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教案(共3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概论教案(共30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一 广播电视学的含义1 广播电视的诞生“电话的恐怖” “神奇的电话” “电话望远镜” 美军上尉克莱. 雷里的妻子-斯蒂芬尼技术-广播电视无线电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远程传输信息的能力成为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电磁学理论-无线电通讯技术-无线电传声实验-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正式的广播电台出现1900年,费森登:交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够传递人的声音和音乐。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声音广播。1916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1920年11月2日,第一个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
2、并批准呼号的电台KDKA正式开播,成为世界广播事业史的发端。光电效应: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北郊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电视的萌芽时期。二战后是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成长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欧洲和北美逐渐超过电影,成为最流行的娱乐媒介。2 什么是广播电视 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按照传输信号分:只传递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人们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建立专门的机构并
3、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向社会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等,是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活动之一。 3 什么是广播电视学(区别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和新闻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新闻只是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之一,新闻学是研究新闻这一特定大众传播内容的科学。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广播电视学是研究这种特定媒介形式下传播活动的规律,包括内容研究,管理机制研究,受众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研究等与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广播电视学是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基础上,结合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殊规律而形成的,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 广播电视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1 任
4、务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广播电视工作的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广播电视界真正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对广播电视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充实着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2 研究对象第一层次:研究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层面)第二层次:研究广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和接受者(传受双方 人的层面)第三层次:研究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播出机构 机构层面)第四层次:研究广播电视系统(组织机制层面)第五层次:研究广播电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媒介与社会层面)第二节 媒介发展脉络 一 人类传播的不同阶段 在人类传播史上,人们经历了亲身传播、语言传播
5、、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不同阶段。人类传播活动的进步和发展是以媒介的进步为标志的。 复制技术:语言;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对象(包括复制和覆盖面越来越广;速度(包括复制和传送)越来越快;(信息制作和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多;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新技术的精巧程度越来越高。二 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的特征 纸质媒介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印刷技术设备,信息载体是纸张,并通过一定的发行渠道被受众所获得;电影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感光技术设备,信息载体是胶片,并通过发行和放映渠道传递给观众;广播电视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线,不需要发行渠道。优:对象广泛 时效性强 丰富直观
6、 接受随意 弱:顺序接受 转瞬即逝 三 电视传播:还原口语传播 在印刷媒介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信息结构的表现呈平面化特征,社会中的绝 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文字符号这一形式来表达的,人类早期以感受性为主的“看的文化”转变为理解性强的“读的文化”。 电影、电视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巴拉兹:在电影这种视听文化传播以前,人几乎等于没有眼睛,或者只为了“阅读”的眼睛,以前人类由于学会了“听”与“读”,结果把“看”给忘掉了,现在必须学会“看”,“看”才是最适合于现代的一种感觉。 电视媒介的直接性、形象性、渗透性、多样性和广泛性,比电影更能调动人的视听潜力,影响大众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改变人们的认知习惯。
7、麦克卢汉:口语文化是部落文化,当人类传播进入书写阶段,进而发明了印刷工具后,人类文化就进入了书写文化阶段。而新的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是向部落文化(“读的文化”又回归为“看的文化”)的回归。电视文化使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很好地融合,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形式得以保存传播,消除书面文化制造的精英文化对大众的束缚。1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的关系。2广播电视节目研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电视的出现还原了口语传播的哪些特征?第二章 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和职能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组成一、节目传播系统-广播电视传播活动的核心节目传播系统是广播电视传播机构围绕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播出覆盖所建立的
8、完整的内部系统。 1 传统意义上的节目传播系统 主体是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围绕着生产、制作、传输、播放广播电视节目这些具体工作,通常形成节目生产制作、播出、传送、发射四个主要工作部门及相关的采、编、播、制等业务和技术人员队伍。 2 节目传播系统的改革 电视专业频道 广播专业台 新的制播分离制、频道总监制、制片人制管理体系正在探索形成。二、管理系统-宏观角度 广电业管理体制1 广播电视的体制模式 商业广播电视商业台完全由私人资本家独资或集资兴办,受国家法律和法令的制约。 公营广播电视由国家垄断经营、委托社会公营及公营为主的公私合办的类型,承担为公众传播新闻、提供文化和娱乐节目的责任。 国营广播
9、电视直接由政府出资兴办,代表官方立场,负起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受众的责任。2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条块结合”的双重领导模式我国各级广播电视机构之间的关系,应实行如下领导体制:省、自治区、市广播电视厅(局)受该省、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和广播电视部双重领导,以同级政府领导为主。同时,省、自治区、市广播电视厅(局)的宣传工作,受省、自治区、市党委领导和广播电视部指导;事业建设受省、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和广播电视部的双重领导,以同级政府领导为主。上述原则,也适用于省、自治区、市广播电视厅(局)与省辖市、县广播电视局之间的关系。广播电视系统“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业管理的
10、“三位一体” 中心工作是宣传3 我国广播电视业管理体制的弊端对广播电视的经营活动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仍有差距,对广播电视业的产业属性和喉舌作用两者关系的把握仍有欠缺;片面强调喉舌功能,或者片面强调产业功能,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广播电视系统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改革;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表现为外部竞争环境不平等,内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三、支持系统广播电视支持系统是节目传播系统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主要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系统外围从事保障性和延伸性服务以及相关性经营的行业部门。广播电视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门类:1、以刊登广播电视节目及有关知识为内容的广播电视报刊业。主要是对
11、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宣传介绍,引导听众观众收听收视和扩大节目影响。同时也是节目信息反馈和听众、观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和桥梁之一。2、制作、发行视听制品的音像出版业。音像出版业为广播电视节目在播放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流通渠道,对扩大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有积极作用。但音像制作不仅限于广播电视节目,还包括专为商品流通制作和生产的其它音像制作。3、以广播电视为传播媒体的广告业。广告部门不仅制作与广播电视节目相关联的广告节目,同时广告的回报又为节目传播创造巨大经济价值。4、广播电视专用设备、器材的制造、维修业,是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系统运行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技术保障。第二节 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宗旨和
12、功能一、性质和宗旨1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中国人民所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广播电视。形象的说: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耳目)。2宗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具体工作(第81页)二、功能1自然功能传播音像信息2社会功能 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普及社会教育丰富文化生活提供社会服务。3 主功能和多功能广播电视通过信息传播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它的主功能。 要积极拓展服务、娱乐等多功能,实现“寓教于服务”、“寓教于乐”。 1广播电视事业包括哪些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2我国广播电视的性
13、质、宗旨。3我国电视管理体制的特点及问题。第三章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概述 第一节 我国广播发展概述一 、旧中国的广播1 中国广播事业的发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批广播电台,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纸、通讯社一样,是外国人创办的。19231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办起第一座广播电台。19248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线电广播法规。中国自己筹办广播电台始于1925年。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正式播音。1927年5月1日天津无线电台开始播音。1927年9月1日北京无线电台开始播音。1928年10月
14、1日,沈阳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27中国民间最早的商业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27年底,北京燕声广播电台开始播音。2 30年代初期民营电台三十年代民营电台大致分成三种类型:以讲授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教育广播电台;以播送广告和低级、庸俗的娱乐节目为主的商业广播电台;以诵经礼拜为业的宗教广播电台。3 抗战时期的广播事业抗日战争在三种政权统治下形成三种类型广播事业:人民广播事业。30年代初,人民广播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筹建。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国民党的大后方广播事业。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1938年3月,停办近半年后迁往重庆。194
15、0年1月国民党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对国外广播。抗战结束前,国民党所办广播电台达23座。抗战非常时期,禁止开设民营台。沦陷区的日伪广播事业。 日军在中国攫取或建立广播电台近60座。二 、新中国的广播事业1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诞生在窑洞里。延安新华台陕北新华广播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 80年代初期的广播事业1980年10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广播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走自己的路。1982年撤消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1983年3
16、-4月,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的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80年代初期,中国广播事业成绩喜人。 3 80年代中期-“珠江模式”(系列台 直播 大板块)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台开播,以其“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办台方针和主持人直播、大板块节目的“珠江模式”带动我国广播改革的第一次浪潮。系列台(频率)是指广播电台从所有频率都播出综合性广播节目向不同频率播出不同的专业性节目转化形成的新型广播格局,即一个电台下的不同频率传播节目各有侧重,内容取向上各有分工。4 “窄播”潮流系列台的出现和繁荣使广播由“广播”
17、走向“窄播”广播电视的“窄播”趋势,是围绕着现代社会受众分群化的特点进行传播内容分化的。在专门化(专业化)的同时,广播在服务对象、传播内容上进一步本地化、社区化。以“专门化”和“本地化”为核心特征的“窄播”潮流是广播发展的新趋势。第二节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一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端1 诞生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试播,9月2日正式开播。2 停滞1973年5月1日彩色电视试播。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使其发展染上浓重的政治色彩。早期电视新闻内容中,重大政治性宣传总是占首位,而技术手段的落后,使其难以独立完成全面的新闻报道任务。3 发展80年代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最先出现的变化,触及更多的是题材,是内
18、容,而不形态。二 当代中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1993年是我国新闻事业大发展的一年,报纸扩版,广播增加新闻播出时间,办系列台,电视新闻在行业竞争中,拓展报道深度,加强评论导向,各种形态,各种新闻栏目不断涌现。中国电视新闻从90年代至今,在传播形态和传播观念上,快速发生变化。中国电视独立的媒体意识形成,其客体形态从节目栏目频道发生改变,相对应的主体形态从制作人制片人策划人,中国电视从机制到体制都进行着创新.1 电视纪实观念 2 电视栏目化观念 节目栏目杂志板块专业频道3 电视谈话观念4 电视直播观念 TNTNNN NEWSNOWS 中央地方 重大事件日常报道5 电视游戏娱乐观念 综艺节目 游戏类节目
19、 益智类节目 真人秀节目1、 中国现代广播事业的发展特点。2、 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是如何诞生发展的?3、当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优化一、节目编排优化1 质态层次:寻求各类型节目在某套节目中的最佳比例关系,实现节目系统质态优化。也就是说不同内容节目的比例确定要分配合理、重点突出、总体平衡。 这一点对于综合频率(频道)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专业频率(频道)来说也要注意内容取向大致统一的前提下,从同一取向的不同题材入手,不同节目样态入手而将不同节目内容平衡协调起来。2 形态层次:寻求各类型节目在某套节目中的最佳联系方式,实现节目系统形态优化。也
20、就是说各节目之间要注意协调、照应,讲究编排技巧。对于综合频率(频道)来说,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等不同内容的节目在编排上要讲究技巧,要有机交错,合理搭配。而对于专业频率(频道)来说,同一内容取向的节目由于其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也可以讲究其组合的规律,利用板块的形式将其有机组合。杂志节目 板块节目二、节目播出优化 时态层次:寻求各类型节目在某套节目中的最佳播出时间,实现节目系统时态的优化。1 节目播出时间要稳定各种节目的播出时间一旦确立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变,这样才能方便受众收听收看,培养他们的收听收视习惯。2 分析受众构成,以及不同群组受众的收听(收视)心理、收听(收视)行
21、为,以确定整套节目的时间安排。受众研究3 确立“黄金时段”、“次黄金时段”、“非黄金时段”,并根据不同时段的特点安排播出节目。撇开节目的因素,单纯从时间上来看,广播和电视都有其收听、收看人群相对集中的时间,通常在这样的时间安排重要的节目。而对于不同性质的节目,也有其特定的黄金收视时间,有些时段对于此类节目不是黄金播出时段,而对于另一类节目却属于黄金时段。“黄金时段”也不是绝对的。4 注意“差异”原则,避免撞车。当前,电台和电视台都有多套节目,另外,在同一地区,还有其他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如果大家都瞅准同一黄金收视段,都将最好的节目在同一时间播出,势必相互影响,起不到好的传播效果。应从节目采制、
22、定位的源头抓起,在节目的内容、形态上注意“差异”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内容取向、受众定位和当地的媒介环境确定具体节目的播出时间。第二节 电视节目的定位一、中国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1我们处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喉舌到产业的双重纠结与整合过程中。2 国内关于电视媒体的政策使原有的游戏规则发生变化。3 国外电视媒体深入我国的市场。市场不断开放,政策性的垄断已不存在。4社会各类传媒公司出现。5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新媒体夺走相当一批电视观众。6相关同类媒体之间都将围绕媒介市场展开新的较量与竞争。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1 什么是电视节目策划所谓策划就是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时调动经验和智力寻找最优办法、最佳途径
23、,以求得最佳效应和最佳结果的行为。策划手段的运用远远超过军事和公共关系领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机构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文化的发展逐渐从无序的自生自灭,走向有序的整合,走向被设计被策划的期望状态。除政治和经济因素外,文化的发展已越来越操控在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手中。电视节目的策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流行起来的。电视台是社会文化的策源地之一,通过策划,可以使电视节目带有更多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情趣。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不是靠整天枯燥地宣传教育,而是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来达到影响人、改造人的目的。当代中国社会,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大众心态和社会价值观都处在动荡转轨时期,尚待重新
24、构建,这些社会变化赋与电视传播新的使命,需要通过策划来提升电视传播的内涵。策划活动要求电视从业人员走出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普通大众,从而生产之做出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的电视节目。2 电视节目策划的三个层次选题策划 栏目策划 频道策划选题策划:建立在栏目策划基础上的具体内容的策划。每一个栏目都会有自己的定位和风格,它构成栏目创作的外在和内在得努力方向。每一期节目要依照栏目的要求再形式风格上保持一致,而每一期内容却因选题的不同而显得丰富多彩。栏目策划:传播者为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办什么栏目,也就是说,通过栏目的策划,找寻传受双方的最佳契合点。通常做法:组织资深编导或管理骨干,对台内急需改进
25、的栏目进行诊断,提出整改意见;参照兄弟台的做法开辟相关新栏目,弥补本台栏目只空缺;采取差异竞争的做法,找出空缺,开辟新的适合本地受众的栏目;邀请专家出主意,集思广益谋策略。频道策划:用什么样的栏目来构架频道,从而在内容上形成频道的特色是频道策划的核心内容,栏目策划是频道策划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常来说,频道策划指的是把电视频道视为一个竞争主体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运筹,对它的整体形象、文化理念、管理模式、公关行为、栏目构架、片头滚动、主持人风格、广告经营、收视调查、频道竞争等一切与节目生产经营有关的方面展开调研思考,形成策划方案。对电视台所属不同频道的策划分类整合起来就是对电视台整体发展思路和形象的
26、策划。三、电视节目的定位电视节目策划与定位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前者是行为的过程,而后者是行为的结果。1 什么是节目定位节目定位指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的划定,从而体现鲜明的节目特色和频道特色。当前,对电视媒体的不同层面的策划活动目的就是使其定位准确,从而吸引稳定的目标受众。2 电视媒体整体定位的具体内容内容定位: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电视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在内容上下功夫,在进行受众定位的前提下为这些受众提供不易模仿、独一无二的内容,从而有力的吸引他们。电视媒体在自己的主打内容上要招招领先,要有自己的主打内容。同时要注意回避和超越策略的运用。形
27、象定位:这是一个电视媒体外部形象特征的直观体现,它通过一系列相互映衬的视听元素,组合为体现该媒体内容定位和品格定位的视听符号。具体说来包括台标、主题词、主题音乐、形象片、片花、影调、包彩、字幕以及具体的频道、栏目包装,还包括主持人、出镜记者的形象包装等。文化品格与审美品格定位:是电视台作为大众媒体为自己打造的公众形象,往往是通过内容定位和形象定位而得以体现的。思考与练习1、 如何对广播节目编排和播出进行优化?2、 电视节目策划包括哪几个层次?各有什么要求?3、 电视栏目定位包括哪些内容?第五章 广播新闻第一节 广播新闻结构和写作要求一 广播语言语言符号:运用概念,作出判断、推理的抽象符号。显信
28、息。非语言符号:直接为人的感觉器官接受的表象符号。潜信息。1 广播语言(符号)的要求广播语言符号主要指声音语言符号,将文字符号(书面语言)转换为播音语言或口头语言。通俗口语:通俗易懂 规范化的口语简洁明快:收听、听懂、记住具体形象:依赖声音进行单线传播,切忌晦涩难懂,躲用具象词,实词,少用抽象词,虚词,用声音语言具体形象地再现事实。2 广播非语言符号广播节目音乐形态:标志音乐 间隔音乐 描述音乐 特技音乐 音乐节目广播音响作为非语言符号存在,主要指新闻报道中被报道的人物、事物及其所处的环境中发出的各种声音。音响从自然属性上可以分为三类:人声、物声、自然声。音响从功能上可分为三类:典型音响、环境
29、音响、背景音响、联结音响。音响根据来源可分为两类:写实音响、非写实音响。二 什么是广播新闻广播新闻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广播传媒机构播出的所有新闻性稿件。如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专访、录音报道等。从狭义的角度说,广播新闻节目中播出的消息。它以声音语言和实况音响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是广播新闻中用得最多最广泛的报道形式。通常由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四部份构成。按照其对传播符号的运用与组合可分为:1 语言新闻 是由新闻播讲人只用单一的声音语言(播音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报道,不采用音乐、音响的广播新闻。2 音响报道 音响报道是把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有机结合,呈现新闻现场各种声
30、音的一种报道形式。三 广播新闻的写作要求以快见长,先声夺人;短小精悍,言简意明;结构简单,主线单一。1具体生动,听觉形象鲜明。广播新闻要力求塑造听觉形象,使所报道的人或事形象化、立体化,在听众大脑中留下记忆,收到良好的收听效果。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枯燥的数字,力求使听众看得见,摸得着。多用具体的事实说明观点,少用抽象、笼统的概括性语言。恰当地运用描写,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进行勾勒,增强新闻的立体感。2取材精粹,信息浓缩。信息优化:对新闻信息进行精心筛选,去掉那些已为人知和重复信息,保留重要的,新鲜的,听众关注的有效信息。信息浓缩:要求新闻中的每个信息符号都负载着扎扎实实的新鲜的
31、信息内容。有效办法是写小口子新闻。即一条新闻只选取一个有特点的问题,一个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或一个新颖的侧面来报道。3采用谈话式体裁四 广播新闻的结构1螺丝钉式结构。开头提纲挈领地介绍全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事实。按时间顺序安排。按逻辑顺序安排材料。2倒金字塔式结构。把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放在新闻的最前头,次要的事实往后摆,新闻的重要性依次递减。不需要交代过程靠逻辑联系来连接。段落比较多,但每段话的文字不长,而且简洁明白。3金字塔式结构。新闻完全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展开,事件的开头,事件的结局就是新闻的结尾,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在后面交代。一般用来写故事性较强、情节较为曲折的新闻事件。4散文式
32、新闻。导语部分通过描写和议论,逐步引出新闻事实。主体部分的叙述不受先背景,后过程,再结果的框框限制。要写细节。第二节 音响报道一 什么是音响报道在广播新闻中有实况音响并配有新闻解说的,称为音响报道。1 构成 音响报道由两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所构成:一部分是新闻现场实况音响,包括当时当地自然界的音响和人的社会活动音响,特别是人物谈话音响;另一部分是新闻解说,包括现场录制的记者口头描述和后期由播音员播读的文字稿。2 优势 音响报道把语言、音乐、音响三大要素结合起来,出现新闻现场各种声音,集前期采访与后期制作于一体,有效发挥广播语言特点,扬广播之长,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广播传播规律认识、把握的共同结
33、果。音响报道根据播录是否同步,又分为现场直播和录音报道。二 现场直播现场直播是广播机构在新闻事件或公众活动发生的同时进行采录播,听众的收听与新闻事件的进展同步。1 实况转播 对实况音响不作删节、选择,只对现场情景作旁白式解说。2 现场报道 是记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相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特点体现在现场采制方式上,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看、边听、边说、边录,融采、录、播于一体。特点:记者的口述,实况录音,都在现场录制,是在事件进展的同时录下来的。没有记者在现场的口述录音,就不成为现场报道。记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是直观直说,先见先说、先录,边听边看边录。报道中记者为了体现报道与事件进
34、展同步,必须明确交待时间、地点,报道现场时要用现在时。3 现场报道的优势 时效性强 现场感强三 录音报道录音报道是对新闻事件的实况录音和新闻人物的讲话录音(记者现场口述)等进行编排并添加后期解说的一种广播新闻形式。1 录音报道与现场直播的区别 从节目制作方式看:录音报道先是采录实况音响素材,再经过剪辑,配上文字解说内容复制合成;而现场直播则是采、录、播同时进行,没有剪辑的过程,也没有后期文字材料的配合。从播出时间看:现场直播在先,录音报道在后。现场直播后的新闻事件录音素材,再进行整理编辑就成录音报道了。从语言运用上看,录音报道多有播音文字稿,而现场直播则是记者即兴现场口述。2 录音报道的体裁常
35、用的形式有:录音新闻(消息)、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录音述评等。3录音报道的采制:题材的选择要有特定意义,有特点:反映人物活动场面(声音场面)的题材;能直接反映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的题材;善于使无声变为有声。音响的运用:要紧扣主题;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要少而精;要使音响与记者叙说和谐一致。记者的叙说:交待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所要报道内容的概貌;交待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背景材料;对音响进行必要的说明、解释。常用的表达方法为:描述、议论和抒情。采录好人物谈话:录音报道的主体是人,是人的活动、人的生活。选择新闻人物或者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选择对新闻事件有发言
36、权的人物。思考与练习1、 广播消息的特点以及采写中注意的要素。2、 音响报道的优势是什么?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3、 音响在功能上分哪几个类型?各有什么特点?4、 音响在录音报道中的作用有哪些?5、 现场直播是如何发挥广播优势的第六章 电视新闻第一节 概述一 分类:按照不同的作用、任务分为三大类 消息类新闻: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事实,是电视新闻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要渠道。 专题类新闻:以对新闻事实做详尽的有深度的分析、解释为特点,是电视新闻进行深度报道的节目常用的报道形式。 评论类新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发表议论,阐述道理,鲜明地提出电视台或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
37、的看法。二 电视新闻传播规律:时效性:电视新闻媒介为树立其权威性,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想办法抢新闻,争首播。真实性:包括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三 电视新闻的表现要素1、视觉形象元素:电视画面、屏幕文字、电子特技画面。电视画面(镜头):通过光电讯号的摄录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拍摄的形象素材,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构成单位。电视画面具有运动性,再现性,时间的同步性,也具有多义性。特技画面包括:键控特技、抠像特技、多画屏特技、数字特技。屏幕文字:略2、声音形象元素:人物同期声、实况音响、解说旁白。人物同期声:在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等。实况音响:伴随画面一起记录下来的,
38、发自新闻事件现场的各种声音。解说旁白:延伸画面,扩大信息量,补充画面不足,挖掘画面内涵,渲染气氛,提炼升华主题,连接画面等。3、视听构成:视听同步,现场画面配解说,现场声画配文字图表。第二节 消息类新闻节目一 消息类新闻的特点能够迅速、简要、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它是电视台节目的主体。(1)以快夺人。对刚刚或正在发生、发展的事实的报道。对事件新闻做动态新闻报道最能体现消息类新闻节目快速反应的特点。(2)篇幅简短。制作周期短,迅速及时要求记者用最简练的语言与最典型的画面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做到短而精、短而实、短而深、短而活。(3)题材广泛。(4)内容新鲜。及时报道事实的最新发展。时间新
39、、题材新、表现手法新。二 消息类电视新闻报道形式1口播新闻:以播音员出图像为主,结合画外音,播报文字新闻稿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2图像新闻:采用电视摄像机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摄录下图像和声音,结合新闻文字稿对事实进行报道。3字幕新闻: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用简短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信息的报道形式。4图片新闻:运用单张或成组的新闻摄影图片,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事实,是报纸、杂志等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来的一种报道形式。5现场报道: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面向摄像机,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现场感强。6连续报道:对正在
40、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个时间段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具有时效性、完整性、递进性、显著性的特点,多为对事件性新闻的报道。7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做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多为对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第三节 电视深度报道一 什么是电视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话题、社会现象,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与点评。围绕一个新闻事态做纵向和横向的开拓,必须要有足够的节目长度来承载更多的内容。二 常用的报道形式:专题报道、电视专访、电视述评、电视新闻调查、电视新闻纪录片等。
41、三 特点:理性思辨。报道在思想观念上给人启示。通过典型事例剖析传播思想,颂扬精神。报道立体化。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化地报道,多层次分析,着重过程和原因的分析,再现生活的多色彩,阐明产生矛盾的原因及解决矛盾的方法。表现的多样化。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是节目成功的要素,在一个节目长度单位里,报道手法需要多样化。新闻背景材料丰富详实。一种是在新闻报道现场,通过对被采访者的提问引出背景材料。另一种在后期编辑新闻时插入的录像、电影、图片、图表、字幕等资料,具有形象的特点。第四节 电视新闻访谈 一 定义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是以主持人为中心,针对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群众关心的问题,邀请有关权威人士或群众到演播室参与讨
42、论和访问的一种节目形式。二 人物专访:对新闻人物所做的专访。访问对象:权威人士,政界领袖,学者,劳模等。目的:通过访谈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划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要求(特点):在人物选择、问题设计、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一定要求。被访问对象的知名度、权威性。主持人与被访问者的交流要充分、要把握特殊背景、成就、经历,并展开问题。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提问。用生动的手法向观众展示人物。三专题访问:对具体的某个新闻事件或某个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的访问。前者是事态性访问,目的是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后者是观念性访问,请有关人士就社会现象,热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传播有新意的观点见解。要求(
43、特点):谈话主题要有特定的新闻背景,有时代感。选择有代表性和权威的访问对象。以访问对象为主,尽量让访问对象说。记者的问题层层递进,精心设计谈话节目 第五节 新闻直播一 定义调动一切手段,让观众及时、直接地接近事件,并在事件发展中同步体验过程。直播以现场为主体,综合背景资料,和相关知识介绍,演播室的串联、评述,现场记者采访及多个现场之间的交流为一体的系统化传播样式。二 仪式性的直播设置。要有预先精心的策划和设计的痕迹。通过精心策划、组织、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三 同构性的直播状态。强调对新闻事件本身共时发展的全方位展示。目标是事件本身,在直播过程中与他人同步体验这个过程带来的悲恸、激动和兴奋。四 常规化的直播节目。指定时定期播出的现场直播节目。事件本身往往不具备突发性,侧重于围绕节目的定位,有目的,有计划并可持续地展开每一期节目。思考与练习:1、电视新闻的主要表现要素。2、消息类新闻的主要特点。3、电视新闻调查性的特点。4、电视新闻述评的特点。5、电视访谈的特点。6、电视直播的特点。第七章 电视纪录片第一节 概述一 什么是纪录片1定义:一种非虚构的影片。以摄影或摄像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和历史事件等做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
限制150内