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浊病中医护理方案(共6页).doc
《血浊病中医护理方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浊病中医护理方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血浊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2.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性质、时间、程度、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若出现血压持续上
2、升或伴有眩晕加重,要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3.遵医嘱穴位按摩,如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4.遵医嘱耳穴贴压,如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位。5.遵医嘱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7.遵医嘱中药烫熨,如内关、丰隆、足三里等穴位。 (二)胸闷1.密切观察胸闷的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生命征变化。出现异常或喘促、胸痛时,立即汇报医师协助处理。2.发作时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3.遵医嘱穴位按摩,如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心、
3、神门、交感、内分泌、三焦等穴位。5.遵医嘱中药泡足: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6.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血海等穴位。(三)头目昏蒙1.保持病室安静,温湿度适宜,室内光线宜柔和、稍暗,避免噪声,减少探视。2.发作时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摇动。指导病人平时动作宜轻柔、缓和,在卧位时不可猛然起立,以免发生跌仆。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痰多者可多食冬瓜粥、薏苡仁汤等以利化痰清窍之品,脾虚者可多食山药粥、茯苓粥等以利健脾利湿之品。4.遵医嘱穴位按摩,如太阳、百会、内关等穴位。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内分泌、脾、肝、肾等穴位。6.遵医嘱中药泡足,根据不同
4、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内服中药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或遵嘱服用。服药期间避免受风寒着凉。(二)注射给药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建议用生理盐水间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2.使用活血化瘀药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三)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2.耳穴贴压3.中药泡足4.穴位按摩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2.平素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发作时注意休息,病情缓解后,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浊病 中医 护理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