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英语翻译-完全版(课文+阅读材料)综合各版精华(共55页).doc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英语翻译-完全版(课文+阅读材料)综合各版精华(共5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英语翻译-完全版(课文+阅读材料)综合各版精华(共55页).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PART I力学基础知识Unit 1力系的一般平衡条件在这一节,我们将研究为了使一个物体保持平衡,作用在其上的力和力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施加在一个静止物体上的力系的合力一定为零。然而,请注意这个定律对力矩或力系的转动效应只字未提。显然,合力矩也一定为零,否则物体将会转动。这里的基本问题是,按照先前的规定,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只适用于非常小的物体,或者尺寸可以忽略的非零质量的质点。然而,它可以推广到下述有限尺寸的物体。考虑一个由两个质点组成的系统,并假设 和是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图.1.1)。这些力称为内力,因为它们是由于系统内部的物体
2、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假定内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我们有。假如还有质点与系统外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施加在质点上,如和,这些力称为外力。显然,作用在某个特定质点上的力一定有相同的作用点,因为质点的尺寸可以忽略。如果系统内的每一个质点处于平衡,我们就可以说系统是平衡的。这种情况下,依据牛顿第一定律,作用在每个质点上的力的合力一定为零。对质点A我们有: 而对质点B有: 作用在系统上的力的总和为: 现在让我们来研究这些力对于某一点P的合力矩。参照图1.1,我们有:其中;如前所述,那么合力矩也一定为零。由于力 和有相同的作用线,力矩的平衡条件可以改写为:其中;因此力和力矩的平衡条件就简化为:和 换句话说
3、,如果系统处于平衡,那么作用在上面的外力和一定为零,并且这些外力对任一点的合力矩也一样为零。内力不需要考虑,因为它们的效应相互抵消了。然而,我们不应该仔细关注其中的细节,对于许多外力作用下的由许多质点组成的系统,我们应该并不太难就得到上述结论,条件是内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特别的这些结论也适用于有限尺寸的物体,因为这样的物体可以被认为是由大量微体或质点组成的。因此我们得到了下列一般平衡条件: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平衡,那么 and (1.1)这里是作用在系统上的所有外力的总和,而是这些外力对某个任意点的合力矩,也包括某些可能作用在系统上的力偶的矩。方程(1.1)是平衡的必要条件;即,如果系统处于平衡,
4、这些方程必须被满足。通常,它们不是平衡的充分条件;满足这些方程并不必然的保证系统会处于平衡。然而,这并不会带来任何困难,因为我们要处理的只涉及已知的平衡系统。对于刚体的平衡,方程(1.1)既是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证明他们是充分的需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其它超出本课文水平的知识。重要的是需要注意到方程(1.1)适用于任何平衡系统,而不管组成该系统的材料是什么。例如,方程适用于大量静止的流体,同样也适用于固体。它们也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运动系统,因为它们是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而牛顿第一定律既适用于匀速运动的质点,也适用于静止的质点。例如,方程(1.1)适用于没有转动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适
5、用于以通过质心的固定轴为轴线做匀速转动的物体。典型的例子有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和匀速转动的电动机皮带轮。然而,无论涉及哪种运动,这些问题一般都被归类为动力学教材。当以分力的形式表示时,方程(1.1)可变形为六个标量方程; (1.2)这些方程可以被用来对一个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来解决关于外力和外力偶的的未知问题。由于有6个方程,我们通常可以解决含六个未知量的问题。如果通过平衡方程可以解出关于外力和外力偶的所有未知量,我们就说问题是静定的。如果不能,则称之为超静定的。当一个问题中出现的未知量个数比平衡方程的个数多时,试着通过考虑多于一个点的转矩来获得额外的方程是很有诱惑力的。遗憾的是,这个方法并
6、没有效果。阅读材料 1粱的静力分析一个在通过其轴的横截面上承受作用力的杆被称作梁。在这一节,我们只考虑一些最简单种类的梁,如图1.2中表示的那些。在所有的例子中假设梁都有一个对称平面,该对称平面与其自身的轮廓平面平行。因此,梁的横截面有一个竖直方向的对称轴。接着,假设外加载荷作用在对称平面上,因而粱的弯曲也发生在该平面内。然后我们会考虑一种更常见的弯曲,即具有不对称横截面梁的弯曲。图1.2(a)所示一端为固定铰支座而另一端为滚动铰支座的梁,被称为简支梁,或简梁,简支梁主要的特征是粱的两端在其弯曲时都可以自由转动,但他们不能横向(横截面方向)移动。另外,简支梁的一端可以在轴向(水平方向)自由移动
7、。简支梁的支座可以提供竖直方向的反作用力,无论他们是向上还是向下。图1.2(b)中一端固定而另一端自由的梁,被称为悬臂梁,在固定端梁不能转动也不能移动,然而在自由端梁两样都可以。图中第三个例子显示的是带有外伸端的梁,这个梁由A点和B点简支并带有一个自由端C。作用在梁上的载荷可以是集中力,如图1.2(a)和1.2(c)中的P1和P2,也可以是分布载荷,如图1.2(b)中的载荷q。分布载荷由其载荷集度来描述,载荷集度表示为:沿着梁的轴向,单位长度上单位力的大小。对于均匀分布载荷,如图1.2(b)中所示,其强度是恒定的。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变化的载荷,其强度则是随着横梁轴向距离变化而变化函数值。图1.
8、2所示的梁都是静定的,因为他们所有的作用力都可以通过静力平衡方程求出。例如,就承受载荷P1的简支梁图1.2(a)来说,两个反作用力都是垂直的,他们的大小也可以通过端点的合力矩方程求出;因此,我们得到: 外伸梁图1.2(c)的反作用力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得到。对于悬臂梁图1.2(b),如图所示,外加载荷q的作用被一个竖直方向的力RA和一个作用在固定端的力偶MA平衡。由竖直方向上力的总和,我们可以得出:由关于点A的力矩的总和,我们得到:反作用力偶MA的作用如图所示为逆时针方向。上诉例子说明了可以如何通过静力学计算静定梁的反作用力和力矩。确定静不定梁的反作用力和力矩需要考虑到梁的弯曲,因此,这个问题会
9、在以后讨论。图1.2所示的理想化支撑条件在实践中只会偶尔的遇到。例如,桥梁中的大跨度梁有时会在两端建造成固定和移动的铰支座。然而,在小跨度梁中,经常会有一些约束制约支座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在大部分条件下,这种约束对梁上的作用力影响很小,并且可以被忽略。然而,如果梁非常容易弯曲,并且两端的水平约束非常刚性,那就很有必要考虑他们的影响了。例求出受力如图1.3(a)的简支梁的支反力,忽略横梁自身的重量。解横梁受力已经在图中给出。支反力的性质已经在旁边给出分析,反作用力中的未知分力也已清楚地在图上标明。带有位置反作用分量和所有外加载荷的梁已经在图1.3(b)中被重新画出,以此来强调作出受力图这一步骤的重
10、要性。在A端可能存在两个未知反作用力分量,因为这一端是固定铰支座。B端的反作用力只能作用在竖直方向,因为这一端是可动铰支座。所有力的作用点都被仔细的标记出来。当完成梁的受力图后,就要使用静力学方程来得出结果。Fx=0,RAx=0MA=0+,2000+100(10)+160(15)-Ra(20)=0,RB=+2700lbMb=0+,Ray(20)+200-100(10)-160(5)=0,Ray=-101b验证:Fy=0+,-10-100-160+270=0注意Fx=0用到了3个独立的静力方程中的一个,因此从静力方程中仅可以确定两个另外的反作用力分量。如果在支撑处有更多的反作用力分量或力矩存在,
11、那就变成了静不定问题。注意外加在C点的集中力矩,只有在合力矩的表达式中才会出现。RB的正号表示RB的方向就是在图1.3(b)中假定的方向。RAy的情况则相反,A点的竖直方向的反作用力是向下的。注意如果计算过程如上,那么运算工作中的验证是有效的。Unit 2应力和应变1.材料力学介绍材料力学是应用力学的一个分支,用于分析固体在受到各种不同类型载荷时的行为。这是一个凭借多种名称而被人知晓的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材料强度”和“变形体力学”。在本书中,所研究的固体包括受轴向载荷的杆、轴、梁、圆柱以及有这些构件装配而成的机构。通常,我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由载荷引起的应力、应变和变形;当逐步施加不同值的载荷
12、直到破坏载荷时,如果能够测得这些物理量,我们就会得到物体的一份完整力学性能图。在材料力学的研究中,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通过逻辑推导来获得预测力学性能的公式和方程,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公式不能用于实际情况中,除非材料的某些特性是已知的。只有在实验室中做过适当的实验之后,这些特性才适合我们使用。并且,许多工程中的重要的问题不能通过理论方法充分把握,这时,实验测量就成为一种实际需要。材料力学的发展历史是理论与实验极好的结合,在一些情况下,是实验指出了获得有用结果的方法,在另一些情况下,则是理论来做这些事。例如著名的达芬奇(1452-1519)和伽利略(156
13、4-1642)就通过实验确定了金属丝、杆和梁的强度,尽管他们并没有提出任何充足的理论(以现代的标准)来解释其实验结果。相反,著名的数学家欧拉(1707-1783),在1744年就提出了柱体的数学理论并计算了柱体的临界载荷,远早于,任何存在过的实验数据来表明其结论的重要意义。因此,欧拉的理论结果在很多年里都未被采用,尽管,在今天看来,是它们奠定了圆柱理论的基础。随着我们在该话题中研究的不断深入,联合理论推导与实验所确定材料性质的重要性将是显然的。在这一节,我们从讨论一些基本的概念开始,如应力和应变,然后我们将会研究受拉伸、压缩和剪切的简单构件的性能。2.应力应力与应变的概念可以通过研究等截面杆见
14、图1.4(a)拉伸这一基本方法阐明。等截面杆是沿其长度与轴向上具有恒定横截面的杆。这里,假设杆的两端都承受轴向力P的作用,并且在杆上产生了均匀的拉伸或拉力。做出一个与杆轴向垂直的人工切面(截面m-m),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能把杆的一部分作为自由体分离出来图1.4(b)。在杆的右端作用着拉力P,而在杆的另一端则存在着另一些力,它们代表了杆被移去部分所施加在留下部分上力的作用。这些力连续的分布在横截面上,类似于作用在被淹没物体表面上连续分布的静水压力。力的密度,也就是单位面积上力的大小称为应力,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假设应力均匀分布在横截面上见图1.4(b),我们立马就可以得出它的合力等于密度乘以杆的
15、横截面积A。此外,通过图1.4(b)中所示物体的平衡,我们也可以得出:这个合力一定与力p在大小上相等,在方向上相反。因此,我们得到: (1.3)即等截面杆中的均匀应力方程。这个方程表明应力的单位是力除以面积例如:牛每平方毫米(N/mm2)或磅每平方英寸(psi)。如图中所示,当杆在力P的作用下被拉伸时,所产生的应力称为拉应力;当施加反方向的力时,杆被压缩,这时所产生的应力称为压应力。方程(1.3)有效的必要条件是,应力必须均匀分布在杆的横截面上。如果轴向力P作用于横截面的形心,那就满足这个条件,(该结论)可以通过静力学验证。当载荷P不作用在行心时,将会导致轴的弯曲,这时更复杂的分析就是必要的了
16、。然而,在本书中,除了特殊说明的相反的情况,假定所有的轴向力都作用在横截面的形心。而且,除非另有说明,通常假设物体自身的重量可以忽略,就像我们讨论图1.4中的杆那样。3.应变受轴向力时,杆总的伸长量用希腊字母见图1.4(a)表示。而单位长度的伸长,或者说应变,则可以用下面的方程确定:(1.4)这里L是杆的总长度。注意应变是无量纲量。只要应变均匀分布在杆上,就可以通过方程1.4精确地获得结果。如果杆受拉,此时的应变称为拉应变,表示材料伸长或被拉伸;如果杆受压,此时的应变则为压应变,这意味着杆上相邻横截面离得更近了。阅读材料 2粱的剪力和弯矩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个例子,一个倾斜的载荷P作用于一个悬臂梁
17、的自由端图1.5(a)。假如我们在横截面m-m处切断梁,并将梁左端分离出来作为一个自由体图1.5(b),我们发现梁被移除部分(即右端)施加在左端上的作用力必须这样,才能维持左端的平衡。在我们这个阶段的研究中,横截面m-m上的应力分布情况是未知的。但我们能够确信的是,这些应力的作用效果必须是这样才能与载荷P平衡。我们可以方便的把合力分解为:一个作用线通过截面形心并垂直作用在横截面上的轴力N、一个和截面平行的剪力V和一个作用在梁所在平面上的弯矩M。作用在梁横截面上的轴力、剪力和弯矩被称为应力合力。对于一个静定梁,应力合力可以根据其平衡方程来确定。因此,对于图1.5中的悬臂梁,我们可以由图中第二部分
18、所示的受力图写出三个静力方程。由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合力,我们分别可以得到: 由关于过截面mm形心的轴的合力矩,我们可以得到:其中x表示自由端到截面mm的距离。因此,通过受力图与静力平衡方程,我们能够不难的地计算轴力,剪力和弯矩。由轴力N单独作用在梁上所产生的应力已经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谈论过了,现在我们将要看到的是,如何计算伴随有弯矩M和剪力V时的应力。当应力合力N、V和M的作用方向如图1.5(b)所示时,它们将被假设为正的。然而,这种符号约定只在我们讨论梁左边部分的平衡时有用。如果考虑粱的右边部分,我们将发现,应力合力有同样的大小但不同的方向。见图1.5(c)。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应力合
19、力的代数符号并不取决于它在空间上的方向,比如向左还是向右。而是取决于抵制其作用的材料的有关方向。为了说明这点,N、V和M的符号约定在图1.6中被再次标出,其中应力合力被画在粱的一个微元中。我们看到一个正的轴向力被指向背离其拉伸作用面的方向,一个正的切向力关于其作用面顺时针作用,还有一个压缩粱下部的正的弯矩。例一个简支梁AB承受两个载荷,一个集中力P和一对力偶Mo,如图1.7(a)所示。计算梁上如下横截面中的剪力和弯矩:(a)距离梁正中位置左侧一小段距离处,(b)距离梁正中位置右侧一小段距离处。解分析此梁第一步是计算反作用力Ra和Rb,分别对A端与B端取距列出两个平衡方程,由此我们得到: 接着,
20、在梁正中间位置的左侧用一个横截面将梁切开,并画出其中任意一半梁的受力图。在本例中我们选取左边的一半梁来研究,相应的受力图见图1.7(b)。此受力图中出现了力P和反作用力Ra,以及未知的剪力V和弯矩M,剪力和弯矩均以其正方向标出,力偶Mo没有出现在图中,因为梁在Mo所作用点的左侧被切开了。由垂直方向的合力可得:这表示剪力为负,因此,剪力的方向与图1.7(b)中的假设方向相反。对穿过m-m截面的轴取力距可得:根据方程中项的相对值,我们可以看出弯矩既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为得到梁正中位置右侧截面上应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在该截面处将梁分开,再次画出适当的受力图图1.7(c)。此图跟前一图的唯一区别是
21、,力偶Mo此次作用在梁截面左侧这个部分。再次在竖直方向对力求和,并对通过截面形心的轴求力矩。我们得到: 我们从这些结果分析可得:力矩Mo的剖面在梁上左右切换时,剪切力并没有改变。但是弯矩在数值上增加了等于Mo的量。Unit 3正应力和切应力1.正应力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得到桁架中构件上的内部载荷。不知不觉地,确定构件应力的第一步已经迈出。由构件所得的力是维持平衡的必要载荷。该力是通过穿过构件的横截面求出的,因此叫做内力或内载荷。这就是任何应力分析问题中的第一步求取内载。第二步则是计算由该载荷产生的应力,这也是本书该部分主要研究的问题。但求出产生这个应力的内载却总是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考虑
22、一个横截面积为2平方英寸的构件,它受到大约1170磅的拉伸载荷,如图1.8(a)所示。现在,将载荷施加于构件上,问题随即出现了。这个载荷是如何分布的?我们暂且假设它是均匀分布的,如图1.8(b)。如果载荷均匀的分布在这2平方英寸的横截面面积上,构件中的应力大小就等于载荷除以面积,或表示为:或关于这个案例,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应力的符号。它是小写希腊字母西格玛,相当于英文字母中的s。有些教材中使用英文s,但是更为常用,因此我们也将使用。现在习惯于使用将使后面的工作更方便。在结构设计中,通常使用f表示压力。第二点是我们列出的方程: (1.5)这个方程对于我们手头的问题来说非常重要,应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程 装备 控制工程 专业 英语翻译 完全 课文 阅读 材料 综合 精华 5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