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2017年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共14页).docx
《自考2017年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共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2017年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共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答案】C【解析】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了十四部文献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
2、”,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 释名,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答案】A【解析】笺,也是给书作注解的意思,但注只是对原著做注释,笺既有对原著做的注释,也有对注解做的注释。“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音义本以辨音释义为主,但往往也
3、从事校勘。音义也有许多别称,如释文、音训、音注、音释、音解等,还可以省称“音”。 释文,解释词语音、义的文字。唐陆德明有经典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答案】B【解析】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答案】B【解析】训诂中改正误字误读,则说“某当为某”之言:格式是“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有时是双声或叠韻的关系。 读若:拟其音注音,多用于拟声注音的训诂学术语析言:析
4、言又称对文、对言,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所谓析言,是指近义词同中有異,而强调其異的一面;所谓浑言,是指着眼其共同性的一面,而不计较其中细微的差别。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答案】D6、揭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 A读若 B谓 C如字 D析言 【答案】D【解析】析言又称对文、对言,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所谓析言,是指近义词同中有異,而强调其異的一面;所谓浑言,是指着眼其共同性的一面,而不计较其中细微的差别。 7、“盗,
5、逃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直训 C义界 D推因 【答案】D【解析】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训诂方式叫做推原,亦称推因。 用一句或几句话来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这种训诂方式叫做义界;互训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相互解释的一种释词方式,所谓互训,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相对的同义,并不等于它们在一切环境中绝对同义。 8、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句中“薄”的读音是()。AbBbCboDp【答案】A【解析】读b时有迫近,接近的意思。“薄”是古入声字,现代汉语有三个读音。本意是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挨得很近,读作b。引申指迫近、接近。 9
6、、“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推因 C摹写 D义界 【答案】D【解析】用一句或几句话来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这种训诂方式叫做义界。摹写,泛指用文字描述、描写。 10、“白仗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指()。 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 B满清规矩 C清真规矩 D繁琐、不合理的规矩 【答案】A【解析】“清规”的名称始见于唐代。释门正统卷四:“元和九年(814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戒律原指佛寺禅院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现用以比喻繁琐、不合理而又束缚人的成规、惯例。有时也泛指规章制度。 11、下列词语,
7、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庄严 B庄重 C严肃 D威严 【答案】A12、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榔。句中“仁频”来自()。 A朝鲜语 B日语 C爪哇语 D马来西亚语 【答案】C13、下列著作,郭璞作注的是()。 A诗经 B尔雅 C周易 D尚书 【答案】B14、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札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 A周易正义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答案】A15、孟子正义的著者是()。 A陈奂 B马瑞臣 C刘宝楠 D焦循 【答案】D16、汉朝人注释经籍奠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 A毛晋 B郑玄 C孔颖达 D邢昺(炳) 【答案】B17、训诂学发展
8、的中落期出现在()。 A先秦 B两汉 C魏至唐 D宋至明 【答案】D18、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指()。 A出嫁 B回家 C偿还 D行礼 【答案】A19、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的现象称为()。 A衍文 B脱文 C讹文 D倒文 【答案】B20、利用他书来校勘法叫做()。 A对校法 B他校法 C文物校书法 D理校法 【答案】B【解析】对校法也称为版本校,是最基本的校勘方法是在广泛搜集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个错误较少的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进行校勘的方法。理校法是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文物校书法
9、即集录金石铭刻对传世古籍进行校勘,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章炳麟国故论衡认为,“训诂”包含()。 A通论 B驸经 C序录 D略例 E概说 【答案】ABCD22、训诂的方法包含()。 A据文证义 B依境别义 C因声求义 D以形索义 E析词审义 【答案】ACDE2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本有() A李善注 B五臣注 C郭璞注 D范宁注 E孔颖达注 【答案】AB【解析】两晋,郭璞;东晋,范宁;隋唐,孔颖达。 24、古书中,用来进行声训的术语
10、是()。 A之为言 B之谓 C之言 D谓之 E谓 【答案】AC【解析】之言和之为言格式是“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有时是双声或叠韻的关系。 谓和谓之,格式是“甲谓乙也”,用以说明这个词儿专指或影射某一特定的事物。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後面;使用谓时, 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一般用在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之谓,之谓句式多用来表示说话者个人对某一对象的主观认识,特别是在双方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理解的争辩中,说话人常用“B表示说话人自己的看法,A表示某一被说明的对象”,表现出强烈的主
11、观色彩。如“为仁与不仁不同。为人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 25、词义的褒贬变化的原因是()。 A文化传承 B社会因素 C语言因素 D个人因素 E历史解读 【答案】BC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这一定义来自训诂学家_。 【答案】黄侃 27、“训”“诂”合成为“训诂”始于_,是汉代毛亨的著作。 【答案】毛诗诂(故)训传 【解析】简称毛传,是诗经研究著作,共30卷。 28、十三经注疏本的毛诗正义收录了汉代毛亨的传、汉代_的笺、唐代孔颖达的正义。 【答案】郑玄 29、在探求
12、音义关系的问题上,宋代王圣美提出了_。 【答案】右文说 【解析】文字学上一种认为形声字声符有表义作用,并从声符探求字义的学说,又因为形声字的声符大都在字的右边,因而被称为右文说。支持此学说的学者有王圣美,王安石。 30、“呼和浩特”是“春色之城”的意思,来自_语。 【答案】蒙古族 31、尔雅本为儒学经典之一,凡_类,共释2204事,是研究先秦词汇和阅读古籍的重要参考书。 【答案】1932、训诂文献中,史记集解的作者是刘宋(南朝宋,南北朝时南朝第一个朝代)_。 【答案】裴骃 【解析】共80卷,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兼采经、传、诸史及孔安国、郑玄、服虔、贾逵等人之说,增益而成。 33、训诂学的历史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训诂学 自考 2017 大纲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