争力42. 剂型加工中常用的助剂有:1. 填充剂2. 表面活性剂3. 溶剂4. 增效剂43. 微胶囊l 概念:将药物盛装于硬质空胶囊或具有弹性的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l 优点1、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2、起效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3、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液体药物固体剂型化)4、延缓药物的释放。44. 粉剂的制造方法:1. 简单吸收法2. 反应
16、-吸收结合法3. 干混法4. 喷雾干燥法5. 转鼓干燥法45. 片剂的加工一般是将有效组分与各种赋形剂混合后经过湿颗粒法压片或粉末直接压片。用于制备片剂的物料和各种辅料必须具有流动性和可压缩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粘性。当配方物料不具备这些性能时,就需要添加一些辅料(赋形剂)。常用的赋形剂有稀释剂和吸收剂(淀粉、糊精、碳酸钙),润湿剂和粘合剂(水、乙醇、羧甲基纤维素、淀粉浆)和润滑剂(硬脂酸镁、滑石粉、液体石蜡)。46. 气雾剂是指将化学品的有效组分和抛射剂一同封装在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液化气体或压缩气体)的压力,能够定量或者非定量地将内容物以雾状、糊状或泡沫状的形式喷出的制剂。
17、47. 气雾剂的十大特点1. 制剂洁净,不受外界污染2. 药剂与空气隔绝,不会发生氧化和水合作用3. 使用方便,可随意喷覆4. 避免对使用者皮肤的污染5. 减轻用药者的局部痛苦6. 药物喷洒均匀,使用剂量少,效率高7. 雾粒大小均匀,容易吸收8. 每次喷出的剂量可控9. 气雾颗粒小,表面积很大,漂浮时间长。使用效果好10. 喷射功能和雾化条件可调,应用领域广48. 各种分散体的表面积排序: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49. 膏剂的基质有三种:1. 油脂性基质2. 乳剂型基质3. 水溶性基质50.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1. 染色法:苏丹和甲基橙2. 稀释法3. 电导法4. 滤纸润湿法5. 光
18、折射法51. 膜剂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而成的薄膜。分类:单层膜、多层膜(复合)、夹心膜 厚度 0.10.2um常用成膜材料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明胶、阿拉伯胶等聚乙烯醇(P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52. 膜剂组成:主药 成膜材料 增塑剂 表面活性剂53. 膜剂制备工艺 匀浆制膜法 热塑制膜法 复合制膜法第四章 洗涤剂54. 洗涤剂按其剂型来分,也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类,如洗衣皂、香皂、洗衣粉、金属清洗剂、洗头膏、洗发香波、洗洁精、厕所清洁剂、衣领净、一喷净等。55. 洗涤剂配方的发展方向是什么?1. 液体化2. 无磷化3. 浓缩化4. 功能化5. 专用化56. 污垢在织物纤维
19、上的微观结合力有: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它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都属于范德华力。57. 洗涤剂的去污机理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就是用洗涤剂破坏污垢与纤维之间的氢键,削弱或降低上述范德华力,作用过程可表示为: 织物污垢 + 洗涤剂 织物 + 污垢洗涤剂58. 洗涤剂的洗涤性?是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渗透性、乳化性、分散性、增溶性和发泡性等全部基本特性的综合表现。59. 洗涤剂的去污作用方式有:1. 化学反应去污2. 卷离作用去污3. 乳化作用去污4. 增溶作用去污5. 分散作用去污6. 其它作用去污60. 影响洗涤作用的因素1.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2. 洗涤温度3. 泡沫4. 纤维的品种和物理特性5.
20、水的硬度61. 影响洗涤效果的因素1. 表面张力2. 增溶作用3. 吸附作用4. 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长度5. 乳化和起泡62. 液体洗涤剂是由表面活性剂、洗涤助剂和溶剂(水或其它溶剂)通过复配加工而成的复杂混合体系。1. 表面活性剂是起洗涤作用的主体成分,用量大,品种多;2. 洗涤助剂在洗涤剂中用量不大,但作用非常显著;3. 溶剂赋予洗涤剂使用方便性,降低刺激性和生产成本63. 各种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中作用:洗涤剂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阴离子性,其次是非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阳离子型的主要作抗静电、柔软整理成分。64. 液体洗涤剂的配方结构通常如下:1. 表面活性剂:15%30%;2. 洗涤助
21、剂:5%20%;3. 溶剂:50%80%。65. 洗涤剂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AE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70) LAS(直链烷基苯磺酸及其钠盐) NAE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35) K-12 (十二烷基硫酸钠,80以上) K-12A (十二烷基硫酸铵,2730) 烷基磺酸盐和烯基磺酸盐(AOS)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三乙醇胺盐(TA-40)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磺基脂肪酸甲酯钠盐) 烷基醇酰胺磷酸酯(净洗剂6503)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三乙醇胺盐(PET) N-酰基谷氨酸盐(AGA) 油酰氨基酸钠(雷米邦A) 脂肪醇聚氧乙烯(3,7,9,10,15,20,25)醚(平
22、平加、AEO或OS系列) 壬基酚聚氧乙烯(4,9,10)醚(OP或TX系列) 6501 (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Ninol ) MEA (椰子油酸单乙醇酰胺) 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LAO-30) 烷基聚葡糖苷(APG) 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CAB-30) 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洁而灭)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聚纤维素醚季铵盐(阳离子瓜儿胶、SJR-400,GW-400)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OA-12)66. 洗涤常用助剂; 螯合剂STPP (三聚磷酸钠, 磷酸五钠) 焦磷酸钠、羧甲基丙醇二酸钠(SCMT)、氮川三乙酸钠(NTA)、
23、EDTA、葡萄糖酸钠增稠剂(一般用量1%4%) 天然及合成树脂、聚乙二醇酯类、CMC、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稳泡剂(一般用量1%4%) 烷基醇酰胺、高碳醇、水溶性高分子 增溶剂 甲苯磺酸盐、低碳醇、乙二醇单丁醚、烷基磷酸盐、尿素 抗污垢再沉淀剂(一般用量0.5%1%) C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 甲基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聚丙烯酸钠、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 荧光增白剂(一般用量0.1%0.3%) 二苯乙烯衍生物,常用的有VBL、VBU、VBA、 31#、33#、CBS 防头屑剂 六氯代苯羟基喹啉、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
24、-I)、吡啶硫酮锌(ZPT)、十一碳烯酸衍生物抗静电剂 高级醇磷酸盐、聚季铵盐 滋润剂 异三十烷、液体石蜡、橄榄油、乙氧基化羊毛脂、蛋白质水解物、毛发水解物 pH调节剂 各种磺酸、柠檬酸、磷酸、硼酸钠、磷酸二氢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漂白剂及活化剂 双氧水、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焦磷酸钠、过硫酸钠、氯胺-T、二氯异氰尿酸及其盐、次氯酸钠、漂白粉、四乙酰乙二胺(TAED)、壬酰基苯磺酸钠(NOBS) 酶(一般用量0.5%2%)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柔软剂 季铵盐型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防腐与抗菌剂 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酯)、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脱氢乙酸、苯甲酸及其盐
25、、硼砂、杰马、布罗波尔、凯松 抗氧化剂 丁羟基茴香醚、二叔丁基对甲酚、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二氢化愈创木脂肪酸、没食子酸丙酯、硫代琥珀酸单十八酯、羧甲基巯基硫代琥珀酸单十八酯 保湿剂 甘油、丙二醇、甲壳素水解物、植物提取物、聚乙二醇、乳酸钠 营养素 维生素(A、B、C、D、E、H)及其衍生物、细胞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各种氨基酸、动植物提取液67 影响洗涤剂配方的因素 经济性 产品形式和功能要求 原料 制造工艺 消费习惯68. 助洗剂的作用 去除水中的钙镁等重金属离子 提供碱源,稳定洗涤液的pH值 分散污垢,抗再沉积 协同SAA,提高去污力 漂白,增白 针对污垢的组成,加酶以提高去污效果6
26、9. 化妆品的定义:为了保持人身清洁,美化身体,使之增加魅力,修饰容貌,或者保持皮肤、毛发、口腔卫生和健康,以在身体上涂抹、喷洒、撒布等方法,或其他类似的方法为目的而使用的物品。70. 化妆品的作用: 。清洁作用:祛除皮肤、毛发、口腔和牙齿上面的脏物,以及人体分泌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不洁物质。如清洁霜、清洁奶液、净面面膜、清洁用化妆水、泡沫浴液、洗发香波、牙膏等。 。保护作用:保护皮肤及毛发等处,使其滋润、柔软、光滑、富有弹性,以抵御寒风、烈日、紫外线辐射等的损害,增加分泌机能活力,防止皮肤皱裂、毛发枯断。 。营养作用:补充皮肤及毛发营养,增加组织活力,保持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减少皮肤皱纹,减缓
27、皮肤衰老以及促进毛发生理机能,防止脱发。 。美化作用:美化皮肤及毛发,使之增加魅力,或散发香气。 。 防治作用:预防或治疗皮肤及毛发、口腔和牙齿等部位影响外表或功能的生理病理现象。71. 皮肤的功能: 保护作用 调节体温的作用 知觉作用 渗透和吸收作用皮肤的功能 分泌和排泄作用72. 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 急性反应指的是在皮肤表面引起的红斑、炎症和晒黑。 慢性反应指的就是皮肤的光老化。 防晒剂是一类防止紫外线照射的物质,可分为物理性的紫外线屏蔽剂和化学性的紫外线吸收剂。73. 防晒指数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的缩写。SPF值越高,防护功效越长。SPF是又称为防晒系
28、数或防晒倍数,是计算该防晒品能在多长时间里保护皮肤不被紫外线晒伤的一个系数,系数越高,防晒功能越强。式中MED为在皮肤上产生最小可见红斑所需的能量,其测量方法是以人体为测试对象,用日光或模拟日光作为光源,逐步加大光量照射人体皮肤某一部位,照射部位产生红斑时的最小光量即为MED。74. 防晒成分 紫外线吸收剂,它们的特点是含有可以吸收UVA能量的分子结构,对UVA的防护是一种化学作用。优点是制成的产品透明感好缺点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种类和添 加量都受到国家卫生部的严格限制 紫外线屏蔽剂,例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超微细粉末,为无机物,人们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它们的粒子直径加工到纳米级,使它们对紫外线
29、有惊人的散射作用,它对紫外线的防护是一种物理作用。优点是安全,很少引起过敏反应,它们的用量不受国家的任何限制,可以用来制成SPF值非常高的产品缺点是透明感差,制成的产品涂在皮肤上像蒙了一层白霜。75. 香粉一般有滑石粉、高岭土、氧化锌、钛白粉、碳酸钙、碳酸镁、硬脂酸锌、硬脂酸镁淀粉、香粉、色素和树脂粉末等原料,香粉饼、香粉蜜、香粉膏都是以香粉为基础制成的。 香粉类化妆品的质量要求是香味芬芳、无异味、无刺激性、粉质细腻、无粗粒、无硬块,涂于面部附着力强、覆盖面积大,色泽纯正,敷用后无不舒适的感觉。 76. 胭脂 将滑石粉、高岭土、氧化锌、硬脂酸锌、淀粉、色素、香粉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配色
30、加以粘合剂经压制即可制成胭脂。 好的胭脂色泽鲜明,质地细柔、滑爽,易于擦抹,不易碎裂,并有一定附着力和遮盖力。 77. 唇膏作用:既能美容,又能保护口唇不开裂,使口唇光润。唇膏的颜色有深红、紫红、鲜红、玫瑰红、橘红、白色和变色玫瑰等。78. 眼影膏主要含有白油、凡士林、卡拿巴蜡、无机颜料、二氧化钛等。有蓝、绿、褐、灰等色,可制成流体、膏体或块状。 79. 香水的主要作用是散发出浓郁、持久、芬芳的香气,是香水类中含香精量最高的,一般为1525,使用的乙醇浓度为9095。 80. 古龙水又称为“科隆水”,是意大利人在德国的科隆市研制成功的,古龙水香味清淡适合于喷洒,香精含量为38,乙醇浓度为808
31、5,香精中含有香柠檬油、薰衣草油、橙花油等。 81. 为什么涂抹花露水后有止痒的效果?花露水中的橙花油含有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可以与酸作用,生成没有毒性的氨基化合物。引起骚痒的甲酸被中和掉了,自然可以起到止痒的作用。82. 为什么花露水有消肿消炎的效果?花露水中含有大量乙醇(7075)。乙醇是蛋白质凝固变性的药物。乙醇涂抹于红肿处时,渗透到皮肤内部,沉淀和凝固蛋白质于细胞表面及毛细血管内壁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水肿消退。 有的花露水中含有樟脑油成分。樟脑油对局部皮肤有刺激作用,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状态,帮助病变自然痊愈.83. 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1. 洗涤剂2. 稳泡剂3. 增稠剂
32、4. 澄清剂5. 赋脂剂6. 螯合剂7.防腐剂及抗氧剂8.珠光剂9.香精和色素84. 如何正确使用染发剂?1.尽量少染发,当头皮有伤口时不要染发。2.染发时应严格遵守染发剂使用说明,不要混合作用不同的染发剂。3.有疮疖ji 、皮肤溃疡和对染发过敏的人,不宜染发。如果坚持要染发,一定要做过敏试验,把染发剂擦在耳后皮肤上,如果在两天内没有异常反应,方可染发。4.选择毒性、刺激性较小的染发剂,如植物性染发剂,减少染发剂对人体的伤害。5.染完头发后,要多清洗几次,不要让染发剂残留在头发上;洗头时,小心别用手指抓破头皮,以免引起中毒。85. 化妆品配方的设计程序膏霜类化妆品配方的设计程序确定乳化类型;选
33、定油相组分;选定乳化剂;选定水相组分。86. 化妆品的安全性试验包括哪些?o 急性毒性试验:口服, LD50 , 小鼠、大鼠 皮肤,涂敷,大鼠、豚鼠、家兔o 皮肤刺激性试验:涂敷,豚鼠、家兔或人, 1、24、48hr观察涂抹部位的皮肤反应o 眼刺激试验:家兔(已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的可免)o 过敏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o 皮肤光毒和光变态过敏试验o 人体激发斑贴试验和试用试验o 致畸试验o 致癌试验第六章 食品添加剂87. 食品添加剂就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它是一类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
34、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88.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遵循的原则?1.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的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2. 进入人体后,能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或能够经过正常解毒过程而排出体外,或不被吸收而排出体外。3. 最好使用食品添加剂达到效果后,在加工、烹调过程中消失,不进入人体。4. 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5. 应有助于食品的生产、贮存和运输,能保持食品营养、防止腐败变质、增强感官性状和提高产品质量,最好在较低使用量达到效果。6. 价格低廉、来源充足、使用安全,
35、 添加入食品后能被分析鉴定出来。89. ADI :它指人一生连续摄入某物质而不致影响健康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摄入的毫克数表示,单位是mg/kg。 对小动物(大鼠、小鼠等)进行近乎一生的毒性实验,取得MNL值(动物最大无作用量),其1/1001/500即为ADI值90. LD50(50% Lethal dose)值 半致死量 又称半数致死量,亦称致死中量,它是粗略衡量急性毒性高低的一个指标。一般指能使一群被试验动物中毒而死亡一半时所需的最低剂量,其单位是mg/kg(体重)。 试验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主要是经口的半数致死量。 LD50数值越小,毒物的毒性越强; LD50数值越大,毒物
36、的毒性越低。 91LD50值与毒性分级和对人的毒性对照 毒性程度LD50(大鼠经口)(mg/kg)对人致死推断量极大1约50mg大150510g中515002030g小501-5000200300g极小5001-15000500g无害15000500g92.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1. 健康、安全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大方向;2 生物食品添加剂(发酵、酶)新热点;3 保健功能食品添加剂备受关注;4 用量少,效果好的复配型潜力巨大;5 食品保鲜剂仍将迅猛发展。93. 为什么使用苏丹红一号有害?苏丹红一号染色剂含有“偶氮苯”,当“偶氮苯”被降解后,就会产生“苯胺”,这是一种中等毒性的致癌物。过量的“苯胺
37、”被吸入人体,可能会造成组织缺氧,呼吸不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脏器受损,甚至导致不孕症。94. 食用天然色素的特性优点:1. 1.天然色素多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一般来说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2.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素,具有营养功能,还有的具有药理功能。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的色调比较自然。 2. 动植物来源稳定3. 使用天然材料可进一步深加工4. 环境污染小缺点:1. 较难溶解,不易上色均匀。2. 染着性较差,某些与食品原料反应而褪色。3. 坚牢度较差,局限性(温度,光照,PH,氧化等)。4. 难调色。不同色素相溶性差,难调。5. 成分复杂,易产生沉淀,混浊
38、等现象。6. 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金属离子作用下发生分解。变色,生成不溶盐类。95.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7种: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赤藓红、靛蓝 、亮蓝 。96. 营养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其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 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等。97. 防腐剂是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和变质,延长贮存期和保鲜期的一类添加剂。按其来源分为:无机防腐剂、有机防腐剂、生物防腐剂等。有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丙酸及其盐类。无机防腐剂包括:亚硫酸及其盐类、亚硝盐。生物防腐剂包括:乳酸链球菌和那它霉素等。98. 抗
39、氧化剂主要用于防止油脂及富脂食品的氧化酸败,防止食品褪色、褐变、维生素被破坏。99. 天然油溶性抗氧化剂 生育酚(维生素E) 茶多酚、愈创树脂、迷迭香提取物天然水溶性抗氧化剂 植酸,天然维生素C100. 酸味剂以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称为酸味剂。 酸味剂类别: A 有机酸类: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和己二酸; B 无机酸类:食用磷酸、碳酸等。功能:改善风味,增加食欲,抗氧化,促进 消化,掩盖某些甜味剂的后苦味。101. 酸味剂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工艺中一定要有加入的程序和时间。当使用固体酸味剂时,要考虑它的吸湿性和溶解性,以便采用适当的包装和配方。阴离子除影响酸味剂的风
40、味外,还影响食品的风味。酸味剂有一定刺激性,能引起消化功能疾病。 102. 甜味剂是以赋予食品甜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两类。天然甜味剂又分为糖与糖的衍生物、非糖天然甜味剂两类。人工合成甜味剂主要是一些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甜度一般比蔗糖高数十倍至数百倍,但不具任何营养价值。 第七章 粘胶剂103. 胶黏剂配方的发展趋势三醛胶向低甲醛、快固化方向发展;水基胶黏剂主要是提高耐水性、初始粘合力、干燥速度和抗冻性;反应型胶黏剂重点发展专用固化剂、单组份中温固化剂;热熔胶则应进行乳液聚合体、接枝共聚粉末等品种。104. 胶黏剂的黏合机理1. 吸附理论 2. 化学键理
41、论 3. 机械结合理论 4. 扩散理论 5. 静电理论105. 胶黏剂的配方结构一般由基料(树脂)、固化剂、增塑剂、稀释剂、填料和其它助剂组成1. 基料 2. 稀释剂3. 填料4. 固化剂和促进剂5. 增塑剂6. 增韧剂7. 偶联剂8. 触变剂9. 硫化剂硫化促进剂10. 其它助剂第八章 涂料106. 涂料的四个作用 保护作用 装饰作用 色彩标志作用 功能作用 107. 涂料用树脂的要求1. 聚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符合涂膜的技术要求(防锈、耐水、耐候、耐化学腐蚀等性质)。2. 分子量要适中。一般来说漆用树脂分子量愈高,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愈好,但树脂的溶解性,混溶性和润湿性也随之降低。故要求分子量
42、适中。3. 溶解分散性要好,便于涂布。4. 能与其它树脂互溶,以便配合使用,提高涂膜性能。5. 成膜性良好,能赋予涂膜良好的防护性和装饰性。涂膜具有适当的交联度。6. 稳定性要好,树脂在储存和使用中,至少保持半年不坏。7. 对颜料的湿润性好,便于颜料的分散。 树脂的“性能”取决于它的“组成”和“结构”。在设计树脂中必须从 组成结构性能相互关系入手。108. 转化型成膜树脂: 醇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聚氨酯有机硅树脂油脂和油基树脂非转化型成膜树脂: 纤维素衍生物氯化橡胶乙烯类树脂丙烯酸酯类树脂沥青类无机硅酸类109. 环氧树脂涂料的特点: 突出的附着力 良好的耐腐蚀性 品种性能的多样性和
43、应用的广泛性 适宜做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和无溶剂涂料110. 涂料溶剂必须具备的条件:1. 溶解能力好;2. 挥发速度适当,闪点安全;3. 毒性低微,气味温和;4. 价格低廉。第八章 染料化学品111. 染色:就是使染料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方式结合在织物纤维上,使织物具有一定色泽的全部加工过程。 着色:在物体形成最后固体之前,将染料分散于组成物中,成型后即得有颜色的固体。112. 按染料的结构分类 偶氮染料偶氮染料结构特征:含有 N=N 基团 蒽醌染料结构特征:含有对苯醌基团或多环酮 硝基和亚硝基染料含有硝基或亚硝基 靛族染料含有-C0-C=C-CO-共轭基团 硫化染料分子中含有S结构 芳甲烷类染料一个碳原子上连接几个芳基结构 菁系染料含有一个或多个CH= 酞菁染料酞菁金属络合物 杂环类染料含有不同杂环的有机化合物113. 染料和颜料的区别染料能够渗透到物体内部进行着色,如纤维内部;颜料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如布料的表面。 114. 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和蛋白质纤维中的氨基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生成共价键,生成“染料-纤维”化合物。用于棉、麻、黏胶丝绸、羊毛等纤维及其混纺织物染色和印花。特点:颜色鲜艳、均染性好、染色方法简便, 染色后耐洗牢度高 ,色谱齐全和成本较低。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嘧啶型等1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